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1
20世纪末,一批有志于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的中青年教育学者在学术前辈如叶澜先生等人的引领下,或者沉潜于学术“象牙塔”对教育的本质进行理论沉思,或者深入中小学课堂热衷于“教育田野”的实证研究,或者乐此不疲地往返于二者之间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探索,观察并思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剖、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他们积极倡导“以生为本”,呼唤“用生命激励生命”、“让教育充满着生命的气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正是在他们积极努力的践行下,使“生命教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中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潮。在“生命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他们追问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规律,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潮流与趋势,实践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于是在追求“生命教育”的过程中,“生命课堂”应运而生。
教育重建的基点在于学校课堂生活的重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落脚点说到底就是课堂生活的重建问题。因此,课堂生活内在品质实现从“知识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换,是当前我国课堂生活重建的根本。正因为如此,“生命课堂”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说明它遵循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彰显了人类对自身价值的理性关怀和人文关怀,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课堂教学实际的迫切需要,也反映了教育哲学观和认识论的最新成果,更体现了师生生命发展的主体需要。
在研究课堂教学改革和呼唤并推动“生命课堂”的实践者中,有一位介乎于中年和青年之间的学者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他既非在师范院校任教(现任职于职业技术学院),也非专职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及研究(现从事学报编辑工作),却胸怀改革基础教育的理想,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先后在大、中、小学听课1000多节,与广大中小学教师一起讨论交流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深入研究,他率先总结提炼出了“生命课堂”、“智能课堂”、“知识课堂”等三种课堂教学型态,并且持续对“生命课堂”进行了近20年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他就是原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现任职于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夏晋祥教授。
我和晋祥相识是在江西师范大学工作期间。那时他还非常年轻,20岁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以才思敏捷活跃在江西的教育理论界,并常有教育时评文章见诸报刊,尤其是在校报开设的“教育漫谈”专栏中。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大学毕业论文曾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学术漫步”栏目关注并予以了专门的介绍。由于都偏好对教育理论及其实践问题的思考与研究,所以那时的我们还经常在一起探讨一些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依稀记得有一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学术副校长黄天中博士访问江西师范大学,委托我组织一批国内哲学和教育学者一起探讨“死亡教育”课题,我特意将晋祥拉入课题组。后来不久,他就去了青年人向往的深圳特区谋求发展。
我未曾想到的是,晋祥到深圳后的20多年间经历十分丰富,他最初在教育局从事局领导秘书工作,后来又到报社做记者,还到美国留学。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不断经历的过程中,他始终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总结得失、研究学问,用自己的行动来体悟生命的成长,从实践中反思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其间,他在国家级权威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生命课堂”的学术论文,并出版了几本“生命课堂”学术专著。
作为学者,我是能体悟“风光的背后是无尽的寂寞”之意境的,任何丰硕的收获背后都一定有着辛勤汗水的浇灌。晋祥能在“生命课堂”研究领域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其背后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悉,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值此“生命课堂研究丛书”即将出版之际,写下以上的文字以示祝贺,是为序。
眭依凡于北大勺园
2017年8月23日
(眭依凡系国务院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长江学者、博士生导师、原江西师范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