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价值定义:新零售是一个什么梗
笔者看过很多定义,对新零售有这样一个总结:新零售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经营模式重塑,它通过数据驱动改善用户体验、创新零售业态,其核心是经营人。
如果要较真儿,那么零售业态其实一直都在变化,新与旧只是相对而已。但回顾整个发展过程,零售业态还是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第一阶段卖的是产品;第二阶段卖的是服务;第三阶段卖的是品牌;第四阶段卖的是生活方式。
那么现在的情况呢?其实这4个阶段的特性都具备,并不像有些意见领袖所说的那样,新零售必须靠贩卖生活方式才有出路,你把服务做到极致,照样能成事。当然,你可以说服务也可能是生活方式,这无可厚非。
有很多机构早先也在定义新零售,都想抢个先、出个头。比如阿里巴巴对新零售的定义是“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总结了三大特征:以心为本、零售二重性和零售物种大爆发。在阿里巴巴描绘的新零售近景期(2017—2020年)里,包含商业元素数据化、重构人货场、内生零售形态、产生新零售物种、C2B生产等内容。
这样的定义还是太抽象,但里面确实提到了一些核心的东西,比如以前没有过的产生新零售物种、重构人货场、商业元素数据化、C2B生产等,都是正确的。
小米的老板雷军也有类似主张,他曾提出一种说法:“新零售”的实现并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和实体的零售渠道相融合,它还包含了研发设计环节的创新、生产制造环节的优化、供应链的改造、基于大数据能力的消费需求分析等。所以说,“新零售”不是口号,而是当下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零售模式创新,是传统零售与电子商务竞合的必然结果,是融合消费的升级版。
这个判断很准确,他强调了新零售是有价值的,内容是丰富的,是趋势、方向,但是并没有提到新零售对企业的价值,对大企业有什么用,对中小企业有什么用,对小微企业又有什么帮助,这才是关键的。
社区电商鲜生活CEO肖欣也发表过这方面的观点,他认为,新零售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线下商品的数据化,线下用户的数据化;二是社区化,也可以归纳为三公里化,通过社会运力,也就是外卖队伍来实现社区内的用户线上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数据化;三是对用户消费数据的深挖所带来的产品更新,以及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优化。
肖欣的这种说法是阿里巴巴观点中的一部分,数据化、社区化、销售方式优化,都很接地气。很多企业想向新零售要能量,可以考虑这些做法。
阿里巴巴CEO张勇在一次演讲中也为新零售赋能,他强调用“三通、三才、三化”来战术化,也就是落实到经营层面。
三通指商品通、会员通、服务通。据公开报道,截至目前,天猫平台上完成三通的门店已超过10万家。
三才指人、货、场(场景),三者要基于互联网形成有效互通。
三化包括强化、化学反应、孵化。强化即强化原有购物中心、超市的传统能力;化学反应即提高效率;孵化即产生新的业态。
张勇还表示,它像商场但又不是传统商场,像购物中心但又不是传统购物中心,它是一个消费的社区,又是一个吃喝玩乐的中心,又是一个消费者连接的中心,又是一个一个新的社区、社群。
名创优品的首席执行官叶国富认为,新零售并非简单的“线上+线下”,而是以产品为中心,利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客户提供高用户体验和高性价比的购物体验,并纵向整合从研发、设计、生产、物流到终端的价值链,创造更大价值,提升运营效率。
叶国富认为,人们的需求越来越简单、理性、高效,只有精选、优质、低价的商品才能让大多数人满意。什么是以产品为中心?在未来,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讲,首先要打造具有极高性价比的产品。
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新零售基本上就包括了这些做法。笔者在这里还要补充几点:新科技的应用;精准营销实现对消费者的触达;新的场景营造等。
比如新科技的应用,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与运营效率,如智能试衣间、结账不用排队、二维码扫码支付、线下会员体系提供优惠折扣等。用新工具监控市场动态和门店的消费习惯,提高精细化运营水平。
又如数据驱动,传统的实体店很难有效收集、监控消费行为,而电商可以做到数据的有效收集与分析,进行相对精准的商品推送与关联,通过数据跟踪并掌握用户的购买行为,优化营销方案。但是很多企业并没有整合线上线下的数据,从而造成了消费行为数据的缺失,以及用户画像的精准性不足。新零售给很多实体店提了一个醒:要注意收集到店顾客与成交顾客、老顾客的数据,并且把数据养起来、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