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企业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新型金融企业的出现

与美国铁路对美国资本市场和公司金融产生的影响一样,德国铁路在这一领域也有着同样的作用,不过影响的方式可能不尽相同。如前所述,在国有化之前,大多数德国铁路,特别是普鲁士的铁路多半是由私人公司,而不是公共当局建造和经营的。德国第一批铁路的资本是在当地筹集的,资本来自于生活在铁路沿线城镇和站点的商人、制造业者、私人银行家,以及土地所有者,但也有一部分来自于国际金融市场,德国铁路的创办人常常与外国投资者有直接联系。钱德勒认为,由于基本上是在统一时期修筑铁路,因此美国和德国都是当时对资本需求空前膨胀的国家。在美国,这样的需求导致了国家金融市场的集中化和制度化,并由此发展出后来几乎所有的现代美国企业的金融工具和制度。而在德国,这种需求却鼓励了新的金融中介的创造,即新型信用银行的建立。这种信用银行就是后来德国的全能银行,是以后工业企业大规模融资的中心,是一种以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提供资本的银行,从一开始出现就统治了德国的金融业。根据雅各布·里塞尔1911年的经典研究,1851~1870年,在股份公司投资的资本总额达到22.51亿马克,其中投入铁路的资本占到了3/4以上,基本上都是由全能银行筹集的〔美〕 A. D.钱德勒:《规模与范围:工业资本主义的原动力》,张逸人等译,华夏出版社,2006,第482页。

最早的全能银行是科隆亚伯拉罕·沙夫豪森银行,它于1849年被重组以便为莱茵河下游的铁路和工业企业融资。1853年,贸易工业银行在达姆施塔特建立。1856年,在柏林建立的贴现公司被改组成全能银行,同年,还组建了另一家全能银行——柏林贸易公司。1870年在柏林建立的德意志银行、汉堡的柯麦兹贴现银行,以及1872年建立的德累斯顿银行都是德国新型的全能银行的典型代表。

这些全能银行是在一个法人组织内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发展银行和投资信托等活动结合起来的全目标的金融机构,他们在德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和铁路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铁路金融在德国新的金融制度建立过程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柏林贸易公司曾经参与了俄罗斯、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等国的铁路融资,沙夫豪森银行则在德国西部倾全力于新交通项目的融资。全能银行使巨额资本的积累成为可能,他们所能集聚到的资本规模大到足以支撑建造新的大陆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

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德国全国铁路网的完成,以及铁路国有化的推进,全能银行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业企业的融资上,尤其是向新兴产业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他们为企业进行证券的承销和买卖,不仅为新兴工业企业提供启动资金,而且帮助和引导企业渡过早期的艰难发展阶段。

随着银行进入工业金融活动,银行中就有能够了解某一工业领域的专家,银行监事会的成员都是负责与工业企业联系的专家,因此,全能银行的代表就有机会参与新型工业企业的高层决策。他们作为主要股东和其他股东的代表,可以进入新企业或成长企业的监事会,甚至与创业者或其家属分享决策权。在由银行提供融资的企业中,银行在投资决策、高层甚至中层管理者的选择、建立行政管理程序,以及内部金融管理的考查等方面,往往拥有重要的发言权,尤其在公司早期创业时期更是如此。全能银行具备更强有力的法律和行政办法来监督企业的内部审计、会计程序,以及外部金融等。

在铁路金融中成长起来的全能银行,是铁路带给德国工业经济最为重要的金融制度创新,它们提供了大量的我们今天称为风险资本的东西。由于德国的资本市场远没有英、美发达,因此全能银行就成为德国工业企业初始时主要的融资渠道。

当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在不同的行业,银行的作用是因时而异、因事而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