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中国与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带一路”方式应成为中国推进全球发展与获得全球认同的国际话语符号

赵江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历史上推进全球发展的战略行为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来主导,并形成当今所谓的国际话语体系。“一带一路”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大国提出的推进全球发展的倡议,目的是引领世界不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目标。目前国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见,这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带来不小的难度。本文从历史与现实出发,认为应将“一带一路”作为一种方式向国际社会推广,使国际社会、主流媒体能够加深理解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是第一次由发展中大国提出的推进全球发展的倡议,目的是引领世界不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目标。历史上大国在推进全球发展进程的同时也往往通过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话语体系,塑造新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以此完成自身的战略转型。借鉴大国推进全球发展的经验与做法,中国应在积极“做事”的同时,也要适时推出具有国际含量的话语体系,使国际社会、主流媒体能够加深理解和接受“一带一路”倡议。

一 历史上大国推进全球发展的行为与国际话语

大国是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国家,甚至对世界工业化进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将工业文明向世界非工业化国家推进的历史进程中,也最终完成了自身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转型与升级。历史上引领全球发展进程的大国主要是英国和美国。

1750—1913年时期的英国对全球发展进程的主要贡献是奠定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主导地位,并对其他工业国启动工业化进程起到示范作用。当工业革命相继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之后,其所形成的合力将工业文明确立为世界体系中的主导文明,这些工业国也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国家,成为世界新秩序的创建者、维护者。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也因此成为世界第一个“日不落”的帝国,彰显出工业帝国对以农耕为基础的农业帝国的强力超越。

在英国主导时期,为满足资本赚钱的欲望,英国迫切希望冲破当时世界上存在的以农耕为主的贸易壁垒,以便为自身的产品找到更多的市场和原材料生产地,也因此“自由贸易”成为实现英国霸主地位的核心路径与旗帜。通过强大的军事手段,英国打开了一个又一个农耕国家的大门,所提出的“自由贸易”口号自然成为工业国走向世界、建立新的世界秩序的主体内容。正是由于英国高举“自由贸易”大旗,更多的工业国加入英国对传统文明进攻的行列中。

但是英国之后也给后任者留下诸多难题:一是工业文明还不足以发展成为改造全世界的力量,在世界范围内仍存在大量的非工业国家。二是工业国之间的关系有待在新的经济力量和新的制度框架下被重新塑造。为争夺世界原材料基地和产品市场,工业国内部、工业国之间曾爆发多次战争,如英法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三是工业国与非工业国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不平等的关系上,非工业国长期承受工业国的剥削,由此产生了不发达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

针对英国主导全球发展时期遗留的问题,美国的主要贡献是创建世界经济发展的和平机制、对发达国家经济恢复以及启动不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后一点,为世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第一,美国依靠资本霸权、市场霸权、美元霸权主导建立一系列具有国际性质的不平等但又稳定的机制,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对战后国际秩序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使世界没有因经济竞争而导致大规模的战争爆发。

第二,通过“马歇尔计划”实现欧洲经济的振兴,同时欧洲主要工业国从战争中汲取教训,以合作取代对抗,建立新型合作模式,由此消除欧洲内部启动战争的风险和隐患,也为世界国家间合作开创前所未有的先河。

第三,与部分不发达国家建立新型的政治经济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美国与东亚不发达国家通过贸易、投资等经济手段创建了一种新的供求平衡关系,即美国消费、东亚生产的模式。这种近似平等的政治经济关系实际上开创了世界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新模式,以此回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探索,即不发达国家可以在与发达国家交往中赢得经济发展的机会,实现“跨越式”发展。也正是在这种“机会”作用下,亚洲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甚至十几年内取得了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任务,构成战后最为显著的群体性崛起,也被世界银行称为东亚奇迹。

美国对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推进是有选择的,通过主打“民主”旗号取代英国的“自由贸易”来吸引更多的不发达国家先建立“民主制度”,再推进工业化进程,以此扩大以西方民主价值观为阵地的工业国实力。冷战结束后,是否推行民主更是成为美国支持或制约不发达国家的主要评价标准。当然,“政治标准”的设定实际上也限制美国对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整体性支持。

美国在推进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强化了自身的国际定位。一是可以专注于从事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世界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永久性”领跑者,同时还将国内消费或国内市场转化为“统治世界”的路径;二是实现美国的世界金融霸权目标,加固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霸主地位;三是将更多的不发达国家拉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加强美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随着亚洲国家经济实力的崛起,美国推进不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模式开始面临现实困境,不断在“贬值”。美国制造业的衰减使得美国能够转移出去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小。相对于东亚制造业规模,美国的市场容量越来越有限,加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美国金融资本的削弱,美国已无力承担对那么多国家产品的吸纳。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崛起之后迫切希望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规则,以追求平等的获利机会和获利结果。然而,发达国家却始终未能在上述方面做出原则上的妥协。

二 即将到来的中国主导时期与国际话语体系的构建

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不发达国家的核心议题,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工业化仍是人类面临的主要难题。随着发达国家实力的衰退,借助发达国家市场推进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目标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行。美国模式终结后是否还会出现新模式,以此引领更多的国家加入世界工业化进程中来,这是需要中国迫切回答的问题。“一带一路”实际上给予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历史上看,世界工业化进程主要是由发达国家来引领或主导的,尚未出现由发展中大国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应该说由发展中大国引领世界工业化进程有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往往缺乏技术、市场、资金、制度优势和先进理念。

但是上述“要素”或“力量”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大国难以承担引领世界工业化进程这一历史重任。事实上,发展中国家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实力、技术实力、市场规模、制度建设能力正在紧追发达国家,已与发达国家形成半壁江山的格局。这些变化为中国倡导的全球发展进程创造了新的前提和可能。

中国工业化模式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共同富裕增添了信心和动力。在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之前,未有证据表明工业化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及,或者说人人可以享有工业化成果。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用事实证明工业化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的。据统计,在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地区)中,大致有64个国家(地区)实现了工业化,这些国家(地区)的总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不足20%,而中国有14亿人口,占世界人口21%以上。中国工业化一旦完成将在未来使全世界工业社会的人口翻一番。

当前中国有实力、有自信、有意愿引领发展中国家完成世界工业化进程任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贸易大国、世界技术大国、世界对外投资规模第二大经济体,并与发达国家签有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十八大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既贴近中国的实际,也符合世界的潮流。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之后已为国际社会所周知,但是对“一带一路”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却有着多种理解和解释,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负面解释给“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造成很大的困扰。这里有必要将“一带一路”转化为国际社会所能理解的话语体系,明确“一带一路”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解决全球发展议题的主要方式。国际上经常会以“方式”一词来概括某个国家或地区的行为模式,如“东盟方式”、“欧盟方式”等,提及这些词语将使人们迅速理解其所代表的确切含义。因此,以“一带一路”方式(The OBOR Way)作为有中国特殊含义的国际用语在国际社会加以推广,有助于增强对不发达国家的吸引力和提升它们对中国倡导的全球发展进程的配合度。

三 “一带一路”方式的全球未来发展意义

“一带一路”是人口大国将自身工业化经验向世界推广的主要通道。在英国主导时期,仅证明了工业化可以在一国范围内实现,即使与他国交往,也是为了自身工业化服务的。二战之后,美国扶助部分不发达国家走工业化道路客观上打破了一国工业化的地域范围,推动了部分不发达国家实现一定程度的工业化,但是美国模式维系的是其体系内部的平衡,却无力带动更多不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增长。而今天的“一带一路”正在引领不发达国家走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主导的工业化道路,中国用自身的工业化进程证明人口规模并不是限定工业化进程的约束条件,人人享有工业化成果是可以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这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具有的全球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将实现从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的重要转变。

尽管“一带一路”建设包含当今众多类似的概念如共享、可持续等,但是从历史角度看,将有别于曾经出现过的任何一种大国推进全球发展进程的新模式。“一带一路”将通过中国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合作,共同创建市场,共同享有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供求平衡体系,以全面解决长期存在的供求失衡问题,最终依靠自身力量完成工业化进程,实现共同发展。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以不依托发达国家支持为主的方式,将打破只有少数国家才能够实现工业化的难题,通过在世界范围内谋求共同发展、公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一部分国家“先富起来”能够演进到“共同富裕”,使工业文明成果成为世界各国共享的文明成果。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共同发展模式。主动创造新的世界需求,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是“一带一路”扶持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路径。目前中国一方面正在构建全球自贸区网络,依靠减让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政策手段拓展地区乃至世界市场规模,目的是尽可能使这一时期不因市场缺口的存在而延缓世界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中国正在通过“供给侧”改革,积极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强化贸易投资便利化合作,核心是寻求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实现共同增长的经济体系,以此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创造必备的物质基础。

二是公平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崛起日益要求改变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规则,使其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使发展中国家也能够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结果。然而,目前发达国家正在人为设置新的障碍,如制定下一代贸易投资规则以延缓后起国家的崛起。“一带一路”将在充分尊重政治制度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社会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创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经济规则,改变工业国和非工业国之间长期存在的不合理、不公平的交易,以营造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三是可持续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将继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中国走的工业化道路是和平道路,今天和将来中国仍将继续走和平道路,这也是发展中大国对推进全球发展进程所做出的政治贡献。另外,“一带一路”也将引领发展中国家走绿色发展道路,解决工业化面临的环境问题,最终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到2030年中国将率先实现绿色工业化,成为世界绿色工业强国。

未来,中国应将“一带一路”作为推进全球发展进程的一种新方式,把共享、公平、可持续作为这一国际话语体系的突出的三个关键词,向世界表明中国倡导世界发展进程的主体内容,使国际社会能够明白“一带一路”要做什么和怎么做,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能够主动接受“一带一路”倡议,愿意配合中国这一大倡议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