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
中国企业管理者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通常会把重心放在一个人的学历,而不是一个人的从业经验上。事实上,很多有着高学历、高资历的应聘者正式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工作表现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这些人脑子里只有理论知识,连基本的操作能力都没有。
管理者为什么忽视一个人的经验而看重学历?管理者为什么会选择重点大学的应届毕业生,而放弃那些已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应聘者呢?事实上,这是因为管理者被心理学中的名人效应影响了。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大学课堂上,他们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然后告诉学生们:“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
上课期间有一个环节,就是让大学生们参观这位化学家的“实验”。在“实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介事地拿出一个瓶子,然后对大学生们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特殊的气味,然后让同学们一一过来闻。实际上,这瓶液体就是无色无味的蒸馏水,而绝大多数学生都称自己闻到了特殊的气味,并断定那确实是化学物质。
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在这位“化学家”的暗示下,让多数学生都信以为真。这是因为学生们在看到某一领域的权威时,心理很容易接受名人的暗示而产生信服甚至盲从的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名人效应。
这种心理效应同样存在于管理者身上:应聘者拥有越高的学历,管理者会觉得他们的能力也越高,因而也更倾向于选择这些高学历的应聘者。
然而,人类的认识总是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理论的正确与否也必须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得以证明。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为了告诫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上的知识。
任正非是一位智者,他自然知道“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因而,当华为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时,任正非坚持在选拔优秀的人才,特别是选拔干部时,会优先考虑那些有经验的人。
在《追求专业造诣,走好专家路》一文中,任正非就有过这样的论述:
对于专家的培养,我们过去有一些成见和误解,往往认为总部才是专家的摇篮。理由很简单,且看似合理:总部资源丰富、视野开阔,且距离研发最近;而从事一线工作时间过长也成为很多人解释自己技术退化、知识沉淀不足自然而然的借口。这些认识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细推敲却不见得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并且容易让人忽视一线实践对于专家培养的重要性。
正如有位客户这样评价我们的技术人员:你们有些专家能讲清楚光纤的种类,而讲不清楚光纤的熔接;能讲清楚设备功耗的指标,却无法为我推荐一款可靠的电池;能讲清楚业务发放的流程,却从来没有去过运营商的营业厅。
事实上,不仅仅是管理者认同“实践出真知”的观点,哲学家的理解也是这样的。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可见,在哲学家眼里,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