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用户常常非理性
关于理性,百度百科这样说:
理性一般是指我们形成概念,并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意思和感性相对,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
从社会学角度讲,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很长一段时间内,人都被认为是理性的。简单地说,经济人假设认为人能理解自己的偏好,能判断自己的选择,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人是理性的。
但是随着研究的发展,人非理性的一面越来越多地被注意到。
我们认为人是理性的,可以找到很多例子,例如,博弈论有个囚徒困境,在这个困境中,囚徒会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如同两个西瓜让你挑,你一般会挑选大的。但是人是非理性的观点能找到的证据也非常多。我小时候村里人种瓜当作副业赚钱补贴生活,这种瓜的行情基本都是一年大一年小,就是今年贵了明年便宜,反复轮回。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与村里的长辈们聊天时,大家也都知道,但是大家在种植时,还是会按照老路走。大家都知道买彩票中奖的概率很小,跟出门被车撞的概率差不多,道理都明白,但是很少有人相信自己会被车撞死,却有很多人相信自己买彩票会中奖。
人既是理性的,也是非理性的。
能低头看地,抬头看天,会思考,是人的特征,完全不会思考的在进化过程中都被淘汰了,但是作为群体场景下的人,思考的特征就会褪色很多。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为了更好地符合聚落社群的特点,会放弃很多东西,包括自己的思考。
这种现象很好理解,单独行动的人会被狮子、老虎吃掉,而和大家一起跑的人才能活下来。理性和非理性是人的两面性,这背后是人的个体性和人的群体性。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群体背景下的人在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
用户在个体和群体之间永远存在矛盾。
用户需要独处,但是又不能长久独处,有时哪怕是一个晚上,都会感到孤独。在漂流瓶里,有很多关于孤独的内容,例如,有人吗?有人说话吗?有人聊吗?在独处时,用户就会开始思考,更多地使用理性来思考和处理问题。而在群体中人的表现更多的是为了迎合这个群体,人的表现很多时候有表演的性质。我一个朋友是土豪,家里有很多套房子出租,他说你别看有些白领出门都整整齐齐的,他们很多人房子里都乱得不像是人住的。很简单,房子里面是个人场景,我要的是轻松;而出了门就是公众场合,就要整整齐齐。
在设计产品和制定运营策略时,我们需要想清楚用户的使用场景,是在个体场景下还是在群体场景下。例如,我2015年做了很多场投票加粉活动,对参与者来说,这就是一个群体场景下的活动,我就宣扬群体的氛围。在群体下,用户往往不理性,对那些获奖的用户,他们付出的金钱成本都远比奖品高,但是他们还是付出了,这是一个群体场景下的行为。
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特征是不同的。
曾仕强先生讲过一个故事,如果你就剩下一支烟,而现在又特别想抽这支烟,怎么办?你就掏出烟来,说一声:“哎呦,刚买的烟转眼间怎么就剩下一支了?”然后你挨着问一遍,问大家要不要抽,大家都说不抽,你就说“不好意思啊,那我抽了”。
在个人场景下,你的需求是抽烟,但是在群体场景下,你的需求就不仅仅是抽烟了。同样一个人,在自己屋里,需求是轻松随意,但是女朋友的爸妈来了,就马上收拾得整整齐齐,要给未来的岳父岳母留下好印象。
个人融入群体后,个性便会消融,判断力会下降
我们做运营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场景。无论是QQ还是旺旺,都有自动隐藏的功能。大家想聊天、想买东西,但是又不能被领导看到,隐藏的功能就很有必要。再如,我们设计转发时,一定要想清楚转发的内容是小范围的,还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看到的。
人在群体下的行为往往是寻求群体认同感,因此是有共性的,这种共性发挥出来就会产生共振,共振的威力非常大。
士兵过桥时一定要随步走,不能齐步走,齐步走引起的共振可能会震坏桥梁。我国跟日本关系紧张时,曾发生过砸日系车的行为,当然,我们要遵守法律和法规,运营应该注意到,这种违法行为一般都发生在一群人的前提下,而当一个人的时候,是没人砸车的。
关于共振,运营人员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 用户共振需要实现条件;
· 学会利用这种共振;
· 要控制好这种共振。
1.用户什么情况下是非理性的?我们要利用用户的非理性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用户用理性来判断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商运营中,如何设计共振来提高销售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