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发挥文化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形成地方特色经济和文化,形成区域经济优势、知名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文化产业也只有依托区域的不同禀赋,才能形成不同特色的文化产业类别。
(一)促进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互动
“十二五”期间,应促进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互动,理顺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产业需求、居民文化权益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一是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状况、人力资源状况,合理布局电影院、大型演艺集群、动漫游戏和网络文化产业聚集区、文化会展中心和综合性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等。二是支持大型城市和城市群发挥技术人才资金密集优势,发展创意设计、演艺、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产业。三是支持资源型城市合理利用其闲置旧厂房、废弃工业设施等,发展各类文化产业项目,促进城市转型。四是鼓励中小城市完善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利用特色文化资源,培育地方文化产业。
(二)促进文化产业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
“十二五”期间应引导多渠道筹集专项资金,重建农村的文化资源和文化环境,保护和利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文化产业融入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动力。一是加强名镇、名村(街)建设,彰显地方文化特色;二是资助民族民间工艺品、技艺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和销售,转移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支持农村民间节庆活动;四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增加各类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五是促进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六是培育公民对民族和地方文化的认同和尊重、热爱地方文化。
(三)引导区域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
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应是“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1.引导中西部地区走资源导向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整体来说,中西部地区文化特色鲜明,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丰富,重点应该选择资源导向型模式。
2.引导少数中心城市走创新导向型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少数中心城市,特别是东部中心城市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市场优势明显,重点应该选择创新型发展模式。
3.对一般产业来说,资源导向型与创新导向型是产业发展的两个阶段
但对文化产业来说,资源导向型模式与创新导向型模式没有高下之分,只有依托的文化资源的差别。同时,资源导向型与创新导向型也没有严格界限。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包含并可以引入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的一些要素;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同样需要依托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的一些要素。
要正确把握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经济的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要求。应引导各地正确认识文化产业的特点、功能和规律,正确认识本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有些区域文化产业具备成为主导产业或新兴产业的条件,有些地区则不具备成为主导产业或新兴产业的条件,要因地制宜地发展文化产业,避免一哄而起。
(四)优化区域文化产业布局
针对主体功能区和文化资源特点确立重点产业领域,依托城市群建设特色产业带,加强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形成城乡、区域和两岸四地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格局。根据东中西部资源能力、开发潜力和经济布局,促进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和良性互动。一是编制“东中部及优先重点开发主体功能区文化产业目录”,重点支持技术型动漫、网络游戏、会展、网络文化、产品数字制作等产业建设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二是编制“文化产业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指南”,引导中西部及限制、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区,重点依托资源和人力资本,发展民族演艺、文化旅游、艺术品、节庆、工艺美术等产业,建立民族文化产业示范区(带),促进特色发展。三是开展城市转型文化产业项目试点。四是引导国家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示范区)文化产业规划和试点工作。
(五)促进跨区域产业协作
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按照文化资源的分布和市场状况,推动区域间文化产业对接、联动和转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一是建立跨区域的发展实验区、示范区、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文化产业协作平台,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信息发布交流。二是支持同类产业建立战略联盟,推动跨区域产业转移、流动和聚集,壮大区域产业竞争力。三是促进区域间共同建设产业集聚区,鼓励跨区域文化产业要素流动,促进区际人才、资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技术的自由贸易与扩散,推动建立区域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