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层社会政治态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中国中产阶层构成

我们结合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城市家庭户收入调查以及CSS调查数据的统计,相关统计结果参见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对中国中产阶层的构成进一步展开分析。

(一)年龄与性别

表2-4列出了中产阶层的年龄特征。从年龄来看,新中产阶层似乎变得越来越年轻了。相关统计结果参见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在1988年的调查中,城市新中产阶层平均年龄为42.5岁,到了2006年,则下降到36.0岁。而同期老中产阶层的平均年龄则从35.1岁上升到38.4岁。表2-4中列出的2011年统计数据是城乡中产阶层平均年龄,从结果来看,也是新中产阶层要比老中产阶层年轻。这主要是因为新兴行业的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上升流动机会和更快速的上升流动渠道。

表2-4 中产阶层年龄构成

注:1988~2006年数据为城市中产阶层数据,来源于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2011年数据为城乡中产阶层数据,来源于2011年CGSS数据测算。

从中产阶层的性别构成来看,略超过60%的新中产阶层成员是男性,而接近40%的新中产阶层成员是女性。中产阶层的其他几个群体的性别比例也未显示出年代变化,男性在中产阶层的所有群体中都保持着高于女性的比例,这意味着男性在中产阶层中的优势状态难以改变。表2-5的数据进一步表明,在中产阶层中越是具有权威或者掌握资源的群体,男性比例越高;反之,在越是不具有权威的群体中男女比例越接近。例如,新中产阶层中的党政干部和经理人员都属于掌握较多经济资源和管理资源的群体,这两个群体中的男性比例极高;相反,掌握较少资源的专业技术人员、老中产阶层和边缘中产阶层当中的男女比例则相差较小(表2-5)。

表2-5 中产阶层性别构成

资料来源: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2011年数据为城乡中产阶层数据,来源于2011年CGSS数据测算。

(二)就业部门和职业

中国中产阶层产生于制度剧烈变迁的过程之中,这一制度变迁就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计划经济时期,几乎所有的就业者都在体制内部门工作。1995年,绝大多数新中产阶层都处于体制内部门(表2-6)。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老中产阶层开始在体制外部门出现。与此同时,新中产阶层成员逐步向体制外部门转移,从而在体制外部门中产生了新的中产阶层成员。然而,迄今为止多数新中产阶层成员还是分布在体制内部门中。从职业构成来看,专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和党政干部是新中产阶层职业构成的三个主要成分,并且这三类从业者在新中产阶层中的比例在不同年代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排序,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最高,次之是经理人员,再次之是官员(表2-6)。专业技术人员在各个时期都是新中产阶层中比例最高的成分,虽然其比例在各个时期有所波动。

表2-6 中产阶层就业部门与职业占比

注:1995~2006年数据为城市中产阶层数据,来源于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2011年数据为城乡中产阶层数据,来源于2011年CGSS数据测算。

(三)教育水平

近十几年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的扩招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相应地中产阶层的教育水平也有显著提高。从表2-7的统计结果来看,城市新中产阶层的受教育年限稳步增长,从1988年的10.4年,增加到2006年的14.9年,同期城市老中产阶层的受教育年限也从6.4年增加到9.8年。2011年数据列出的是城乡数据,新中产阶层的受教育年限依然多于老中产阶层。

表2-7 中产阶层受教育年限

注:1988~2006年数据为城市中产阶层数据,来源于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2011年数据为城乡中产阶层数据,来源于2011年CGSS数据测算。

(四)家庭出身和社会流动

作为一个新兴阶层,中国中产阶层的来源极为多元化,而且个人的职业经历非常复杂。表2-8和表2-9列出了中产阶层的家庭出身(父亲的阶层位置)和最初职业的阶层位置。新中产阶层和老中产阶层的绝大多数成员来自较低社会阶层。超过30%的新中产阶层和老中产阶层出身于农民家庭,超过20%出身于工人家庭。表2-9数据还显示出多数中产阶层成员在成为中产阶层之前从事过蓝领工作。中产阶层具有异质性的出身背景和多元的职业经历以及他们与工人和农民之间的密切联系,都对当代中产阶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表2-8 中产阶层家庭出身

注:1988~2006年数据为城市中产阶层数据,来源于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2011年数据为城乡中产阶层数据,来源于2011年CGSS数据测算。

表2-9 中产阶层社会流动

资料来源:李春玲:《中国中产阶级的发展状况》,《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