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论丛(第14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柔然与西域

王欣

 

提要:作为继匈奴和鲜卑之后兴起的北方游牧势力,柔然在南北朝时期曾一度统一漠北草原并控制了西域地区以及丝绸之路的交通与贸易,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对西域地区的政治格局、民族分布等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高车建国与北魏的建立,柔然在西域的统治不断面临着各种挑战;加之嚈哒的介入,使得这一时期西域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深刻影响着西域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

关键词:柔然 西域 民族关系

 

柔然又称“蹂蠕”、“蠕蠕”、“芮芮”或“茹茹”等,是源自东胡拓跋鲜卑并融合残余的匈奴等游牧部落所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参见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第76-79页。自4世纪末5世纪初在蒙古草原兴起后,在南北朝时期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柔然是活动在西域北部并对西域南部城郭诸国政局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之一。

从东晋元兴元年(402年)社仑建立柔然汗国到柔然太平元年(485年)予成可汗卒为柔然汗国的兴盛期,也是其统治西域的全盛期。一方面,柔然趁拓跋鲜卑南下经营中原之机兴起与扩张,统一漠北并完全控制西域北部,进而迫使西域北部的乌孙、悦般等游牧民族相继西迁,从而改变了天山以北的民族分布格局;另一方面,在北魏统一中原并于北魏太延元年(435年)遣使经营西域以后,柔然开始与北魏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这直接导致高昌政权的更迭以及高昌王国的建立。

柔然是在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南下入塞之后兴起的,其在西域的扩张、征伐与统治也基本上是围绕着与北魏的对抗而展开的。北魏天兴元年(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南迁至平城(今山西大同),开始全面实施“定九州”“平中土”的宏大事业。《魏书》卷2,中华书局,1974,第32-33页。北魏天兴五年(402年)前后,柔然首领社仑趁北魏统治中心南迁之机在漠北崛起,并相继征服和吞并了高车诸部以及匈奴拔也稽等部,其势力范围扩展到东起朝鲜、西至焉耆北、北渡流沙、南临大碛的广大地区。《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0-2291页。《通典》卷196《边防十二》记柔然势力“其西则焉耆之北”。柔然由此开始将触角伸到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此时柔然的统治中心在敦煌、张掖以北的鄂尔浑河东侧一带(即原匈奴故庭),周伟洲:《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第150页。从河西到西域东部的一些邻近小国因不堪其寇掠,皆以“羁縻”的形式依附柔然,而社仑遂自称丘豆伐可汗,继续与北魏频繁征战。《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1页。

大檀可汗(牟汗纥升盖可汗)在位时期(414-429年),世代游牧在天山北部的乌孙因不堪忍受柔然的频繁侵扰,被迫离开伊犁西迁至葱岭山中。悦般则占据了乌孙原来的领地并与柔然结好。《魏书》卷102,中华书局,1974,第2267-2268页。大檀可汗在位时,悦般王曾率千余人入柔然欲与其相见,故知此时悦般已占据乌孙故地,而乌孙在此之前可能已经西迁。或以为乌孙在社仑可汗在位时期就已西迁,参见余太山《柔然与西域关系述考》,《新疆社会科学》1985年第4期。柔然开始直接干涉西域绿洲城郭诸国事务并完全控制了伊吾,而伊吾也成为其东进河西、西控西域城郭诸国的主要据点。西凉灭亡后,西凉王李暠之孙李宝在舅父唐和、唐契兄弟的陪伴下于423年逃往伊吾避难,并召集民众两千余家臣服柔然;柔然则封唐契为伊吾王。《魏书》卷43,中华书局,1974,第962页。

悦般虽为游牧民族,却以“清洁”著称,“其人清洁于胡。俗剪发齐眉,以醍醐涂之,昱昱然光泽,日三澡漱,然后饮食”。悦般王为了向柔然示好,曾亲率数千人前往柔然拜见大檀可汗,但在进入柔然境内后却“见其部人不浣衣,不绊发,不洗手,妇人舌舐器物”而心生厌恶之情,甚至以“狗国”称之并折返。大檀可汗闻讯遣骑追之而不及,双方从此反目成仇,转而相互征伐。《魏书》卷102,中华书局,1974,第2268-2269页。悦般成为西域地区第一个公开挑战柔然霸权的国家。

始光元年(424年)太武帝拓跋焘继位后多次征讨并重创柔然,其中神二年(429年)的北伐导致柔然“部落衰弱”,柔然大檀可汗也因此发病而亡。大檀之子吴提(敕连可汗)继立可汗位之后于神四年(431年)向北魏遣使朝贡,双方关系趋于缓和。延和三年(434年)柔然与北魏联姻,吴提尚北魏西海公主,拓跋焘则纳吴提妹卫夫人。《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3-2294页。在此期间,西域诸国纷纷遣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也从435年开始派遣使团联络西域诸国,从此拉开北魏经营西域的序幕。柔然自然不能容忍北魏染指西域事务,北魏所派遣的第一支以王恩生、许纲为首的使团在出使西域途中便被柔然截获并拘禁。此外,柔然还支持占据河西的北凉沮渠氏政权,极力阻断北魏通西域的道路。太延二年(436年),吴提正式断绝与北魏的和平关系,出兵犯塞,双方关系再度恶化。

太延四年(438年)拓跋焘率三路大军亲征柔然,但无果而还。因当时“漠北大旱,无水草”,北魏军马大量死亡。《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4页。柔然可汗吴提却借此向西域诸国和河西北凉政权夸大北魏的此次失利,并遣使向西域诸国宣称:“魏已削弱,今天下唯我为强,若更有魏使,勿复恭奉。”《魏书》卷102,中华书局,1974,第2260页。不明就里的西域诸国政治态度因此出现摇摆,北魏早期经营西域的成果面临考验。这也促使北魏在439年出兵消灭了盘踞河西的北凉沮渠氏政权,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沮渠无讳兄弟在北魏的打击下被迫离开敦煌,西渡流沙入西域;伊吾王唐契意欲叛柔然东投北魏,回归河西,但为柔然所阻,被迫转而西进高昌。柔然别帅阿若率师追讨,双方在白力(今新疆鄯善)一带展开激战,结果唐契被杀,其弟唐和率残部投靠车师前部。此前高昌太守阚爽向沮渠无讳诈降求救,原本是为了让其与唐契相互攻击,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最终却引狼入室被沮渠无讳攻破,阚爽逃奔柔然。阚爽政权虽然是亲柔然的,但沮渠无讳也是柔然对抗北魏且具有较强实力的同盟者,故柔然对沮渠无讳推翻阚爽政权占据高昌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太平真君四年(443年)和五年(444年),北魏连续两次北伐柔然,均因吴提远遁无果而还。《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4页。

吴提可汗死、其子吐贺真(处可汗)继位之后,柔然在与北魏的对抗中整体上处于守势,柔然虽然在西域似乎并无太多作为,但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具体表现在一些西域城郭诸国轻怠甚至阻挡北魏通西域的使团,其背后无不带有柔然的影响。为了彻底解除柔然的威胁,北魏在太平真君六年(445年)出兵派遣万度归进占鄯善,打开了西域的门户。太平真君九年(448年)又封交趾公韩拔为鄯善王镇守鄯善,并以鄯善为基地派遣万度归征伐焉耆、龟兹,目标直指柔然右翼;同年悦般遣使北魏,请求联兵东西夹击柔然。《魏书》卷102,中华书局,1974,第2269页。作为回应,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太平真君十年(449年)两度北伐柔然,最终“尽收其人户畜产百余万”,而吐贺真自此远遁,势力大衰,北魏北部边境的局势趋于安宁。《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4-2295页。但是盘踞在高昌的沮渠无讳则趁车师王车伊洛随北魏征伐焉耆和龟兹之机,于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引柔然一起分三路袭占交河城,灭车师国。北魏对此只是下诏抚慰车伊洛,开焉耆粮仓赈济,并未采取其他任何针对高昌的军事行动。《魏书》卷102,中华书局,1974,第2264-2265页。

正平二年(452年)以后北魏因内乱先后罢焉耆、鄯善二镇,柔然则趁势再度控制西域。尽管北魏敦煌镇将尉眷曾在太安二年(456年)攻克伊吾,但并未在此立足,只是“大获而还”,《魏书》卷5,中华书局,1974,第115页。并未动摇柔然在西域的统治。此后伊吾仍然在柔然的控制之下。不仅如此,柔然还在和平元年(460年)杀沮渠安周,消灭了北凉流亡政权,同时另立阚伯周为高昌王,直接控制了高昌地区,从此开创了高昌国时代。《魏书》卷101,中华书局,1974,第2243页。这也表明了柔然在西域统治的加强。

和平五年(464年),吐贺真死,其子予成(464-485年在位)继位,号受罗部真可汗,并首次仿中原王朝制度建元永康。予成在位时期,柔然在西域的势力进一步扩大,其影响也达到极盛。北魏皇兴末年(471年)柔然大军兵临于阗城下,于阗王遣使北魏求救,并声言“西方诸国,今皆已属柔然”,《魏书》卷102,中华书局,1974,第2263页。北魏对此却鞭长莫及。延兴二年(472年)和延兴三年(473年),柔然连续进攻敦煌,甚至迫使北魏孝文帝放弃敦煌。《魏书》卷42,中华书局,1974,第953页。北魏敦煌镇将尉多侯曾多次上表请求“西入于阗,兼平诸国”, “北取伊吾,断蠕蠕通西域之路”,孝文帝虽然嘉许尉多侯的计策,但终因受制于东部事务而无力西顾。《魏书》卷26,中华书局,1974,第657-658页。“西域诸国焉耆、鄯善、龟兹、姑墨东道诸国(包括高昌、伊吾等),并役属之(柔然)”,《宋书》卷95,中华书局,1974,第2357页。柔然在与北魏争夺西域的斗争中至此完全占据了上风。这一点也为吐鲁番出土的文书材料所证实。

作为柔然在西域的傀儡政权之一,阚氏高昌亦奉柔然正朔,行永康年号。而柔然则频繁派遣使者前往高昌,并通过高昌统治西域诸国,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吐鲁番洋海1号墓曾出土1件永康九年、十年(472-473年)阚氏高昌送使文书,为了解这一时期柔然在西域的活动情况提供了许多丰富的信息:

 

1 九年十月八日送处罗干无根,高宁九十人、摩诃演十人;出马

2 一疋。

3 九年十月廿日送郑阿卯,高宁八十五人、白艻卅六人、万度廿六人、

4 其养十五人;出马一疋。

5 九年十二月二日送乌苌使向鄢耆,百一十八人;出马一疋。高宁

6 八十五人、万度廿六人、乾养七人。

7 十年闰月五日送鄢耆王北山,高宁八十四人、横截卌六人、白

8 艻卅六人、万度廿六人、其养十五人、威神二人、柳婆

9 卌七人,合二百五十六人;出马一疋。

10 十年三月十四日,送婆罗门使向鄢耆,高宁八十四人、

11 横截卌六人、白艻卅六人、田地十六人,合百八十二人;[出马] 一疋。

12 十年三月八日送吴客并子合使北山,高宁八十三人、白艻

13 廿五人,合百八人;出马一疋。

14 九年七月廿三日送若久向焉耆,高宁六十八人、横截卌人、

15 白艻卅二人、威神□□、万度廿三人、乾养十四人、柳

16 婆卅人、阿虎十二人、磨诃演十六人、喙(啄 =笃)进十八人、

17 高昌七人。

18 九年六月十二日送婆罗干北山,高宁六十八人、威神五人、

19 万度廿三人、其养十二人、柳婆卅人、阿虎十五人、

20 磨诃演十三人、喙(啄=笃)进十人、横截卌人;出马一疋。

 

文书中所见的婆罗干、若久、处罗干无根、郑阿卯等四人都是柔然派往高昌的使者,他们往来于漠北柔然汗廷和高昌都城之间,主要职责是负责征收包括高昌在内的西域城郭诸国的赋税,并安排西域或南朝使者前往柔然等事宜。而其中的乌苌(今印度河上游斯瓦特〔Swat〕地区)使、吴客(刘宋使者)、子合(今新疆叶城)使、婆罗门(印度)使和鄢耆(焉耆)王,均是前往柔然朝贡而途经高昌的。由此可见,当时柔然不仅把阚氏高昌完全变成自己的附属国,还让焉耆国王前来漠北汗廷称臣纳贡,甚至还控制于阗、子合等南道城郭诸国,进而影响到北印度的乌苌与南印度的婆罗门国。以上均参见荣新江《阚氏高昌王国与柔然、西域的关系》,《历史研究》2007年第2期。而通过派遣使者监管并征收赋税,则是柔然统治与控制西域诸国的主要手段,也是其统治西域城郭诸国的常态措施。作为柔然与西域城郭诸国、南朝、中亚、南亚乃至西亚地区的交通枢纽,高昌不仅要为柔然使者也要为途经此地前往柔然的各国与各族使节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帮助,如上引文书中护送柔然使者若久前往焉耆的人数就超过260人。作为柔然附属国的高昌负担之重由此可见一斑,故史书中常见西域城郭诸国不堪忍受接待往来使者之苦的记载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吐鲁番出土阚氏高昌王国时期的文书中明确带有永康纪年者最晚为永康十七年(480年),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第2册,文物出版社,1981,第8页;中国文物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壹),文物出版社,1992,第117页。而实际上阚氏高昌奉柔然永康年号应从元年(464年)至二十年(483年)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文物出版社,1998,第268页。。也就是说,在予成可汗在位时期,柔然一直牢牢控制着包括高昌在内的整个西域地区。但是作为游牧民族政权,柔然并不直接干涉西域城郭诸国的内部管理事务,只是满足于政治上的宗主国地位和经济上的丰厚赋税,所以阚氏高昌王国对国内的民政、任官莅事以及国库收支等事务仍具有广泛的管理权和指挥权。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文物出版社,1998,第281页。

柔然永康二十年(北魏太和七年,483年)予成死,其子豆仑(又作豆崘)继位,号伏名敦可汗,改元太平。史载豆仑“残暴好杀”,对内滥杀忠臣,对外穷兵黩武,导致“蠕蠕乱离,国部分散”。《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6、2310页。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高车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与其从弟穷奇率所部十余万人脱离柔然西迁,在车师前部北建立高车政权,史称“高车国”或“阿伏至罗国”。豆仑与叔父那盖分两路发兵追讨,其中豆仑从浚耆山北向西追击,却多次被阿伏至罗所败,只得率众东徙,王庭南迁。《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10页。高车从此取代柔然控制了天山北部地区,并与柔然展开对西域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争夺斗争。史载此后“高车、柔然迭相吞噬。始则蠕蠕衰微,高车强盛;蠕蠕则自救靡暇,高车则僻远西北。及蠕蠕复振,反破高车,主丧民离,不绝如线。而高车今能终雪其耻,复摧蠕蠕者,正由种类繁多,不可顿灭故也”。《魏书》卷69,中华书局,1974,第1541页。

太和十二年(488年)高车南下高昌,消灭了柔然扶植的阚氏政权,扶植敦煌大族张孟明为高昌王,取代了柔然对高昌的统治。《魏书》卷101,中华书局,1974,第2243页。关于高车灭阚氏高昌政权的时间,《魏书》此处作“太和五年”,显误。学术界有太和十五年和太和十二年之说,此处采十二年说,详见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文物出版社,1998,第271-275页。同年十二月,柔然伊吾戍主高羔子率众三千,以城内附北魏。《魏书》卷7下,中华书局,1974,第164页。这就意味着柔然不仅对北魏西部的威胁解除,而且完全失去了控制西域的通道。

太和十三年(489年)柔然别帅叱吕勤率众内附北魏,《魏书》卷7下,中华书局,1974,第165页。其势力又进一步削弱。次年(490年)阿伏至罗派遣商胡向北魏朝贡,试图联合北魏共伐柔然,双方互遣使者。《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10页。在此过程中,高车政权获得了北魏的承认和信任。

在柔然与高车的战争中,豆仑多次被阿伏至罗击败,而其叔父那盖却屡有胜绩,故柔然国人对豆仑多有不满。太和十六年(南齐永明十年,492年),柔然遭遇高车与北魏的南北夹击,损失巨大,由此引发了柔然与高车的国内矛盾。结果豆仑为国人所杀,那盖被拥立继位,号候其伏代库者可汗,建元太安。《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6页。参见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第46-47页。此后,来自中亚的嚈哒杀穷奇并虏其子弥俄突,穷奇所属高车部落也在嚈哒的打击下部众分散,一部分归附北魏,一部分投奔柔然。阿伏至罗也因为残暴而失去民心,为部众所杀,其宗人跋利延被拥立为高车新主。一年后嚈哒再度征伐高车,扶植弥俄突为傀儡。《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10页。嚈哒攻打高车的时间,松田寿男认为在太和十四年(490年)至二十一年(497年)之间的某一年,参见松田寿男《古代天山历史地理学研究》,陈俊谋译,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第253页。高车遭此变故势力大衰。北魏景明二年(501年)高昌王麹嘉即位后不久就臣属于那盖可汗,《魏书》卷101,中华书局,1974,第2244页。麹嘉继位的时间参见王素《高昌史稿·统治编》,文物出版社,1998,第326页。表明柔然的势力再度回到了西域。

那盖死后,其子伏图继位,号佗汗可汗,建元始平。伏图上台后采取东和北魏、西伐高车的策略,并于北魏正始三年(506年)遣使北魏“请求通和”。《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7页。而北魏自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后主要致力于经营江南,对北方的柔然主要采取守势,故柔然得以全力经营西域。北魏永平元年(508年)左右,伏图在蒲类海北(今新疆巴里坤)大败高车弥俄突。当时北魏派遣接应高昌内徙的大军正好抵达伊吾,伏图见状误以为这支北魏军队是高车的联军,遂“怖而遁走”,弥俄突则趁势追击,大破柔然并杀伏图。《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11页。柔然因此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高昌王麹嘉转而臣服高车。《魏书》卷101,中华书局,1974,第2244页。

伏图死后,其子丑奴继立,号豆罗伏跋豆伐可汗,建元建昌。丑奴上台后延续伏图可汗东和北魏、西伐高车的策略,一方面多次向北魏遣使朝贡以示好,另一方面在熙平元年(516年)西征高车并大破之,擒杀高车王弥俄突,报了杀父之仇。此后柔然国势再度强盛,“尽并叛者”,以上参见《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7页。“复其旧土”,《梁书》卷54,中华书局,1973,第817页。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

柔然与高车在西域的持续争斗以及双方势力的频繁交替消长对西域政局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处于两者夹缝中的西域各国在政治上一时无所适从。就在丑奴杀弥俄突的同一年,原臣属于高车的高昌王麹嘉再次遣使北魏请求内徙,以求自保。北魏孝明帝虽然拒绝了麹嘉的请求,但仍然下诏抚慰。《魏书》卷101,中华书局,1974,第2244页。鉴于此时北魏仍然控制着西域的门户伊吾,而此前高昌内徙时北魏也曾警告高车弥俄突“不得妄令群小敢有陵犯”,《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11页。故柔然一方面慑于北魏在西域的影响,另一方面也要维持与北魏和好的关系,并未在击败高车后改变麹氏高昌政权的状态。

弥俄突被杀后,其部众逃奔嚈哒,嚈哒不久便助弥俄突之弟伊匍恢复高车国。伊匍复国后即于北魏神龟元年(518年)向北魏遣使奉表,《魏书》卷9,中华书局,1974,第227页;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11页。并在正光元年(520年)向柔然发动了进攻。而在此时期,丑奴却因为宠信医巫是豆浑地万“乱其国政”,导致柔然内部统治阶层的不满。丑奴在迎击伊匍大败而还后,遂为其母和大臣所杀,其弟阿那瓌被拥立为柔然可汗,《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8页。但此后由于内乱柔然又一度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阿那瓌上台仅十天便被族兄示发所击败,只得与其弟乙居伐一起南投北魏,北魏册封阿那瓌为朔方郡公、蠕蠕王。阿那瓌投奔北魏后,其堂兄婆罗门率数万人讨伐示发,示发最终被地豆于所杀,柔然部众推举婆罗门为主,号弥偶可社句可汗。《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298-2300页。这样,柔然便出现了南北两主的分裂局面。正光二年(521年)五月,婆罗门被高车击溃,率十部落到凉州归降北魏,柔然“国土大乱,姓姓别住,迭相抄掠”,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状态;同年九月,柔然后主俟匿伐(阿那瓌之兄)也在怀朔镇投降北魏。《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01页。北魏则吸取汉晋时期处置匈奴的历史经验,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把柔然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将阿那瓌安置在怀朔镇以北,将婆罗门安置在西海郡。周伟洲:《敕勒与柔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第125-126页。在这种情况下,柔然自然无暇顾及西域事务。

正光二年(521年)十二月后,婆罗门率所部叛北魏,意图投奔嚈哒,但为北魏州军所擒,并于正光五年(524年)死于洛阳客馆之中。《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02页。婆罗门之所以投奔嚈哒,是因为之前他的三个姊妹都嫁给了嚈哒,这表明婆罗门在世时曾与嚈哒联姻,其目的显然是为了对抗高车。

正光四年(523年)阿那瓌所属柔然部众因饥荒入塞寇掠,北魏遣尚书左丞元孚出使招抚,反被阿那瓌扣留。此后阿那瓌虽因畏罪而挟众北遁,并放还元孚向北魏谢罪,但北魏还是派出十万大军出塞三千里征讨,最终至瀚海“不及而还”。柔然后主俟匿伐并未跟随阿那瓌北遁,而是前往洛阳归附北魏。《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02页。

正光五年(524年)六镇起义爆发,北魏势力日渐衰落。孝昌元年(525年)阿那瓌在助北魏平定六镇起义的过程中再度强盛起来,并自号敕连头兵豆伐。此后柔然虽然多次朝贡示好,而北魏却因其反复无常而多存疑虑。建义元年(528年),北魏孝庄帝下诏准许柔然“自今以后,赞拜不言名,上书不称臣”,《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02-2303页。在事实上承认了双方的平等地位。柔然则在与北魏通好的基础上发动了对高车的战争,并击败高车王伊匍。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以后,柔然更是在东魏天平(534-537年)和兴和(539-542年)年间连续击破高车,并在兴和三年(541年)消灭了高车政权,再度成为漠北的霸主。《魏书》卷103,中华书局,1974,第2311-2312页。西域地区很可能又被纳入了柔然的势力范围,但其影响力显然已大不如前。

柔然这次短暂的复兴也是最后一次。此时原为柔然“锻奴”的突厥在其首领土门的率领下于阿尔泰山一带崛起,并在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击破柔然。阿那瓌自杀身亡,柔然政权瓦解。天保六年(555年),柔然被突厥木杆可汗彻底消灭,从此退出了西域的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强大的突厥。

 

(王欣: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