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前沿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中国梦的构筑是科学幻想与真实反映的辩证统一

有的人认为:“梦都是睡着时做的,即‘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既可能是基于‘胡思乱想’,又可能是纯粹梦幻的产物。所以,中国梦说到底也就是一种梦幻而已,不必当真,也不能当真。”他们据此怀疑中国梦的真实性,并最终否定其实现的可能性。这显然是错误的。

其实,中国梦并非一种纯粹出于生理或心理原因的“梦幻”。中国梦之“梦”,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它不是指一般的“做梦”,而是指中国人的实实在在的追求,体现着中国人所向往的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这种中国梦不是人在“睡着”时做的“梦”,而是在十分清醒时所形成的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理想、愿景;不是由单纯的生理或心理因素造成的,而是适应中华民族振兴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要求提出的。

中国梦的构筑是科学幻想与真实反映的辩证统一。在中国梦中,科学幻想与真实反映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没有科学幻想,真实反映就达不到应有的境界,无法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而如果不讲真实反映,科学幻想就会失去必要的客观基础,而且难免要演化为胡思乱想,成为虚无缥缈的东西。科学幻想与真实反映的有机结合,是成功构筑中国梦的重要思想方法。任何对其偏弃的观点,或将之截然割裂和绝对对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的认识是模糊的,或是片面强调中国梦只是一种幻想,或是因强调中国梦必须是真实的反映而抹杀科学幻想的重要意义。这必然要曲解中国梦,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并要有针对性地阐明如下三个观点。

一 任何更高的理想和追求都离不开科学的幻想

何谓更高的理想和追求?就是基于现实所包含的各种可能性,把目光投向未来,以超前性的思维和预测,选择和确定现实中还没有的、更高的理想状态,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来追求。这种理想状态在现实中尚未出现,甚至不确定其能否实现,所以它的提出不可能完全靠“真实反映”,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科学幻想的作用方可达成。

这里要解决一个认识问题,即必须正确地看待科学幻想。一说到“幻想”,人们就容易片面地认为它是“虚幻”的和没有根据的,从而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不然。郭沫若于1978年3月31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肯定了“幻想”的重要意义。他说:“科学也需要创造,需要幻想,有幻想才能打破传统的束缚,才能发展科学。”《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31日)》,新华网,2006年1月7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幻想。但这种“幻想”并非随心所欲的,而是“幻”中有“真”、“虚”中有“实”;以“真”“实”为基础,以“幻”“虚”开道,最终还是为了达到“真”“实”。这里所说的“幻想”,是强调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探索和创新,在前人没有走过的地方开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所以,它是科学发展之所需,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是为了突破传统的观念、思想和文化的束缚。

任何比现实更高的理想和追求,都离不开幻想特别是科学的幻想。例如,魏源在谈到编撰《海国图志》的目的时指出:“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9,第67页。其中就包含着一种幻想:希望《海国图志》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知识,能够得到清朝政府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使之转化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实践。他的这种“幻想”,实际上未能如愿,从而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其重要的理论纲领《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社会制度,同样包含着自己的幻想,即:以为社会上的人们,特别是他和自己所领导的起义军,都能自觉地认同和践行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主张,而且能够始终坚定不渝;同时认为,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制度,能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稳固地建立起来。事实远非他所幻想的,不但这种制度没有真正稳固地建立起来,而且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许多太平天国的领袖们,面对所取得的暂时成功都飘飘然起来,不再恪守原有的绝对平均主义立场,而是热衷于享受自己的特权;甚至如孙中山在《民权主义》第三讲中所说,太平天国的领袖还有皇帝思想,其结果必然使人民所受的祸害没有止境。尽管如此,但他们的幻想毕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否则就不会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之类的在当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主张。

即使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基于对当时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刻剖析,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但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他们所预见的社会发展趋势还远未清晰显现,所以在实现的具体形式等方面也难免会包含着某种幻想的成分。这可以从恩格斯在1895年8月为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所写的导言中看得很明显。他说,“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幻想”。因为,历史“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第595页。。他提醒我们,“在这一点上不应抱什么幻想,因为在巷战中起义者方面对军队的真正胜利,像两支军队交战中那样的胜利,是极其罕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第603页。。他十分强调群众的自觉自为的重要性,指出:“实行突然袭击的时代,由自觉的少数人带领着不自觉的群众实现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凡是问题在于要把社会制度完全改造的地方,群众自己就应该参加进去,自己就应该明白为什么进行斗争,他们为什么流血牺牲。”《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第607页。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中,还提到这样一件值得深刻反思的事情:该书的末尾强调指出,“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最终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里实际上包含着某种幻想,即资本家或有产阶级具有一定的觉悟,能够“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仅是无益的,甚至还要更坏。”所以他说:“只要有产阶级不但自己不感到有任何解放的需要,而且还全力反对工人阶级的自我解放,工人阶级就应当单独地准备和实现社会革命。”否则,就有可能使这句话成为“纯粹是自作多情”的空话。本段引文均出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423页。

也许上述之类的“幻想”未必是真正科学的,或者在实践中是无法实现的,但它们的出现和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或不可避免性。我们不妨假设,如果这些幻想都是不允许出现的,即以为凡是理想、信念或追求都必须是科学的和能够实现的,那么还有人的无限多样的梦想存在吗?进而还真能形成所谓科学的、必定要实现的理想、信念或追求吗?当然没有,也不可能!因为,当我们在追求“纯而又纯”的东西时,已经使自己脱离了现实生活乃至现实世界。只有千差万别的人的梦想和追求,才能创造出千姿百态的人类社会,也才能使人类突破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从而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和成功。

二 中国梦的构筑必然包含着某种美好的、科学的“幻想”

作为梦想,“中国梦”不是对已经实现了的状态的直接反映,而是对未来需要去争取的预设目标的描绘。这种梦想,必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内在地包含着对现实状态的不满足,包含着对现实的改革和创新的要求。换句话说,中国梦注重的不是已经实现了的状态的保持和重复发展,而是对还不存在的更高目标的不懈追求。二是预期目标的选择和确立必须以现存的条件为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对尚未出现的甚至不知道其是否真的能够实现的目标的预测、展望和设计。三是其构筑固然需要坚持“真实反映”的唯物主义态度,但更需要弘扬勇于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形成超前性的、创造性的梦想预期。正是中国梦的这些特点,使得各种各样美好的、科学的幻想得以渗透其中,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后,首先形成的“中国梦”,就是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所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即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梦想。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我们现在讲的四个现代化,实际上是毛主席提出来的,是周总理在他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出来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第311~312页。1964年12月21日,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建议,他首次提出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深究其中,也不难发现包含着某种幻想的成分。他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时间定位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从他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明来看,就是指“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第479页。。就当时的中国国情来说,虽然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但不具备充足的客观依据;特别是在1966年出现了当时不在预测中的“文化大革命”,完全打乱了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1965年大力组织工农业生产、1966年开始实施“四个现代化”建设计划的设想。所以说,当时关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梦想中已经包含着某种幻想的成分。

其实,无论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还是积极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普通的干部群众,对中国的未来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憧憬,其中不但包含着我们所自觉的、必定会实现的预期目标,而且包含着我们还没有完全把握甚至可能完全不会实现的梦想。这种关于未来的憧憬或梦想的不确定性,往往是产生某种“幻想”的重要原因。况且,任何梦想或理想也不可能是纯粹真实的。中国梦如果只是把已经知道的甚至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可以实现的目标纳入其中,谈不上是真正的创造,也谈不上对传统的超越;它需要借助“幻想”或“异想天开”,发掘一些现在根据还不充分的、短期内还实现不了的,但已经“初露端倪”特别是已经开始显示出一定的生机和活力的可能性趋势,作为未来奋斗的目标。其中某些因素,也许将来会被证明是错误的选择;可必定会有一些梦想,为我们的未来发展开拓新的、更加美好的、更能造福人民的理想通途。

最后有必要指出,有的人借批评把中国梦“虚幻化”的倾向而视中国梦为完全真实的存在,从而否认了中国梦中所包含的科学的“幻想”乃至“异想天开”及其作用,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片面的。

三 中国梦的构筑归根结底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

中国梦虽然包含着“幻想”甚至“异想天开”的成分,但就其作为人的精神或意识现象来说,归根结底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对中国人民自近代以来的长期奋斗历史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真实反映,从而也是中国人民应该确立的真真切切的理想和目标。即使是中国梦的构筑中所包含的科学的“幻想”或“异想天开”,也不是脱离实际或毫无根据的,而往往是适应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现实发展需要和价值理念追求的。

其一,构筑中国梦的动因,是改变客观实际的需要。一种梦想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人们不满于现实的存在,希望能够改变现实状况,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理想和追求。中国梦也是如此。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也从此陷入巨大的苦痛之中。正是这种特殊的国情和实际,促进许多仁人志士去探索和思考,并进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解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的梦想。从中国的近代至今,不同时期的仁人志士基于当时变革中国实际的客观要求,虽然也难免会掺杂着各种各样的幻想,但都是在对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的辩证统一中,推动着中国梦的构筑和追求逐步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人民日报》2012年11月30日第1版。

其二,构筑中国梦的内容,是对客观实际特别是发展趋势的真实反映。任何梦想,都是以感觉为基础的,都是人的精神或观念的存在。而任何感觉、精神或观念的东西,都不是纯粹主观自生的。正如列宁所说:“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第118页。而精神或观念,都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是感觉的进一步升华,同样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马克思说得好:“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第112页。中国梦的内容也不例外。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要求的科学总结和真实反映,是对中国历史上追梦的继承和超越。只有真实地反映中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它的发展要求,并真实地反映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梦所追求的目标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任何认为“中国梦”存在主观随意性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切实引以为戒。

其三,构筑中国梦的“幻想”或“异想天开”,是对客观实际发展的前瞻性预测或超前性反映。有的人以为,“幻想”或“异想天开”就是随心所欲,其实不然。列宁曾经指出,费尔巴哈非常俏皮地、清楚地说明,“幻想的产物也是自然界的产物,因为即使幻想的力量,和人的其他一切力量一样,就其基础和起源来说,归根到底是自然界的力量”《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第118页。。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说明,是对把“幻想”导致神秘化的观点的有力批驳。中国梦所蕴涵的科学的“幻想”或“异想天开”,既不是上帝或神所赐予的,也不是纯粹主观自生的,而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中国国情及其发展趋势的真实反映。郭沫若曾经对“异想天开”作出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高度统一的解释,这集中体现在他关于科学工作者特有风格的论述中:“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郭沫若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31日)》,新华网,2006年1月7日。也就是说,“幻想”或“异想天开”只有与实事求是相结合,才能探索宇宙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揭示真理。中国梦,正是这种“异想天开”与实事求是结合的产物。它基于实际又高于实际,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不胡思乱想,是一种可以不断激人奋进而又真实可靠的伟大目标,值得我们为之不懈拼搏。

总之,中国梦绝不是虚无缥缈的,而且只有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方可实现。对此,我们焉能不当真?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付出真实的努力以促进“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