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分场合,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生活,在不同场合,面对着不同人、不同事,从不同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俗话说得好:“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沟通也是这样。场合对沟通具有限制作用,有些话在这个场合能说,在另一个场合却不能说。
简单来说,场合有庄重和随意之分,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别,有喜庆和悲伤之异,这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场合,说适宜的话。倘若不顾场合乱说话,即使不会惹祸上身,也难免招人厌烦。
小王和小孙是同事,平时关系不错,在一起时总爱嘻嘻哈哈地开玩笑。有一次,小孙病重住院了,小王去看望他,一见面就说:“平时我去体育场锻炼身体,总叫你一起去,可你就是不去。就你这体格,我看这次要玩完!”话音刚落,小孙脸色煞白,生气地说:“你说什么呢!”说完,就把小王赶了出去,此后见了他也爱理不理。
小王虽然在说那番话时并无恶意,只是想让小孙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但是他在小孙生病时说出那样的晦气话,对方听着唯免觉得刺耳。因此,小王被小孙责怪,是因为他在悲伤的场合说了不吉利的话。
可见,不会说话的人能小事变大事,没事变有事。不看场合的话,就好比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既伤人又害己。
还有,与人沟通时,场合不同,跟他人说话的方式也应不同。只有根据不同的场合,选取最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感情和谐,相亲相爱。女王整天忙于应酬和公务,而亲王却对社交缺乏兴趣,不太关心政治。
有一天,女王忙完公事,已经是深夜了。她回到卧室,见房门紧闭,就敲起门来。
问:“谁?”答:“我是女王。”门未开,再敲。
问:“谁?”答:“维多利亚。”门未开,再敲。
问:“谁?”答:“你的妻子。”门开了,维多利亚走了进去。
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在家庭里,对子女来说你是父亲或母亲,对父母来说你又成了儿子或女儿。女王回到家里,角色改变了,她就从一位女王变为一位妻子,在宫廷上对着王公贵族说话是一种情景,回家说话应该是另一种情景。这提醒我们,说话要区分场合,同样的内容在不同场合中应该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此外,不同场合的问话方式也不一样。有时本来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问题,因为选择错误的提问方式或不管场合地随口便问,很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有一家公司规模颇大,求职者络绎不绝。一天,赵先生前去应聘,他很快就被这家公司的招聘人员相中。招聘人员让他马上办理相关手续。不料,赵先生问了一句不应该问的话:“我能否过完春节再来上班?”结果,招聘人员表示不再录用赵先生。
赵先生一头雾水,要求给个说法,招聘人员说赵先生不该多说话,并明确告诉他:“我们公司永远不会录用在不恰当的场合说不恰当的话的员工。”
这家公司的做法固然有矫枉过正之嫌,但留给赵先生的思考则是,在不恰当的场合,即使说一句不恰当的话,也可能因此丢掉饭碗!
不看场合,不注意分寸,一味地随心所欲、口无遮拦,这是与人沟通的大忌。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这不是真理,但一定是道理。如果你想要学会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就要学会分析在不同场合下,人们不同的心理需要。
1.公众场合不揭短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特别是在公众场合,揭短既会损害对方的公众形象,也有损自己的形象,同时还会加深彼此间的矛盾。
2.人多场合,尽量少说话
常言道:“言多必失。”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要尽量少说话。因为说得忘乎所以的时候很容易失言,一旦失言,说出的话就可能伤害到某个人或某些人,从而无形中破坏了人际关系,甚至招来祸端。
3.悲喜场合,要把握尺度
一般来说,说话应与场合中的气氛相协调。在别人办喜事时,千万不要说悲伤的话;在人家悲恸时,千万不要说逗乐的话。我们要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选用最得体、最恰当的语言来表情达意,力争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
语言技巧点拨
有些话只能在某些特定的场合说,换一个场合就不行了。因此,说什么,怎么说,一定要顾及场合、环境,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