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秦汉神祇的农业神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研究方法

(一)文献学研究法

本书主要采用传统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文献中所载农业祭祀中的农业神祇史料进行爬梳、整理和分类,以揭示农业文明中神祇的农业神性以及农业神系作为一个系统的历史原貌。择取史料的范围既包括《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山海经》《世本》《国语》《战国策》《竹书纪年》《史记》《汉书》《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等传世文献材料,又包括甲骨卜辞、青铜铭文、秦汉简牍等出土文献材料。因为本书主要是对商周秦汉时期的农业神祇进行探源性研究,所以尽量以东汉之前的文献作为史料范围。成书于魏晋以后的文献,对其神话与宗教方面的材料尽量认真甄别,因为尽管其中确有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原始资料,但多数资料掺杂作者主观因素以及时代思潮烙印,至于谯周《古史考》、皇甫谧《帝王世纪》和罗泌《路史》等典籍,虽保存了大量的古史异说,但可信程度不高,对于这些文献,我们仅可用其探究宗教祭祀与神话思想的演化历程,不以其作为研究的依据。

(二)历史演进法

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疑古学派尽管在某些问题的结论上有些偏激,在某些材料的运用上存在一定缺陷,但顾先生提出的“历史演进法”给本书以很大启发。正如胡适先生将顾颉刚先生的方法概括为四种:


(1)把每一件史事的种种传说,依先后出现的次序,排列起来。

(2)研究这件史事在每一个时代有什么样子的传说。

(3)研究这件史事的渐渐演进,由简单变为复杂,由陋野变为雅驯,由地方的(局部的)变为全国的,由神变为人,由神话变为史事,由寓言变为事实。

(4)遇可能时,解释每一次演变的原因。王煦华:《顾颉刚先生的学术贡献述评》,载王煦华编选《顾颉刚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第1~2页。


本书论述诸神农业神性的产生、演化及农业祭祀的流变过程时,多用此方法。

(三)多学科交叉结合法

本书撰写过程中,尝试传统文献学方法与历史学、宗教学、民俗学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运用上述学科理论及材料的原因有三。

其一,对于商周秦汉时期的中国古代社会,农业崇拜与祭祀是真实历史,但所祭祀的对象都有较强的神祇色彩,应该是经过了神化的自然界诸物和祖先。农事祭祀中的天神、地祇和祖先神三大系统内的诸神都有一定的神化色彩,天神、地祇自不必说,人鬼也通常为祖先的神化。诸神成为农业祭祀的对象源于他们身上的农业神性,而诸神的农业神性又多源于附着在神祇背后的原始宗教与神话思维,如不体察到诸神农业神性的起源,很难辨识其存在的根据,更谈不到考镜源流,这是本书需要结合一定神话学研究材料的原因。

其二,现代文明社会的农业祭祀已成为纯粹的象征性礼仪,我们对古代文明的考察主要通过可信传世及出土的文献资料,这是传统的“二重证据法”,也是本书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但本书也尝试适当融入一些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因为时至今日仍有一些远离现代文明的村落,那里的人民在进行农业祭祀时依旧神圣、虔诚,祭祀的神主、仪式、乐曲等又承袭了许多传统因素,进行类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阐释商周秦汉时期农业祭祀中的历史、宗教等文化现象。

其三,多种研究方法及材料的运用,是为了更好解释和探究农业祭祀系统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力求展现享受主流祭祀的农业神的整体面貌,探究其农业神性的原生形态及衍生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