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收入分配与激励机制改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当前中国高校的收入分配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收入分配体制是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的国家管理工资体制,具有重资历、重身份的特征。经过多次收入分配改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各高校逐渐建立起以“岗位绩效”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和激励制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工资、地方性津贴、岗位津贴和福利收入为基本结构的多元化收入分配格局,高校内部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拉大。吕黎江、盛亚东:《高校收入分配政策之实证分析》,《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第99~101页。

中国高校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旨在打破身份制,建立以“绩效”为核心的收入分配和绩效考核制度。当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进展,但是这种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否真正建立了以“绩效”为标准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则是值得讨论的。

当前高校收入分配还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员工普遍感到不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作用。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结果是高校内部收入差距拉大,特别是在备受诟病的高校行政化影响之下,收入差距拉大被认为难以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反而引发了强烈的收入分配不公平感。根据本课题组的抽样调查数据,北京高校教职工的平均年收入是74328元,但是有高达60%以上的人收入水平在平均值以下。10%的最高收入者平均收入是10%最低收入者的3倍以上。比全国最高10%和最低10%的收入差距还要大。从教师的感受看,50%的人认为高校内部专业技术人员之间收入差距大,72.3%的人认为单位领导与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大。高校教师对收入分配的公平感和满意度都较低。很多教师认为收入水平不能反映自己的劳动付出,内部收入分配不公平,对高校的行政化导向意见很大。

本研究的问题是,在高校,哪些因素在决定着高校教职工的收入水平?人力资本(学历)、学术地位(职称)、行政资源、劳动投入这些在劳动力市场上都非常重要的因素与高校教职工的工资和收入有着怎么的关联?对于高校教职工来说,体制内的收入(工资收入)和市场化影响下的市场化收入(总收入)在决定机制上存在什么差异?这种收入分配决定机制的背后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