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生产效率研究:以黄淮海地区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研究区域简介

1.2.1 自然地理概况

黄淮海地区位于华北、华东和华中三地区的接合部,枕山襟海,海陆兼备,面向东北亚和太平洋,背靠“三北”(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处于我国北方沿海黄金海岸环状经济产业带的南半部,大部地区属于环渤海经济区,是我国东部沿海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又一个跨世纪开放和开发建设的“热点”地区。全区以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郑州等特大和大城市为中心,以中西部内陆广大腹地和晋陕蒙能源基地为依托,以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等沿海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秦皇岛、天津新港、烟台、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沿海港口群为前沿,以京广、京沪、京九、京山、胶济、新石、陇海等干线铁路为纽带,联结全国和世界各地,不仅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通向海外并与国际经济接轨,参与东北亚和亚太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基地和窗口,而且也是中西部内陆广大地区实行对外开放和外引内联的重要通道与出海口,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黄淮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土地、矿产、海洋、农副产品、旅游等多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各类资源不仅储量大,而且邻近交通线和消费地,开发条件优越,是发展农业、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及加工工业、海洋产业和旅游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资源综合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

黄淮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区域内部耕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的种植,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且拥有我国最大的平原——黄淮海平原,黄淮海平原是第三纪喜马拉雅运动以来形成的一个巨大的拗陷盆地。由于盆地不断下沉,逐渐为沉积物所填充,形成了一个冲积堆积平原,与周围的燕山、太行山、秦岭、大别山等山地之间均有断裂带相连。地表物质以松散的沉积物组成为主,是经过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沉积物的厚度在500~600米,厚的可达几千米。黄淮海平原的海拔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30米,地表坡度不到10度。黄淮海平原主要的外营力是河流,在黄淮海平原形成过程中,黄河的变迁对平原塑造的影响最大,多次干扰海河、淮河水系,但这两条水系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黄淮海平原区的地貌格局分为三大单元: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冲积平原和滨海海积平原。

黄淮海地区地处东部暖温带,往南延伸至北亚热带北缘湿润与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1℃ ~16℃, 30℃积温为4500℃ ~5500℃,无霜期较长,为175~220天,可以两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光照充足,年日照为2800~2100小时,全年日照百分率为49% ~63%,春季日照条件好,气温回升快,相对湿度低,麦类作物光合效率高,病害少,7~8月光、热、水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特别有利于喜温作物玉米的生长,该区年降水量为500~1050毫米,属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地区的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褐土、潮土、盐土、砂姜黑土、沙土等。

1.2.2 社会经济概况

黄淮海平原主要指位于黄河、淮河和海河三河系下游连片交互沉积形成的我国最大的平原,位于长城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及豫西山地以东。黄淮海地区所包括的地区和范围,各部门、各专业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划分各异,本书所研究的黄淮海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全部,河北省、河南省大部分及安徽省、江苏省的淮北平原地区,共涉及53个地级市。

黄淮海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地,历代逐鹿中原,要争夺这块战略要地,历代安邦定国,又要治理这片灾害频繁的地区。该地区不但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也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精华所在。黄淮海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东南部紧邻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境内陆、水、空交通四通八达,著名的胶东经济区、京津唐经济区和苏北经济区等城市群都位于该地区,且京、津、冀等的首府位于此,是我国重要的非农建设经济发展区。从GDP看,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次产业占比为:11.73 ∶ 48.92 ∶ 39.35,结构呈“二、三、一”结构;黄淮海基本相同,第一、二、三次产业占比为:15.63 ∶ 51.88 ∶ 32.49,结构也为“二、三、一”结构。

同时黄淮海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平原,耕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好,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区和粮食主产区,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3%左右,对我国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999年黄淮海地区的粮食产量为12468.1万吨,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4.5%,之后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持续下降。至2003年粮食产量达到最低点,为9217.6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9.9%。2004年国家采取减免农业税、对农业进行补贴和扶植等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粮食产量迅猛增加。到2006年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百分比提高了26.15%。

本书以黄淮海地区53个地级市作为评价单元,该区域土地利用主要分为以耕地为主的单一结构类型、以耕地利用为主与建设用地或者水域利用为辅的双重结构类型等三种类型(封志明等,2003),因此,黄淮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核心问题是耕地保护和非农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