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城市地铁项目PPP模式可保风险管理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作用和发展历程

在城市化发展导致交通压力日益沉重的情况下,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成为人们出行首选。面对中心城区高密度的人口集聚,城市地下轨道交通有效地提高了基础设施的容量,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土地资源,方便了人民生活。

一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时期,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涌入大城市,给城市管理和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汽车拥有量飞速增加,交通拥堵给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政府为缓解交通拥堵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每年为民办的几十件实事中,有关改善交通状况的大约占50%。但是道路越修越多,堵车却越来越甚。为什么?因为城市里可供修路的土地是十分有限的,而城市发展引致的交通需求是无限的,以有限的道路去满足无限的交通需求,结果可想而知。

世界各国大城市发展的经验证明,只有以大运量的公共交通尤其是地下轨道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骨干,才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地下轨道交通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交通发展史上,地下轨道交通的发明与飞机的发明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都是为了克服地面道路的有限性,不同的是飞机开拓的是天上空间,而地下轨道交通开拓的是地下空间。对于城市交通来讲,地下轨道交通避开了拥堵的地面空间,使用零排放的电力作动力,在一小时内就能运送3万~6万人,并且有利于保护城市的景观和生态,因此成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最佳选择。

城市规模增长迅猛,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却相对落后,既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也难以满足市民日常出行需求,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市民对公共汽车诸多问题、高峰时段“打的”难等现象投诉不断、诟病重重。建设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第一,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建设节省了土地。中国的城市一般呈现土地少、人口多、密度高、交通挤、发展快等特点,城市可利用土地和空间都在日益减少。地下轨道交通开辟了人类生活的第二空间。土地及地下资源的多层次利用,解决了土地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第二,虽然建设地下轨道交通需要很多资金,但在建设的过程中和建成之后,它所节约的成本和带来的经济效益,很难用金钱去估算。比如,在建设中,可以减少城市扩建、改造、拆迁的费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减少地面占地及拆迁,不仅减少了城市的建设成本,而且节省了国家宝贵的资源和巨额投资。第三,地下轨道交通是目前耗能少的交通方式。建设城市地下轨道交通还制止了私人小汽车逐渐普及引起的耗能型分散居住方式的蔓延,对于缓解能源紧张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第四,地下轨道交通为公众提供了一种快速、准时、方便、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方式。对于地下轨道交通,市民共同享有和需求。那里既无软卧、包厢,也无头等舱,具有社会公平性。同时,地下轨道交通还可以改善交通阻塞状况,改善投资环境、生态环境、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此外,地下轨道交通对社会文化、城市文化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地下轨道交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形成,对增强人们的竞争、时间、秩序、市场、效率、协作、法律、礼仪、平等、人权等观念都有重大促进作用。对传统观念、传统文化、传统社会有重大冲击。

地下轨道交通线路犹如一条大动脉,连通城市的各个角落,使城市不同部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20世纪40年代,生活在上海的张爱玲说过:“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自有惊心动魄。”她描述的是当时现代生活的一种物质象征:电车。如今,地下轨道交通取代了电车,记录着这个时代的变化。

二 我国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条地下轨道交通线路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下轨道交通的城市。

1965年7月,北京地下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这标志着我国地下轨道交通发展的起步。1969年10月,北京地下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建成完工,成为我国第一条投入运营的地下轨道交通线路。我国地下轨道交通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起步阶段(1965~1997年):城市化处于较低水平,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地下轨道交通建设基本限于核心城市北京和上海,除此之外仅天津建成地下轨道交通1号线。截至1997年7月,全国共建成运营地下轨道交通线路4条。

(2)发展阶段(1997~2014年):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城市规模增长、经济实力增强;城市地面交通问题逐步显现、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地下轨道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降低运输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的国际通行手段,已具备内在需求和外部经济实力保障,发展步伐开始加快。截至2014年底,拥有地下轨道交通线路的城市增加到7个;北京、上海在这一时期继续进行新线和老线延伸建设工作。

(3)提速阶段(2015年至今):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地下轨道交通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地下轨道交通运营网络初具规模,运量和网络密度仍远低于世界主要大城市。我国地下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正处于快速增长期,按照发达国家的建设经验,这一阶段将伴随整个城市化进程持续存在。

三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发展情况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杭州、西安、长沙、昆明、郑州等48个城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总规模约为5636.5公里,同比增长26.7%。其中,23个城市在建线路超过100公里,成都、武汉、广州、青岛、北京5个城市在建线路均超过300公里。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30个城市(2016年新增福州、东莞、南宁、合肥4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线路134条,总长度达4153公里,创历史新高,21个城市拥有2条及以上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已成趋势。在规划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地区已获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批复的城市有58个,规划线路总规模为7305.3公里。其中,50个城市获批规划线路超过2条,线网规模超100公里的有28个城市。在投资方面,据不完全统计,58个城市已批复规划线路总投资达37018.4亿元,其中,14个城市的计划投资超过1000亿元。

近年来,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进入迅猛发展时期,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成投运线路超过3000公里,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将达到1.7万亿~2万亿元。

四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优点

(一)节省土地

由于大城市的市区地皮价值一般很高,将城市轨道交通建于地下,可以节省地面空间,而将地面地皮作其他用途。

(二)减少噪音

城市轨道交通建于地下,可以减少地面的噪音。

(三)减少干扰

由于地下轨道交通的行驶路线不与其他运输系统(如地面道路)重叠、交叉,因此行车受到的交通干扰较少,可节省大量通勤时间。

(四)节约能源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地下轨道交通是最佳大众交通运输工具。由于地下轨道交通行车速度稳定,大量节省通勤时间,使民众乐于搭乘,从而节省了许多开车所消耗的能源。

(五)减少污染

一般的汽车使用汽油或柴油作为能源,而地下轨道交通使用电能,没有尾气的排放,不会污染环境。

五 城市地下轨道交通的缺点

(一)建造成本高

由于要钻挖地底,轨道交通建于地下的成本比建于地面高。

(二)前期时间长

建设地下轨道交通的前期时间较长,由于需要规划和政府审批,甚至还需要试验。从开始酝酿到付诸行动、破土动工需要非常长的时间,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也是有可能的。

(三)安全风险大

虽然地下轨道交通对于雪灾和冰雹的抵御能力较强,但是对地震、水灾、火灾和恐怖袭击等的抵御能力很弱。地下轨道交通极易因为这些因素引发悲剧。为此,自地下轨道交通出现以来,工程师们就不断持续研究如何提高地下轨道交通的安全性。

(1)地震。地震可以导致行进中的车辆出轨,因此地下轨道交通都设计有遇到地震立即停驶的功能。为防止地下轨道交通地道坍塌,处于地震带的地下轨道交通工程结构必须特别坚固。

(2)水灾。地下轨道交通内的系统低于地平线,导致地上的雨水容易灌入地下轨道交通内的设施。因此,地下轨道交通在设计时不得不规划充分的防水排水设施,即使如此也可能发生地下轨道交通水淹事件。为此,在发生暴雨之时,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入口的防潮板和线路上的防水闸门都要关闭。一个例子是台北捷运在纳莉台风侵袭时发生水淹事件。还有,北京地下轨道交通1号线曾因暴雨积水关闭了数小时。

(3)火灾。以前,人们不太重视地下轨道交通站内的防火设施,车站内一旦发生火灾,瞬间就会充满烟雾,从而引发严重的灾祸。1987年11月18日,英国伦敦地下轨道交通King's Cross站发生火灾,导致31人死亡。发生火灾的原因之一是伦敦地下轨道交通内采用了大量木质建筑。因此,日本地下轨道交通部门规定在地下轨道交通站内禁烟,以避免火灾。

2003年2月28日,韩国大邱广域市的地下轨道交通车站因为人为纵火而产生火灾,12辆车厢被烧毁,192人死亡,148人受伤。这次火灾导致如此严重死伤的原因除了车厢内部装潢采用可燃材料之外,还有车站区域内排烟设施不完善,这些加上车辆材质燃烧时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导致不少人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