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冷战时期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关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后冷战时期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各方战略地位分析

1.冷战结束后湄公河流域国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变化

从老布什到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一直处于调整状态。美国的全球战略随着美国国家利益和安全威胁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不变的是“美国维护其全球领导地位,推广民主和人权价值观”这条主要线索。湄公河流域国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地位的变化,也围绕着美国的战略调整在变化。从老布什时期、克林顿时期到小布什时期、奥巴马时期,湄公河流域国家在美国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处于持续上升状态。尤其是在奥巴马执政以来,湄公河流域国家成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地区。

(1)冷战结束初期美国的全球战略及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地位

前文我们提到美国在冷战结束初期的全球战略一直处于调整状态,由于权力结构的急剧变化,美国对国家利益和安全威胁认定发生了变化。由冷战时期与苏联的对抗转变为维护和巩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A类威胁”暂时不存在,“B类威胁”成为主要威胁。在此基础上,美国的全球战略倾向于寻找敌人,将国家安全威胁泛化和多元化。从老布什时期到克林顿时期,也就是1989~2001年,美国的全球战略主线主要是: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推广美国的民主和价值观。老布什提出了“世界新秩序”构想,克林顿政府时期践行“克林顿主义”。在这一时期,湄公河流域国家不是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区,所以,美国对该地区的重视居于欧洲、中东地区之后。

但是,美国并没有完全忽视湄公河流域国家,也不是无所作为。在此期间,美国积极与越南改善关系,积极参与柬埔寨和平问题的解决,以及基于“人权和民主”两大理由对缅甸的制裁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关注和参与,都是符合这一时期美国的全球战略的,并且也符合当时的美国对其国家利益的认定。

在政治方面,这一时期的美湄关系总体上向“正常化关系”方向发展,但美对缅“孤立”和“制裁”不变。在军事方面,美国逐渐缩减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撤出驻军,关闭部分军事基地。

在经济方面,冷战结束后,美国实施“国家出口战略”和“新兴市场战略”,积极争夺东南亚这个大市场。通过“国家出口战略”,美国扩大其对外投资和出口援助,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机构极力反对其他国家采取官方发展援助(ODA)和优惠贷款措施,以增强美国企业的竞争力。美国“国家出口战略”最大的举措是提出了“新兴市场战略”。李秋恒:《美国参议员首次会晤缅甸领导人丹瑞》,《环球时报》2009年8月15日。对十大新兴市场之一的东盟,美国经贸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市场开发及促进关键产品的出口上面,推出了“‘通向东盟’‘美国-东盟共同增长同盟’等计划”陈奕平:《依赖与抗争:冷战结束后东盟国家对美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第239页。。通过上述举措,美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同时也增进了美国与柬、老、泰、越四国的经济关系。上述四国出于对美国的需要也相应地改变了政策,使得美国与该地区国家的经济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

综上可以看出,冷战结束初期的美湄关系处于调整和改善状态。美国在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在该地区进行了政治关系正常化调整,采取了军事收缩战略;在经济方面,积极寻求与该地区国家的合作。所以这一时期的美湄关系主要是在政治关系调整和经济合作方面有所进步。湄公河流域国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居于欧洲、中东、日本等重要地区之后。

(2)“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变化及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地位

自“9·11”事件爆发后,美国出于其全球反恐战略的需要,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政策有所调整。在这一时期,美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政策从属于其对东南亚的政策。“9·11”事件后,美国的安全战略大幅度转变,美国的首要战略目标是确保美国免遭恐怖分子的直接袭击。“鉴于东南亚在反恐战争中的重要性,被美国视为反恐‘第二战场’,而美国反恐战略在东南亚的实施,需要东南亚各国的支持与配合。由此,美国在亚太的军事战略部署全面提速,逐渐加强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军事活动,加快军事重返东南亚的步伐,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之间的政治安全关系也日趋紧密。”陈奕平:《依赖与抗争:冷战结束后东盟国家对美战略》,第112页。

在小布什时期,美国在改善与湄公河流域国家关系方面显得有心无力。虽然在他第二任期内,美国采取多项措施加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包括与东盟的合作,加大对越南、柬埔寨的援助等,2005年出席APEC会议期间,小布什宣布实施“增进美国-东盟伙伴关系计划”。但是,由于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紧张局势,以及美国与东盟的分歧,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合作没有实质性进展。时任美国国务卿的赖斯,在三年中两次缺席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2007年,策划已久的美国-东盟峰会因诸多分歧而付诸东流,使得东盟及湄公河流域国家领导人对美国滋生不满情绪;加之美国长期拒绝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使得美国与东南亚和湄公河流域国家外交陷入被动,无法融入东亚合作进程。而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美国担心加入该条约之后对缅甸不能采取强硬措施。

这一时期,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威胁认定发生了变化。确保美国本土安全、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积极推广民主与人权价值观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目标。小布什奉行单边主义,集中力量打击恐怖主义势力。这一时期,湄公河流域国家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上升,成为“反恐第二战场”的重要地区。美湄关系在安全合作方面有所提升。

(3)奥巴马亚太再平衡战略政策凸显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战略重要性

小布什政府的力不从心使得美国在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影响有所式微。奥巴马上台之后积极调整对东南亚的政策,“高调重返东南亚”,提出“美湄合作”新框架。奥巴马上台伊始,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开始其“东亚之行”,成为首位访问东盟秘书处的美国国务卿,并且高调宣布美国将“重返东南亚”,全面加强与东盟的合作,并将考虑调整对缅甸的政策。2009年7月,在东盟外长会议期间,希拉里代表美国政府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其间,希拉里首次与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四国外长举行会议,共同商讨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卫生、环境、教育等问题。2009年11月“15日,奥巴马与东盟10国领导人召开首届‘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双方就反恐、打击跨国犯罪、防止核扩散、削减武器、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达成共识,发表美国与东盟《加强持续和平与繁荣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确定于2010年举行第二届‘美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和‘美国-东盟能源部长会议’,这一系列活动和宣言,将美国与东盟关系互动推向高潮”马燕冰:《奥巴马政府的东南亚政策》,《和平与发展》2010年第1期。

美国提倡建立的“美湄合作”新框架是以促进湄公河流域国家发展为目标的,这标志着奥巴马政府对这一地区的重视,同时因为排除了缅甸和中国,也表示美国想在湄公河下游四国产生更大影响力。在2009年第16届“东盟地区论坛”期间,希拉里与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召开五国外长会议,探讨美国与这四个国家建立新型合作框架的设想。希拉里提出“湄公河下游倡议”,与四国探讨了在环境、教育、卫生及传染病对策方面开展合作。这一新框架的提出对于美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美国明确提出的专门针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政策,并且很快地付诸实践,可见美国对该地区的重视程度以及想要扩大其影响力的决心。

奥巴马上台以后,先后提出了“重返亚太”“亚太再平衡”战略,并且一改常态,着力加强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多边区域合作框架的建设,重视与该地区国家的军事安全关系。湄公河流域国家成为关系美国全球战略成败与否的重要地区。

2.湄公河流域国家对美国政策分析

冷战结束后,湄公河流域国家面对内忧外患的国际形势。各国国内政治动荡、经济发展落后。对外关系方面,两极格局被打破,失去了原有的安全保护伞,尤其是越南和柬埔寨,亟须处理好内外关系。这一时期,该地区各国对美国没有明确政策。有需要拉拢美国的国家,如泰国;也有抵制美国干涉的国家,如越南。这一时期,美国在该地区进行战略收缩,采取适度参与的策略。湄公河流域国家迫切需要外援,需要大国的支持和认可。但是,美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支持与干涉政策相生相伴,所以,湄公河流域国家对美国的政策围绕着美国的对外战略呈现出反复不定的状态。

在国家利益方面。这一时期,湄公河流域国家迫切需要外援来稳定国内政治,支持国家经济发展,保障军事安全。美国的战略收缩,在所谓民主、人权问题上进行干涉,使得湄公河流域国家转向求助其他国家。日本、中国、欧盟成为这一时期援助湄公河流域国家的主要国家。尤其是日本,在冷战结束后将战略重点放在东南亚地区,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援助并不完全以民主、人权为条件,日湄关系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一直是湄公河流域国家的重要支持力量,中湄关系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湄公河流域国家虽然需要美国,但是也积极抵制美国的干涉。柬埔寨、缅甸、越南都是抵制美国民主、人权干涉的重要国家。

在国家安全威胁认定方面。冷战的结束,使得该地区各国从战争或对抗状态中解脱出来,各国开始重视国家建设。国家安全威胁发生了变化,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抗,面临的是“A类威胁”,也即“生存威胁”,冷战结束后,“A类威胁”降低,不是湄公河流域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冷战结束后,各国面临着积极进行国家建设的主要任务,国家发展上升为国家内外战略的首要地位。

这一时期,湄公河流域国家对美国的需求主要在经济援助、军事合作方面,但是湄公河流域国家对美政策是围绕着美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政策和其全球战略变化的。也主要是三个时期。

老布什时期到克林顿时期(1989~2001年),这一时期,湄公河流域国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次于欧洲、中东、东北亚所占的地位。美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采取收缩战略,在政治方面,积极参与和干涉,经济援助以民主、人权为干涉条件。湄公河流域国家对美国的援助虽然有需求,但也积极防范和反干涉。

小布什时期(2001~2009年),这一时期,出于反恐需要,美国对湄公河流域国家的干涉政策有所调整;湄公河流域国家在抵制干涉的同时积极支持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主要有泰国、柬埔寨、越南三国,积极与美国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

奥巴马时期(2009~2016年),湄公河流域国家在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湄公河流域国家积极迎合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同程度地实施“大国平衡”战略。对美国采取积极合作,同时防范的政策。在经济和军事方面,与美国积极合作;同时,抵制美国的民主、人权干涉,防范和平演变。

综上,湄公河流域国家对美战略主要是需求与防范共存,合作与平衡同时进行。在需要合作的方面,积极开展合作。作为防范和需要平衡的重要一方,对美国的提防心理也同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