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舆论引导力:软实力的核心要素
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的吸引力”。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政治学教授Dorris Graber将奈的定义进行了具体化,他认为一国的软实力由三样东西构成——受人景仰的价值体系、受人尊重的对内对外政策和有吸引力的文化。
景仰、尊重与吸引均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进行主观判断的依据往往是人对事物的感知。
软实力的一个核心要素是“舆论引导力”,即通过媒介传播的力量影响公众的感知,使一国的文化、政治理念和政策得以“合法化”,并得到认可。
媒介影响人们感知的一种方式是构建“媒介化现实”。早在1922年,美国学者李普曼(Walter Lippmann)就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念,以解释媒介对于公众感知的影响。他认为,由于人们实际活动的范围、精力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对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的事情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各种“新闻供给机构”去了解认知。换句话说,人们生活在“拟态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看到的是经过媒介选择、加工后的信息,而所有的判断也是依据这种媒介化现实做出的。
媒介对于公众感知与判断的另一影响是通过“议程设置”实现的。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媒介通过事实的筛选、选题的角度、报道的位置等可能影响受众对新闻与信息重要性的判断,并影响其思考方式。“受众通过媒介不仅了解公众问题以及其他事情,而且根据大众媒介对于一个问题或论题的强调,学会应该对它予以怎样的重视”。
议程设置的能力由于新闻生产过程中的二元法得以加强。从新闻景象、新闻源,到受害者、抗议、新闻用语,所有新闻生产的元素均被分为“有价值的”和“无价值的”两类。有价值的被予以应用,甚至放大,无价值的则被舍弃,将无机会呈现于受众面前。而关于价值的判断,则由新闻生产者或其背后的利益集团所决定。
媒介影响力与软实力的连接点在于,“全球性新闻媒体通过议程设置,把政策合法化”。美国即是通过其全球性新闻媒体使得美国形象和其全球政策合法化,从而实现其软实力战略。因此,中国欲建设软实力,势必要重视“舆论引导力”的建设,在全球媒介中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推广中国文化,并使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及核心价值理念得到认可。合理有效地传播信息,就是在使用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