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线决定一切(实战加强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解读相机的测光系统

现代相机的测光系统看起来颇为高深莫测,往往让初学者感觉无从下手。但很遗憾,它们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不同的测光模式是如何工作的

某款新型的数码相机已经宣称自己“实现了1200区域评价测光”功能。1200区域听起来相当吓人,它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实际上,相机测光工作的原理相当简单:它采用的测光元件是一种对光线变化敏感的电子元件,当光线照射时,这些元件会产生与光线亮度成正比的电信号。经过转换,这些信号不仅可以指示曝光值,还可以控制光圈和快门速度实现自动曝光。虽然测光元件经历了从硒光电管、硫化镉光敏电阻到硅光电二极管、磷砷化镓光电二极管等一系列发展,但变化的只是灵敏度和能耗,原理始终没有改变。

在相机测光功能发展过程中,平均测光是最早产生的,它测量的是整个画面的平均读数。接下来出现的是点测光(局部测光),它测量画面中心点的一小部分区域。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中央重点平均测光的模式,即将中央区域与画面的平均值相结合来计算测光结果。至于分区测光(或评价测光、矩阵测光)等模式,则是在相机内预置了多种情况下的数据参数(如逆光等),通过对画面多个区域测光,再对比这些参数,模拟估算当前最有可能的画面情况,再根据内置参数给出最合适的曝光值。

“18%”灰是什么意思

“18%”灰第一次听起来颇有些费解,它却是所有相机测光依据的统一标准。它来自于这样一种假定:在大多数情况下,画面上浅色的部分如果能与深色的部分相混合,最终得到的色调必然是一种中间灰色——这个灰色就是常说的18%的灰,也是所有相机测光元件工作的基准。换言之,不论测量的是白色还是黑色的物体,相机都是按照能够把它还原成接近18%的灰色来确定曝光值的。想想国际象棋的棋盘,就能很容易弄明白“黑+白=灰”究竟是什么意思。

哪些情况下相机容易出错

由18%灰的测光工作原理不难联想出:当画面黑白比较平均,黑白相加的结果越接近中灰色时,测光结果就越准确;反之,当画面越明显偏重于白色或黑色时,测光的结果与合适曝光值的偏差就会越大。

例如,在下图所示的画面中,深色与白色的面积大体相当,这样的情况下相机很容易给出准确的曝光;而在右侧中图所示的画面中,耀眼的白色占了大部分面积,此时按相机的测光曝光很容易出现曝光不足;而在右侧下图所示画面中,再先进的相机也无法判断摄影师所要拍摄的是不是剪影逆光效果,所以在这种黑色占主要比例的情况下,按照相机的测光拍摄通常会发生曝光过度。

在各种测光模式中,评价测光(矩阵测光)的工作情况是最复杂的。理论上说,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于解决复杂的曝光情况。但是,除了厂商自己之外,没有人清楚一台相机的评价测光究竟是如何运算的——其准确度与测光分区的多少、参数设置的水平两方面都有直接关系。从目前情况来看,最新机型配备的分区测光(或评价测光、矩阵测光)技术,大体上能保证在85%左右的情况下获得准确的测光结果,其余15%的情况仍然要靠经验来人为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