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第一,战略第二
把“人”上升到战略高度,实证性总结出“人”决定“战略”的还要归功于吉姆·柯林斯和其团队在《从优秀到卓越》中先人后事观点的提出。应该说,先人后事的观点颠覆了人们通常对“人”与“战略”之间关系的认知。大多数研究学者、企业家们通常都认为应该“先事后人”,即先定战略,然后匹配人,这其中也包括没做研究之前的吉姆·柯林斯。他们大致会这样阐述制定战略的三个步骤:“首先,对你的生意制定一个大方向上的规划;其次,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落实这个规划;最后,不断探索能实现你的规划的最佳实践经验。”这是非常典型的“战略决定人,人依附战略”的战略思想。
但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的作用逐步得到重视。德鲁克敏锐地洞察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开创性地提出“知识型员工”概念后,近二十年来,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研究学者和企业家们的共识,人才决定战略也已不绝于耳并被优秀企业的实践所证明。
最伟大的CEO杰克·韦尔奇总结他的领导艺术时说:领导力只是跟人有关,只为得到最优秀的员工。他说“通用电气拥有世界一流员工,所以它也是世界最有竞争力的公司”、“要让企业能赢,没有比找到合适的人更紧要的事情了。世界上所有精明的战略和技术都将毫无用处,除非你有优秀的人来实践它”。杰克·韦尔奇在20世纪80年代带领GE进行“数一数二”战略转型时,要求大规模地提升自己的人才——空前关注人的培训和发展。他总结GE的战略之所以有持久的生命力,最主要原因是它建立在两个牢不可破的原则之上,一个是大众化是糟糕的;另一个是人才决定一切。
在中国,华为是坚持“人才是最高战略”的典范,其在《华为基本法》中明确坚持“人力资本的增值大于财务资本的增值”。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说:华为在人力资源上花的时间是最多的,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大量的时间开会讨论的不是业务,而是在讨论与人力资源相关的议题。任正非曾说:华为“什么都可以缺,人才不能缺;什么都可以少,人才不能少;什么都可以不争,人才不能不争”。华为对人才的掠夺真是让业界叹为观止:华为去大学招聘,副总裁级领导亲自上阵,为华为摇旗呐喊,现身说法,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动辄开出比同行业翻倍的高薪;在大一、大二年级做拦水坝,提前卡位搜罗优秀人才。华为将先人后事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
吉姆·柯林斯在2012年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协会(SHRM)第64届年会暨展览会上郑重表示:在企业通往成功的征程上,人才是第一位的,而战略是第二位的。他在其主旨演讲中说,“人才是任何伟大企业里唯一最重要的战略支柱”。在此次全球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盛会上,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经营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与会世界著名商业、经济界领袖和HR管理大师的一致强调。
其实,“先事后人”理论背后隐藏着一个潜台词或者一个基本假设——战略的制定者是正确的,他的认识是充分的,所以他提出的战略是正确的。但是,又有谁能够完全保证那个人是正确的,他的能力、远见是完全合适的,从而保证他制定的战略是正确的?相信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言:没有对的人,就没有对的战略。从战略管理的闭环系统来看,从战略制定—战略执行—战略复盘—战略更新,每个环节无一不需要“人”来推动,“人”合不合适将从本质上决定战略管理系统的正确性、可执行性,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成功或失败。
关于“人”和“战略”孰轻孰重的争论越来越清楚,但是德至锐泽团队在过往10年的咨询项目中的体会却是:中国大部分企业家们嘴上强调自己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却从未真正将人力资源放在战略的首要或重要的位置,企业家们对“人”这一资源的重视程度远远落后于自然资源、资金、政府关系、技术等资源,属于“劣后级”考虑要素。所以,关于“人”的重要性陆续被正名后,德至锐泽希望借用吉姆·柯林斯先人后事的形象比喻来引起中国企业家们对企业战略布局的新思考:在开车前,先让合适的人在车上,把不合适的人请下车;在车行驶过程中,选择合适的人上车,那么合适的人会让车驶向正确的目标,即使路途中一时偏离了目标,合适的人自然也能把车驶回正确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