〇以社会建设为抓手,创新扶贫开发理念和机制,实现社会与生态共生共荣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来这儿向大家汇报我们的一些想法,我们与贵州民大孙兆霞教授有15年的合作,最近出版了两本书,我代表课题组向大家汇报我们的主要观点。刚才几位发言人说得很好很具体,实际上他们做的东西和我们是直接相关的。汤敏教授之前是学经济学的,现在专注于志愿者服务,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我们把这叫做社会建设。中央提出来五位一体,实际上社会建设在整个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的。社会建设既是我们的手段,又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要构建一个大家觉得很温馨、很富裕、很快乐的社会,这就是我们要做的。贫困就是建设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短板。
这几年,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是中国经验的亮点,是拿得出去、叫得响的,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也有很大的动力推进扶贫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后还会投入很多资金。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在的扶贫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扶贫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应该看到时代的变化。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新的时代,贫困地区的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说我们讲的三农问题,农民已经老了,原来是农民很穷,现在农民老了,我们叫“新三农”,农村变得散了,因为大量的人口流动出去,农村没有原来那么紧密。再者是社会差距越来越大,国家的差距在加大,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差距,还有干群的信任度在降低,这是我们明显感受到的。另外贫困对象的发展需求在提高,产业选择性方面出现生产性服务不发达的问题。
还有一个就是国家对扶贫开发要求也高了,因为我们之前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是经济上的第二大国,国际上对我们的要求变高了。目前我国的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面临一些局限性,比如我们的规模很大,大规模地推进扶贫,就如汤敏先生所说,我们有八千万党员,八千万党员动员起来很好,但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都能动员起来,那么如何动员?如何对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我们比较重视精英和能人,轻视一般普通老百姓,重投入轻服务,政府做得很多,老百姓站在旁边看,老百姓非常被动。有的注重短期效益,长期效益很低。有的重经济GDP,有的重开发轻扶贫,我们说开发和扶贫这两个东西在现实中会产生矛盾,还有条块分割特别多,资源很难整合在一起,如何协调?
刚才海尔曼先生也讲过,我们要落实到民众中,我们要改变这种从开发型到发展型的转变,从单一项目到综合项目的转变,从政府为主到多元参与转变,从经济型到人与生态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狠抓社会建设。2004年中央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这个概念非常好,但是落实中存在很多问题。因为社会建设是很专业的工作,需要构建一个很庞大的系统,和老百姓交朋友,教老百姓知识,得到老百姓的信任,这是很重要的。所以要以社会建设为基础,对于扶贫开发,我们现在提出的概念叫扶贫开发的社会基础,如果这个社会基础不扎实那么社会矛盾就会很多,我们的钱虽投入很多,但反而造成村庄分裂,反而使扶贫开发更加不符合老百姓的需求,这是我们面临的很大问题。我们还要解决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信任问题,民众内部的团结问题,参与的积极性问题。社会建设是很复杂,很系统的,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我们不要只是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把社会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是我们的愿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