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文化与特色城市建设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许昌城市建设与三国文化融合发展研究

易雪琴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如果失去文化的支撑,城市将失去特色和个性,城市发展将失去绵延不绝的动力。同样,文化没有城市建设的推动和应用,也会逐渐丧失其特色。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中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进化到城市生活阶段的产物。它包含了城市的历史沿革、历史遗存、名人典故、山水风物、地方风俗传说甚至特色小吃等,体现了城市的灵魂,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显示着城市人群的完整价值体系、生活情趣以及城市的气质和品位。城市在形成过程中孕育了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又反过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深入研究城市文化,发掘文化资源,突显文化优势,对增强城市的个性与魅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竞争,也是城市环境和文化实力的竞争。

一 文化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一)文化是打造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

“城市特色是城市在产生、发展的历史渐变过程中,结合自身地域特征、民俗和文化背景,将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经过不断继承、选择和创新,从而形成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特征的城市精神和整体风貌。”一个城市区别于另一个城市,不仅在于它的规划布局、建筑样式,更重要的还在于其内在的气质和文化底蕴。很多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片面追求建高楼大厦、建地标性建筑。如何在“千城一面”的现状中脱颖而出,城市的内在特质是关键因素,这就需要去发现、界定、保护、传承和拓展城市文化的个性与特色,从而构建起轮廓清晰的城市形象。如果不重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城市的发展就会显得空洞乏力。文化在城市定位方面的作用和地位日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者已经认识到城市文化是构建和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名片的重要载体,将城市文化融入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以文化为轴心的城市发展战略成为更多城市的共同选择,“以文兴市”“文化立市”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例如,孔子故里曲阜、山水城市桂林、海洋城市青岛等都用优秀的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形成了城市文化定位与城市建设形象互动共荣的新局面。

(二)文化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文化是以“文化力”和“文化资本或文化资源”的形态体现和发挥作用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市,其综合竞争力都包含两个方面,即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包含国防、经济、科技、环境、劳动力、资本等多个方面;软实力包含文化、制度、政府治理能力等多个方面。其中,文化可以说是软实力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而且在增强硬实力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城市文化学者龙应台甚至认为:“城市文化不是文艺,不是唱歌,不是跳舞,城市文化是政治,是国防,是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文化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素质等。可以说,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城市、国家和民族的“基因身份证”。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和日益同质化的时代,城市的发展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城市的人文要素上,文化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一个城市如果由内而外都富含文化,并通过传承和创新将文化转变成发展的动力,就有可能在城市之间的竞争中打造出城市品牌并赢得发展的先机。文化代表着城市的独特竞争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决定整个城市在全国乃至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三)文化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文化也是生产力,具有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先进的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在现代社会,文化的经济意义备受瞩目,对城市经济的带动效应越来越明显。文化产业以其智力型、清洁型、增值型特点,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特别是文化遗产资源所形成的文化产业可以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方面将文化因素融入经济产品,可以提升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打造文化旅游产品,把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内涵注入旅游产业,创造出惊人的价值。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思路,文化产业也越来越成为城市的支柱性产业,比如湖南长沙的文化已经形成集媒体传播、文化旅游、出版发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以文化论输赢”的发展理念,城市的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已超过100座,它们所拥有的历史遗迹体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中华文化特色,通过充分提炼城市中这些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发挥它们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带动城市的发展。

二 许昌城市建设与三国文化融合发展的实践

许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五都四乡”之称,是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原城市群建设中许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前景。许昌著名的三国遗迹遗址多达80多处,这些遗迹遗址或与三国史实有关,或与三国人物有关,或与三国传闻有关。名著《三国演义》有120回,其中就有52回的情节共172次涉及许昌。说三国,离不开汉魏;说汉魏,离不开许昌。郭沫若先生曾诗云:“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许昌作为著名的曹魏古都,沉淀了丰富的三国历史文化资源和厚重的精神财富,为研究开发三国文化提供了丰富资源。许昌在进行城市建设过程中对融合三国文化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城市规划中对三国文化的表达

许昌政府相关部门专门研究编制了三国文物古迹保护利用规划,为三国文化保护和开发打下基础。同时,许昌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坚持“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的理念,在规划中除了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外,还注重以文为魂的理念,将三国文化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体系。在城市建设规划初期,政府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许昌城市建设有明确定位,意在以曹魏文化和关公诚信文化为依托,打造三国文化名城,以三国文化立市,力求在城市建设中体现“三国古风新韵”,通过传承城市的历史文脉,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在许昌市城市规划中有着统一、清晰的功能分工体系,尤其以三国文化产业园和曹魏古城开发建设为主的规划,将文化与旅游、水生态及人居环境深度地融为一体,体现了许昌已将三国文化融入城市生态、城市功能、城市产业发展、城市生活休闲等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方方面面,许昌力求构建成以三国文化为城市内涵的和谐生态宜居城市。

(二)城市发展中对三国文化的保护和开发

1.古迹的保护和开发

以中心市区、水系建设、文化旅游线路开发为终端,按照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原则,着力加强三国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包装申报、保护维修和开发建设工作。一是深入开展景区创建工作,提升三国文化主题景区档次。组织开展许昌市三国古迹现状调查,对三国文物古迹进行重点筛查,建立文物电子档案。二是结合水系建设、曹魏古城开发和三国故事征集,集中资源在古城和护城河水系两侧还原三国时期的特色建筑,建设三国主题雕塑,还原三国故事场景,全方位展现三国时期许昌古城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特色,增强城市的三国文化底蕴。

2.围绕三国文化开发文化创意产业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期实施的原则,打造一个以三国文化为引领,以文化体验型商业为基础,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功能的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文化、旅游、人居、三产服务有机结合,将许昌打造成三国文化历史名城。通过发展现代创意产业来开发制作各种三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结合水系建设与开发,在相关景区开发建设三国文化主题公园,形成规模效应。许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坚持了整体性原则,在新旧区域开发和保护方面做到了两者兼顾,共同发展。

(三)城市建设中对三国文化元素的应用

1.在古城建设上突出三国文化元素的复原

在魏都区建设过程中突出在曹魏古城遗址上的复原和开发,力求打造三国古韵特色的生活休闲区和有曹魏风格的建筑群落,在对一些老旧社区和公共场馆设施的改造过程中植入了汉砖、图案、纹饰等文化符号,凸显具有汉魏时期风格特色的城市景观。另外,对古城范围内的临街、临河建筑及一些标志性建筑统一美化,以表达“新汉风”的建筑风格,体现城市中统一的三国风貌。

2.在城市水系建设中贯穿三国文化理念

许昌形成了“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水系格局,在水系区域命名上选择了如鹿鸣湖、灞陵河、清潩河、运粮河、护城河等具有三国文化元素的名字,有些是在具有历史意义的河流上进行了改扩建并保留沿用至今的名称,有些是在一些历史故事的依托下取名,保留了河道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展现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如,灞陵河定位为着力塑造三国水上特色景观,建设具有浓厚历史风情的沿河风光带;将护城河定位为见证城市进步、彰显历史兴衰,体现汉魏故都风貌的古城遗韵;将运粮河定位为再现漕运文化、彰显三国魏都风情的历史文化长廊。通过在水系建设中融合三国文化元素,把许昌建设成具有历史记忆、有文化传承的宜居生态旅游城市。

三 许昌城市建设与三国文化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国文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不够全面

文化分为很多层面,有物质层面的,比如城市的直观形象与景观特色,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和自然景观,如城市的建筑、雕塑、广场、植被、河流;文化也有精神层面的,可以通过文学、舞蹈、音乐等作品体现出来,具体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位和精神世界的追求,具有价值导向、精神源泉、民族凝聚等功能属性。精神层面的文化对于城市发展具有更加深远的影响。物质层面的三国文化在许昌城市建设过程中传承得比较好,比如城市建筑风格、城市景观设计、城市道路及河流湖泊的命名等等,无不体现三国历史文化。可以说,许昌市的地上建筑物及相关的硬件基础设施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三国文化风格,成为许昌城市建设的一大特色。然而,许昌在精神层面的三国文化传承方面却不够突出。比如,作为曹魏文化的聚集地,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三国时期的文学领域非常具有代表性,“建安风骨”也能够反映许昌作为文学史发祥地的重要地位,诸如《短歌行》之类的许多传世之作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就目前来看,对曹魏时期文学的传承还停留在纯粹学术研讨方面,如何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进行传承和创新还比较欠缺。曹魏舞蹈文化也是三国文化中比较具有许昌城市特色的文化,挖掘曹魏舞蹈文化、创作许昌曹魏舞蹈文化无疑对展现许昌的文化底蕴和城市魅力起到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但许昌目前对曹魏舞蹈文化创作还比较少,可见对曹魏舞蹈文化的弘扬和发展重视不够。现代化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不仅仅是市政设施和修马路、盖房子问题,而是一个系统的文化艺术的创造过程。城市硬件设施中文化符号的传承固然重要,但是体现城市历史文明的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能够让一个城市有文化底蕴。

(二)三国文化对城市的人文精神诠释不够充分

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E. Saarinen)曾说过,让我看一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城市中的人们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文化是构建城市公共心理的基础。在一个没有文化精神的城市里,城市居民往往会失去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所以,文化应该对城市的人文精神有很好的诠释,才能够体现出城市精神。目前来看,许昌在宣传和弘扬三国文化方面下的功夫非常多,但大多集中在诸如城市建筑中三国文化元素的植入、道路命名上,注重体现三国历史等城市建设表象,更深层面的人文精神体现的并不突出。国内几大历史名楼如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黄鹤楼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鹳雀楼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文人骚客、历史典故为这些历史胜迹乃至整个城市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体现出来的人文情怀被世人津津乐道,已经打造成为岳阳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城市文化内涵。相比之下,许昌城市历史文化还有更多挖掘的空间。比如,春秋楼是以三国文化为依托的一处人文景观,文化内涵深厚,基础设施完善,但有不少游客在观赏完春秋楼后会生发出一种失落感。因为楼内可供观赏的内容并不丰富,游客在半小时之内便可游览完全部景观。虽然春秋楼内的景观精美、巍峨,但是并不能给游客造成连绵的视觉冲击和历史感受,所以慕名而来的游客会产生不够尽兴的感觉。如何从三国文化中提炼出一种核心价值观作为这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终目标,否则给人的印象就会是许昌城市遍地都是三国文化,但从三国文化中反映出来的这个城市追求的是什么,却不得而知。一个城市的文脉的关键点在人文,其次才是建筑。特色历史性建筑是景观,有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遗留下来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才是跳动的城市之脉,二者均不可偏废。

(三)三国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存在同质化现象

人们经常讨论一个城市的地标建筑是什么,但无论是庞大的城市建筑群还是旧城老区重新改造景观街项目,主要是靠规模取胜而不是以内涵取胜的。许昌在城市空间格局和产业结构优化方面注重三国文化的保护和运用,尤其以三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曹魏古城最为突出。然而,在三国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同质化现象。例如,三国文化产业园由“梦回许都”“关帝弘义”“许君以昌”三大不同的主题片区组成,产业园区的功能性较为突出,但是功能区分上存在的差异并不明显,该三大片区均以文化休闲广场、雕塑文化、体验场馆、休闲乐园、商业步行街形式为主,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现象。曹魏古城的开发建设也以三国古韵特色的休闲广场、商业步行街、主题雕塑等为主,同质化现象也比较突出。三国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同质化或重复性建设更多体现的是穿靴戴帽式的城市建设,在体现三国文化底蕴方面并不突出,这不仅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更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究其原因,同质化的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发扬了文化的功能性,而忽视了文化性本身的传承。由于对城市文化的内涵没有深入了解,只是注重城市的功能性建设,而忽视了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本身的渗透,就会导致城市的整体建设缺乏灵动性,也很难展现城市魅力。如何跳出三国文化传承和发展三国文化,是许昌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四 许昌城市建设与三国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在城市发展中重视全面传承三国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统一体,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的传承也应该是多方面的,这样城市形象才能够丰满和立体,城市才更具有独特魅力。许昌不仅有汉魏故城、受禅台、春秋楼、灞陵桥、关帝庙、毓秀台、射鹿台、华佗墓、张公祠等许多著名的古迹遗址,也还有如“磨刀雨”“诗竹画”“剑蜡”“张潘娘娘冢”“哭佗村”“华佗槐”“三请荀彧”等大量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在当地群众中流传,经久不衰。另外,还有众多的三国民俗、姓氏文化等丰富多样的三国文化形式。因此,有必要对三国文化进行全方位深层次挖掘,重点突出对精神层面的三国文化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使之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更能够体现三国文化的感召力。可以在现有的三国文化场馆中突出三国文化、三国艺术、三国民俗、三国传说等体现三国时期人们精神层面的文化展示,进一步加强如“曹魏大讲堂”之类的文化宣传活动。比如,“剑蜡”文化体现的是关羽的忠义文化,也具有实物形态,可以作为许昌的文化特产加以包装,为许昌城市形象代言;在三国文化产业园区演艺中心可以突出对汉魏时期舞蹈艺术的历史还原节目,展现原汁原味的三国舞蹈艺术,同时结合现代艺术风格对历史舞蹈加以演化和创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曹操在军事、政治上开阔的战略思想、唯才是举的宽广胸怀以及在治国中的求真务实的作风,都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可以尝试将它与许昌城市治理者的执政理念衔接起来,以进一步挖掘三国文化中的城市内涵。“三曹七子”创造出的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建安文学”遗产使许昌成为中国在“三国”时代的文化中心,可以开展如诵读建安文学经典之类的活动,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许昌市民中掀起三国时期文学的复兴浪潮并努力使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这有利于把许昌作为三国文化之乡的城市形象提升到更高面,也对提升许昌城市的文化竞争力起到更加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注重三国文化对城市人文精神的培育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社会文明的创造者和体现者,也是城市文化载体。从城市文化中概括、提炼和弘扬城市精神,使市民接受自己居住的城市、理解其中的城市文化精神、促使市民增强对自身城市的认同感及满意度,可以极大地激发市民的自豪感、优越感,使他们凝聚成一个整体,促进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许昌的城市人文精神重点可以考虑以关羽为代表的忠义与诚信文化。关公的“忠孝节义,重义守信”世人皆知,在市区留存的两座关帝庙,都直接反映和彰显了关羽的大忠大义。春秋楼为关羽夜读《春秋》处,是关羽深明“春秋大义”之地。“夜读春秋,一点烛光灿古今;昼思汉室,千秋正气贯神州”;灞陵桥是关羽挑袍辞曹处,由此踏上“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寻兄之路。“亦知吾故主尚存乎?从今日遍逐天涯,且休道万种千驷;曾许汝立功乃去耳,倘他日相逢歧路,岂敢忘杯酒绨袍。”那一幕是对关羽忠于旧主、不忘新恩、尽忠至义精神最好的诠释。关羽发生在这两处的故事,都是关羽“忠义”品性的集中体现,形成许昌独特的关公文化、忠义文化和三国演义文化的深厚底蕴,奠定了许昌在三国文化、三国演义文化和关公文化中的地位。“忠孝节义”是中国传统社会的至高道德准则,而城市建设与发展都离不开全民的努力。许昌可以通过提炼出这一文化内涵并将其作为新时代的城市文化深入民心,强化市民对关公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使公众在城市发展方向上取得共识。许昌可以在城市总体规划体系中提出“忠义许昌人”口号,着力打造许昌“诚信文化”,重点培育“忠义”与“诚信”的人文精神,弘扬忠义文化与诚信文化并使之成为许昌市民和企业的一种习惯,最终演化成为具有感染人、教育人的文化特征,这将成为许昌城市发展的一张名片。

(三)加深三国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中的渗透

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只有创新发展,文化个性才有持久的生命力,文化特色才能魅力无穷,但如果仅仅从文化元素与符号中创新,而丧失了保留至今的文化内涵的传承,城市将失去历史的记忆,城市也就成为一具满是文化符号的空壳,而没有文化神韵。一方面,城市规划决策者要进一步转变城市发展观和政绩观。城市建设中文化符号与文化元素的植入固然重要,但是对文化内涵的传承和创新更是重点;城市标志性代表性的建筑或园区建设很有必要,但是城市的整体发展更能体现执政者的人文情怀。许昌城市发展中三国文化的融入既要有集中连片的城市建设,也要借助三国文化带动其他县(市、区)的发展,起到由点到面的效果。另一方面,坚持对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并重,不仅要注重体现文化的功能性,更要加深文化本身的渗透,只有这样文化才能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的发展。文化遗产代表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文化内涵,并承载着延续这种城市文化的重任,是联系城市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之间的纽带和链条。许昌在三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曹魏古城建设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探索许昌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与两大项目建设有机结合的路径,加深对三国文化内涵的渗透。在现有文化体验项目中要进一步加强以三国民俗、故事、文学、艺术、科技等为主题的三国文化对城市内涵的填充和演绎。要改变历史遗迹在城市发展中孤军奋战的现状,加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与历史文化遗迹的联合发展,形成整个许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格局。通过完善道路交通体系,在产业园区、古城、园林景区、历史文化胜迹之间建立无缝对接的交通网络,让市民和游客在欣赏历史文化遗迹的同时又能够体验到现代城市对文化的创新,探索文化的历史厚重感与表达方式现代化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有效联动,更让城市内涵深入人心。

(本文作者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