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
考点地图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对有价值的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的事实进行系统的考察,从而探索教育规律,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各学科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名师提点
考纲中明确要求考生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掌握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本章主要以单项选择题或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常考内容!
教育科学研究一般包括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和教育行动研究法。
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
教育科学研究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如下表所示。
续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类型
教育科学研究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型”转变,不断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探索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工作者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提出科学依据的源泉,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动力。
第二节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和基本方法
一、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主要步骤(★★)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选题,教育文献检索,提出研究假设,制订研究计划,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
(一)选题
选题,顾名思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问题。一般而言,选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教育科学研究的方向(个体或群体);二是确定要研究的具体问题。选题时要审度自己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
选题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性原则。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是一切教育研究的目的,教育研究的选题要体现其教育价值。
(2)价值性原则。选题要以事实和理论为依据,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没有价值的教育研究是无意义的、徒劳的研究。
(3)实践性原则。教育研究要切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研究课题要以实践内容为主,课题要与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联系紧密,适合教师研究。
(4)可行性原则。选择的课题要具有研究的可能,主客观条件要具备,使教师可以凭自身开展研究。
(二)教育文献检索
在教育科学研究过程中,文献检索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它贯穿于研究的全过程。文献检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可以全面地了解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成果,把握需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做好足够的理论和知识准备。
第三,可以为如何进行科学的研究提供思路。
第四,可以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信息,获得初步结论。
(三)提出研究假设
研究假设即科学研究上对客观事物的假定说明,是关于事物因果性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解决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方案的说明方式。简而言之,研究假设就是科学的猜测或者设想。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教育研究假设应具有以下特点。
(1)科学性。研究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建立在明确的概念、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并且得到了一定的科学论证,与早先的正确研究结论是一致的,而不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推测和主观臆断。
(2)推测性。研究假设是在不完全或不充分的经验事实基础上推导出来的,是有待实践验证的,它并不等同于正确的理论。研究假设对一定的行为、现象或事件的出现作试验性的、合理的解释,因而有一定的预测性。研究假设其本身正是科学性和推测性的统一,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表述的明确性。研究假设要以叙述的方式说明两个或更多量之间可期待的关系。概念要简单,表述要清晰、简明、准确,条理分明,结构完美,研究假设命题的本身在逻辑上是无矛盾的。
(4)可检验性。研究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从而验证推测性的正确程度和可靠性。由于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对教育事实或现象间的关系所作的推测性假定,要使假定变成理论,关键在于它所预定的事实为研究及以后的实践所证实。因此,原则上的可检验性是科学假设的必要条件,这与假设产生前的科学观察和经验归纳有很大关系。
(四)制订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是指研究工作进行之前所做的书面规划,是如何进行研究的具体设想,是研究实施的蓝图,是实现研究目的的前提。
研究计划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研究题目;第二,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单说明;第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第四,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第五,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第六,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适用范围;第七,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
(五)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1.收集研究资料
收集研究资料是指研究者在实施研究计划过程中所得到的现实资料。收集资料是研究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基础。一般来说,教育研究资料的收集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采用问卷、访谈、测量、个案、观察等方法直接收集资料;二是从现成的文献资料入手,在有关的文件、档案、作品中收集有关资料。
2.整理研究资料
资料整理是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对收集和调查研究所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审核、分类、汇总和再加工的过程。资料整理有助于保证资料的可靠性,使研究资料和数据系统化、条理化,便于保存。
3.分析研究资料
分析研究资料就是对收集到的教育事实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做理性的加工处理。分析研究资料主要有两种方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通过分类处理文字描述资料,分析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分析某种现象变化的原因及变化的过程,从而揭示教育现象和规律。
定量分析就是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用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借助教育统计方法进行处理,描述现象中存在的共同特征并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检验。
(六)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
撰写教育科学研究报告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最后一步,是指把科研的全过程及取得的结果用文字完整地表述出来,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主要形式。研究报告的质量一般取决于研究的质量和研究者的水平。
教育科学研究报告一般有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实验报告及论文等几种形式。
二、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教育观察法、教育调查法、教育实验法、教育行动研究法和教育叙事研究法。
(一)教育观察法
1.教育观察法的概念
教育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者辅助仪器对某个教育问题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2.教育观察法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教育观察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教育观察法的主要类型如下表所示。
3.教育观察的基本方法
教育观察的基本方法如下表所示。
(二)教育调查法
1.教育调查法的概念
教育调查法是指研究者在科学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的研究方法。
2.教育调查法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教育调查法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教育调查法的主要类型如下表所示。
续表
3.教育调查的基本方法
(1)抽样调查法。
①系统抽样。系统抽样也称为等距抽样、机械抽样、SYS抽样,它是首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根据样本容量要求确定抽选间隔,然后随机确定起点,每隔一定的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例如,在一次有奖明信片的100 000个有机会中奖的号码(编号00 000~99 999)中,邮政部门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确定后两位为37的是中奖号码,这就是运用系统抽样方法来确定中奖号码。
②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法。一般地,简单随机抽样是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通过逐个抽取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样本,且每次抽取时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例如,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先从1000 袋牛奶中随机抽取100 袋进行检测,这种抽样方法就是简单随机抽样法。
③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先依据一种或几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子总体称作一个层;然后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这些子样本合起来就是总体的样本。例如,某校抽样调查初中学生读课外书的情况,全校共有学生485人,其中初一180人,初二160 人,初三145 人,按每个年级的人数比例抽取100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就是分层取样。
真题链接
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调查方法属于(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目的抽样
D.有意抽样
【答案】B
【解析】分层抽样一般先依据一种或几种特征将总体分为若干个子总体,每一子总体称作一个层;然后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一个子样本,这些子样本合起来就是总体的样本。按学生年龄、性别先进行分层,再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层内随机取样,这体现了分层抽样的特点。
【考场点拨】考生要了解教育调查法的几种类型,了解各种类型的具体内容。
(2)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收集数据资料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问卷一般由卷首语、指导材料、问题、结束语四部分构成。问卷的卷首语是对问卷的一个简单介绍,卷首语包括三部分:称谓与问候语、问卷性质或目的、回答问题的方式。指导材料是指导调查对象如何填写问卷,指导语应简洁明了,用语明确而无歧义。问题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包括题干和选项。结束语一般是对答卷者表示感谢,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提出一两个开放性的问题,以便收集更详尽的信息。问卷题型设计应遵循目标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可能性原则等。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为:调查范围广泛,具有代表性;简便易行,经济可行;受测者可以自由表达意见;可完全控制变项,找出变项间的关系;资料数据容易量化。它的缺点是: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调查的成败;调查结果广而不深,问题太多会使受测者生厌,若问题太少,又无法深入探讨某一问题及其原因;问卷调查回收率太低的话,其结果一般不可靠;问卷调查结果的质量受到受测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当其言不由衷时,调查的结果会不可靠。
(3)访谈法。
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有目的地交谈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经过严格设计的访谈问卷和访谈提纲,访谈可分为结构性访谈、非结构性访谈和半结构性访谈;根据某一问题对同一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时间或次数,访谈可分为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根据访谈者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访谈可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访谈调查法的实施过程:①选择访谈对象;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③正式访谈。
访谈调查法的优点:较为灵活,能深入了解被访者的心理感受,可观察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等,容易进行深入调查。访谈调查法的缺点:时间和精力代价比较高昂,访谈结果不易量化等。
(三)教育实验法
1.教育实验法的概念
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纵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2.教育实验的特征
第一,教育实验是实验性的教育实践活动,又是教育性的实验研究活动,是实验性和教育性的统一。作为一种教育科研活动,它与其他科学实验有着共同的实验性,这就是它的主动变革性、控制性和因果性,又有着不同于其他科学实验的个性,就是它的“教育性”。
第二,实验者与教育者合二为一。一个教育实验工作者不仅是实验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而且同时必须是一个教育者,必须在教育人的过程中研究教育。
第三,教育实验的被试者就是教育对象,是一定群体的学生。他们是参与实验的主体,有自己的自主性、创造性,研究者必须尊重他们的意愿,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儿童一起实验”,而不能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
第四,教育实验更多的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里(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进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文化、民俗及其他大量的非科学因素的干扰,其实验控制不如实验室实验那样精确、严密。
第五,教育实验既要确认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即旨在求真,又要探索有效的教育内容、方法,有力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即旨在求善。它既要有求真作基础和前提条件,又要以求善为出发点和归宿,同时受到真理标准与价值规范的双重制约。
3.教育实验法的类型
实验法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实验法分类具体内容见下表。
续表
知识拓展
(1)自变量是实验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例如,有几种不同的教材,考察它们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有没有显著差异。在这里,教材就是实验自变量。自变量可以处在不同的变化状态中,如教材便有甲、乙、丙、丁等不同种类。
(2)因变量是一种假定的结果变量,它是实验变量作用于实验对象之后所出现的效果变量。实验因变量必须具有一定的可测性。
(3)无关变量也称非实验因子或无关因子,指那些不是某实验所需要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
4.教育实验的一般程序
教育实验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与评价实验这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序。
(1)准备实验。
实验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实验方案。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确定研究课题,明确实验目的。实验研究课题的表述应简明,对课题中涉及的关键概念应作界定,对实验研究的目的也要有所交代。
②设计理论框架,形成实验假设。研究者要作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按照实验研究的目的设计、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明确实验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观念,在此基础上确定实验的具体目标,并对实验研究的方向、范围以及如何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资料作出明确的具体规定。实验假设是实验的核心与灵魂,是研究者对所要研究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假定,是从理论框架和研究目的,以及对所要研究的变量进行分析以后提出来的,实验假设至少应包含两个变量,并说明变量之间的某种关系,且预计会被实验所证实。
③选择被试,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研究者要具体说明实验被试选择的方法、被试分组的方法,以及是否设置对照组。分解实验变量时要准确描述实验课题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还应对这些变量的操纵、控制措施以及实验手段、条件等实验过程进行规定,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效度。
④编制测量工具、选择统计方法。研究者要根据实验的目的要求,设计好搜集实验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准备好测定因变量的工具,决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⑤预设实验过程。说明实验分为哪些阶段和过程,它们的研究任务各是什么,预计何时完成等。
(2)实施实验。
实验的实施阶段是实验的实质性阶段。研究者和实验人员应按照实验设计,有条不紊地展开实验。各个阶段和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处理;采取有效办法,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搜集实验数据和其他实验资料,随时观察和测量操纵自变量所产生的效应。
(3)总结与评价实验。
这是实验的结束阶段,其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分析处理实验中所获得的资料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变量作因果分析,肯定或否定实验假设,得出科学结论。
②评价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四)教育行动研究法
1.教育行动研究的概念
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情景的参与实践者,为提高对所从事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2.教育行动研究的特征
(1)为行动而研究。这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2)对行动的研究。这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就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并提高自我反省、探究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3)在行动中研究。指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3.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回顾诊断—筛选问题—分析原因—优选理论—拟定设计—实施行动—效果监控—审查反思”螺旋式循环。其中,“审查反思”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行动”和“研究”的中介,是保证发现事实和利用事实之间的有效联系,是沟通实际与理论的桥梁。
(1)回顾诊断。以批判性的、自我反省的形式,对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现实进行反思与评判。
(2)筛选问题。对学校或班级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进而确定出一定时期内通过研究要解决的问题。筛选问题是行动研究的基础。
(3)分析原因。诊断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为优选理论,采取适当的行动,有效地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4)优选理论。根据筛选出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众多教育理论中寻找最切合的、自己最需要的教育理论,作为研究、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
(5)拟定设计。制定出行动研究的具体目的、研究假设、研究对象或范围、研究方法及步骤等。同时,强调行动研究必须是自己能够做到的;拟定设计应与学校要求相协调;行动研究应不干扰学校的正常活动;所采取的研究,必须在一段时间内能测量出结果。
(6)实施行动。在教育理论工作者、教科研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按照拟定的研究设计,创造性地选用自己优选出的教育理论,尝试解决筛选出的具体问题。这是教育行动研究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
(7)效果监控。在研究过程中,重视观察、收集相关的数据和事实,同时又要关注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行动,以补救研究偏差,使行动研究更有效。
(8)审查反思。这个阶段主要是对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研究的循环过程与结果,然后再对实践的过程和效果得失做出反思,为进行下一阶段的行动研究做问题筛选和理论优选准备。
总之,教师的整个教育行动研究过程是不断通过教师的实践、反思、调整,直到使教育教学活动有新的改进。因此,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开放的循环的过程,是一个从不间断的过程。
(五)教育叙事研究法
1.教育叙事研究的概念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育研究,教师通过描述和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及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从中发掘和解释隐含于日常生活、工作、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探索发现、解释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这种研究强调个人经验的原始性、情境性和真实性。从方法层面上来看,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质”的研究。
2.教育叙事研究的类型
从叙述的内容来看,教育叙事研究可分为三种:教学叙事、生活叙事和自传叙事。
(1)教学叙事。教学叙事就是教师将某一节课堂教学的情景叙述出来,在夹叙夹议的过程中,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的反思融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教学叙事不只是将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它需要有鲜明的主题;有对解决问题过程的详细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技巧;有自我反思;有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2)生活叙事。生活叙事即教师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包含“德育叙事”“管理叙事”等。
(3)自传叙事。自传叙事即教师以自己的个人成长或成长的某一方面为背景进行的梳理分析,并经由“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3.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情境性。教育叙事研究能在叙事过程中呈现事件的场景和情节。
(2)自我实践性。教师是教育故事的组织者、建构者和实践者,在故事中躬身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于教育叙事中呈现个人的经验和感受,便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3)反思性。教育叙事中蕴含着教师对实践的反思、领悟。教师的自我反思能使其在叙事过程中重新认识教育,认识自己缄默的教育观念,促进自身观念的更新和教育经验的积累。
(4)感悟性。教育叙事研究获得的某种教育理论或教育信念是在对过去的具体教育事件及其情节叙述、发掘的基础上,感悟和归纳而来的。
4.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环节
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定研究问题,这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前提。第二,选择叙事研究的对象,这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保证。第三,进入研究现场,开始收集故事。第四,故事资料的整理分析。第五,撰写故事,即具体的“叙事”过程。第六,分析故事,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这是在前面大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归纳。
真题链接
研究者关注事件,揭示教育现象,采用“课述”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这种教育研究方法被称为( )。
A.实验研究
B.调查研究
C.叙事研究
D.行动研究
【答案】C
【解析】教育叙事研究是指研究者通过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教育研究。研究者关注事件,采用“课述”写作手法,以讲故事方式法呈现研究结果,这正是叙事研究的体现。
【考场点拨】考生要了解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常用方法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