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开放发展是构建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本质要求
社会经济发展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必须运行有序、相互激励、迸发活力,才能形成共同推动跨越式发展的合力。实现中原崛起,是一个跨越式发展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的运作,需要有强有力的内生机制做支撑。这一机制,必须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具有发展活力和动力,具有快速发展的积极性。长期以来,河南省消费需求不足、民间投资不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素质人才缺乏等造成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匮乏,经济增长内生机制尚不完善,由此制约着河南省经济持续性发展、均衡性发展和创新型发展。对外经济不仅是培育河南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河南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原因,可以说,开放发展是构建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本质要求。
(一)河南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近年来,河南省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态势。2003~2013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高于全国10.2%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其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而支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具体表现在消费需求不足、民间投资增长缓慢、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素质人才匮乏等方面。
1.出口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而河南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快速增长来实现,出口和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河南地处内陆,尽管近几年的进出口总额等得到高速增长,但是由于基数较低,与东部地区相比,河南外贸指标还很低,外向型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还比较弱。依据支出法生产总值构成,2012年,河南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法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5%,资本形成率(资本形成总额占支出法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7.2%,而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占支出法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8%。同年,全国最终消费率、资本形成率与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占支出法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9.8%、47.8%和2.4%。由此可见,河南出口严重不足,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常小。
河南长期实施“重投资、轻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这可以从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中表现出来。近几年来,河南投资需求大幅度增加,消费需求增长不明显。2003~2013年,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1.1%。以上数据显示出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而居民消费支出低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由此可见,投资是当前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消费需求不足制约了河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消费需求内部构成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从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的关系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政府消费比重较低。2012年,河南居民消费支出与政府消费支出的比例为73.1∶26.9,而全国这一比例为72.7∶27.3。从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关系来看,河南城镇居民消费居主导地位,涨幅高于农村居民,并且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农村居民消费严重不足。2012年,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为6672.59亿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3081.82亿元,前者是后者的2.17倍。此外,2003~2012年,河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全省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由56.6%上升到68.4%,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占全省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由45.4%下降到31.6%。
由上述分析可知,河南投资、消费、出口比例不协调,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出口、消费特别是居民最终消费不足,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弱。
2.民间投资增长缓慢
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具有见效快、乘数效应大的优点,当前河南省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政策推动,民间投资和市场机制明显不足。2013年,河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6087.45亿元,较2012年增长21.6%。按资金来源分,国家预算内资金增长41.7%,国内贷款增长31.1%,利用外资增长11.26%,自筹资金增长21.2%,其他资金增长-65.2%。由此可见,政府投资速度远远高于民间投资增长速度,河南省民间投资不足,“政府热、企业冷;公共投资热,民间投资冷”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强。
河南省民间投资不足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是民营经济发展缓慢,存在着规模总量偏小、总体实力不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观念落后、发展环境不够宽松等一系列问题。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组织规模小,自身竞争能力不强。在经济总量上,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比重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比较低。在组织规模上,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主要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组成,个体组织形式偏小。在产业分布上,河南省非公有制经济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大多从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行业,进入工业领域的户数相对较少,龙头企业更少,缺乏引导行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二是发展方式粗放。总体上看,河南省民营企业受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制约比较突出,从事低技术产业的比重较高,绝大多数工业企业分布在一般加工工业领域,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弱,产品、产业高级化进程不快。三是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特别是融资困难问题更为突出。河南省民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资本市场支持,加之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不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因素,融资难的问题相当突出。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实践表明,自主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绝大多数区域在发展初期,以技术引进为主的模仿创新是区域创新的主导模式,但随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主体尤其是企业的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就有可能吸纳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国际性的创新资源,包括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完成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创新模式的转换,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在国际和地区竞争中将始终处于受制于人的被动境地,从而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低端环节。自主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河南省创新成果数量持续增长,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也应该看到,河南省创新基础总体还比较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一是河南高技术制造业比重过低,而且高科技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许多高技术企业仍然只具有高技术产品加工功能,缺少核心技术。二是河南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等指标与先进省份都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河南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295.3亿元,仅占全国的3.5%,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的23.9%、23.8%和28.0%。2013年,河南申请专利55920项,获得授权专利14400项(其中发明专利4182件),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5%和2.0%,远低于河南省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5.7%的比重。
4.高素质人才匮乏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地区间的竞争将不再单纯依赖物质资本,而是越来越依赖人力资本。在人口数量有足够保障的前提下,劳动力素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学说认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的丰裕程度,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生动力。在发达国家,国民收入增长要远远快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长,其秘诀就在于人力资本的迅速增长。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经济之所以落后,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匮乏,劳动力素质不高。
河南是人口大省,但不是人力资源大省和强省。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素质较低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一是文化素质较低。2013年,河南省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4.88%,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远高于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区。高学历人才较少。2013年,河南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7所,在校学生2072606人;每10万人口高等教育平均在校生数为2114人,远低于全国2418的平均水平。这与河南省人口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二是健康素质较低。2014年,河南省对外公布的全省残疾人人数为720多万。新生儿出生缺陷率迅速上升。三是部分人道德素质不高,诚信意识差,缺乏社会责任感。四是人口素质城乡差异较大。农村人口的身体和文化素质远低于城市人口。
(二)对外经济是培育河南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重要方面
经济增长内生机制主要包括投资机制、消费拉动机制、出口拉动机制、产业发展机制、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动力机制、创新机制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见发展对外经济是培育河南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重要方面,而且影响着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各个方面。
1.出口拉动机制是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重要方面
(1)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之中,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投资。从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现状来看,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甚至中西部一些省份相比,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够,对外开放层次、水平、程度不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2013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只有1.4%,只相当于经济总量排在河南省前面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省进出口总额的5.4%、10.9%、17.9%和22.5%,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1位。可见,河南省开放型经济相对于全国和发达地区发展滞后,对全省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够,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从河南省情出发,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还必须靠投资来拉动。但是从经济可持续发展来看,还必须高度重视出口的拉动作用,形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机制。要继续实施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加大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2)从内源性和外源性动力机制来看,目前河南经济发展中,由于对外开放程度低、三资企业少、外来资金少,河南经济的增长主要是内源性的,主要靠现有经济主体来推动。由于河南人均水平低,企业竞争力弱,实现中原崛起单靠内源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发挥好内源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两个方面的作用。在内源性动力方面,要激活微观主体,调动好、维护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加强发展环境的改善,致力于全民素质特别是企业家素质的提高。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内源性经济蓬勃发展。要加快外源性经济的发展步伐,继续加快实施好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土地成本低、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并通过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为外源性经济主体提供高素质的要素资源,吸引他们到河南发展。
2.对外经济影响着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各个方面
(1)就投资机制来说,培育河南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机制,首先要重视有形资本的投资,加快有形资本的积累,在保持有形资本高投资率的同时,要不断优化结构,疏通要素转移的渠道,维持资源的有效配置,有效发挥好结构变动引发的增长效应。要解决投资主体的内生性问题,就需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投资,扩大民间投资准入领域,保护投资者利益,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投资者信心,以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这些都需要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实行开放发展,大力吸引国外、省外投资参与河南的发展。
(2)就消费拉动机制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经济增长还要靠投资来拉动,但从长远考虑,若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必须重视消费的拉动作用。扩大消费需要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拉动消费需求、开辟新的消费渠道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引进境外、省外企业来河南投资,引导省内劳动力参与对外劳务合作等对于解决河南省劳动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拉动居民消费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就产业发展机制来说,河南的产业目前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不在于它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而在于它的生产率水平的高低,生产率水平高的产业就是有竞争力的产业。因此,针对河南目前的产业现状,更现实的选择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从而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催生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河南省可以通过开放发展、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省外先进适用技术来提升河南产业竞争力。
(4)就产业结构调整机制来说,河南目前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落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三次产业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从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经验来看,近年来河南省通过扩大开放,推进招商引资,使富士康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河南,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还成功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带动了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践证明,调整经济结构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要积极吸引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科教文卫社会事业、城乡建设、农业等领域,促进河南产业结构调整。
(5)就创新机制来说,自主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目前,河南省创新基础总体还比较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在当前阶段,构建河南创新机制,还需要通过开放发展,吸纳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国际性的创新资源,包括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
(三)开放发展是构建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本质要求
由上述分析可知,河南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亟须加快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依赖路径,培育并构建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机制,推动河南经济发展向“内需驱动、消费支撑、均衡发展、创新驱动”的模式转变。发展对外经济不仅是培育河南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重要方面,而且影响着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各个方面。实施开放发展、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本身就是出口拉动机制、外源性动力机制的内容,实施开放发展,大力吸引国外、省外投资参与河南发展,不仅能够加大河南投资、支持河南发展,而且对于解决河南省劳动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拉动居民消费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实施开放发展,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可以引进国外、省外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从而提升河南产业竞争力。此外,实施开放发展,还能够吸纳国内其他地区乃至国际性的创新资源(包括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增强河南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开放发展是构建河南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