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 总论
总论主要包括法律基础、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和法律责任3个方面的内容,本章在无纸化考试中考查的题型全部为客观题,所占的平均分值为10分左右,考查难度不大,但本章考点的理论知识很多,需要靠强行记忆的方式学习和复习各知识点。对于一些类似的考点,如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特征、适用范围、基本原则等内容,可通过横向对比记忆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本章题型、估计题量和主要考点一览表
本章知识结构一览表
第一节 法律基础
考点1 法和法律(★★★)
考点分析
该考点是一个常考知识点,主要以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题目较简单,考生只需记住法的本质与4大特征。
考点精讲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这便是法的本质。该本质有以下3层含义。
(1)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不是统治阶级中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3)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2.法的特征
(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循的效力,具有强制性。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利益导向性)。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即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典型例题
【例题1·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9年)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
【解析】本题4个选项均表述正确。
【答案】ABCD
【例题2·判断题】法具有普遍适用性,凡是在国家权力管辖和法律调整的范围、期限内,对所有社会成员及其活动都普遍适用。( )
【解析】本题的表述是对法的特征的正确解释。
【答案】√
考点2 法律关系(★★★)
考点分析
法律关系是本小节的一个重点,多以多选题形式进行考查,常见的出题方式如“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或“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等。能正确区分主体、内容、客体3个要素,是解答本考点相关考题的关键。
考点精讲
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3个要素构成,且缺一不可。
1.主体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4种对象,其中自然人和法人又包含若干子对象,具体如图1-1所示。
图1-1 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
关于法律关系的主体,还需注意以下两点:
(1)在我国,由公民组成的特定主体,如个体户、农户、合伙人等,也可参与某些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经济法律关系。
(2)在特殊情况下,国家可作为一个整体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如在国内,国家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唯一和统一的主体;在国际法上,国家则是国际法律关系的主体。
2.内容(权利与义务)
(1)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指权利享有者依照法律规定具有自主决定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自由。
(2)法律义务。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所担负的必须作出某种行为或不得作出某种行为的负担或约束,包括积极义务(如纳税、服兵役)和消极义务(如不得毁坏公共财物、不得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
(3)两者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的保障;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二者的内容可能对等、可能不对等。
3.客体
法律关系客体的内容应当具备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这一特征,包括物、非物质财富、行为和人身等,如图1-2所示。
图1-2 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1)荣誉称号、嘉奖表彰是公民、法人“荣誉权”的客体。
(2)行为包括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如保管合同中的保管行为,以及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如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完成的建设项目等。
(3)对于“人身”这一特殊客体,是指人身的一部分,如人的眼角膜等。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法律禁止贩卖或拐卖人口,禁止买卖婚姻,不得滥用人身或自践人身和人格,如自残。
【案例】张某与李某签订了房屋出租协议,李某承诺将房屋出租给张某1年,并从张某处获得15000元出租费用。请分析张某与李某所形成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分别是什么?
【解析】本例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张某和李某,内容分别是出租房屋和支付房屋出租费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房屋出租协议中的房屋。
典型例题
【例题1·多选题】甲到A公司以17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台电脑,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15年)
A.甲
B.A公司
C.甲请求A公司交付电脑
D.A公司请求甲支付17000元
【解析】甲和A公司是法律关系的主体,选项C、D是法律关系的内容,电脑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答案】AB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2009年)
A.自然人
B.发明专利
C.劳务
D.物质资料
【解析】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非物质财富、行为、人身。选项A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选项B属于非物质财物,选项C属于行为,选项D属于物。
【答案】BCD
【例题3·多选题】下列权利义务中,属于法律关系内容的有( )。
A.服兵役
B.纳税义务
C.经营管理权
D.经济管理行为
【解析】本题利用排除法答题便可,只有选项D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答案】ABC
误区提醒
阳光虽然是自然物,但不能被人们支配和控制,因此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考题中若出现此选项,应注意正确判断。
考点3 法律事实(★★)
考点分析
本考点常以多选题形式出现,如让考生判断哪些属于法律事件,哪些属于法律行为,因此考生只要注意两者的区别,便可轻松解题。
考点精讲
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包括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1.法律事件
法律事件是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现象,有以下两种。
(1)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称为绝对事件,如地震、台风、洪水、森林大火等。
(2)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称为相对事件,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
名师解读
自然灾害可引起保险赔偿关系的发生或合同关系的解除;人的出生可引起抚养关系、户籍管理关系的发生;人的死亡可引起抚养关系、婚姻关系、劳动合同关系的消灭、继承关系的发生;重大社会变迁和社会革命可引起整个社会关系状况的全面变革,进而导致国家法律关系的变化。
2.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即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其分类如表1-1所示。
表1-1 不同分类标准下对应的法律行为
(1)意思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意思表示而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非表示行为是指非经行为人意思表示而基于某种事实状态即具有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拾得遗失物等。
(2)单方行为是指由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如遗嘱、行政命令等;多方行为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多方法律主体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如合同行为等。
(3)要式行为是指必须具备某种特定形式或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非要式行为是指无须特定形式或程序即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典型例题
【例题1·单选题】下列会直接影响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是( )。(2014年)
A.法律事实
B.客体
C.主体
D.行为
【解析】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答案】A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有( )。(2011年)
A.自然灾害
B.公民死亡
C.签订合同
D.提起诉讼
【解析】选项A、B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事件,选项C、D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提起诉讼会引起诉讼法律关系的产生)。
【答案】ABCD
【例题3·单选题】以下属于单方行为的是( )。
A.立遗嘱
B.缔结婚姻
C.签订合同
D.销售商品
【解析】单方行为是指由法律主体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法律行为。选项B错误,需要缔结婚姻的夫妻双方共同作出意思表示才可成立;选项C错误,需要签订合同的双方共同作出意思表示才可成立;选项D错误,要求销售商品的买卖双方共同做出意思表示才可成立。
【答案】A
考点4 法的形式与分类(★★★)
考点分析
该考点常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就法的形式而言,考查方式主要有3种,一是考查法的效力等级,二是考查不同形式的“制定机关”,三是要求判断某个法属于哪种形式。对于法的分类来说,题目则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是指定一种法的分类标准,要求选择出该标准下的分类结果。
考点精讲
法的形式与分类主要介绍的是各种法的创制方式和不同类别。
1.法的形式
法的形式主要依据创制法的国家机关不同、创制方式不同进行划分,包括以下几种。
(1)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效力和地位仅次于宪法包括以下两种:
①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
②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与基本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3)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地位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通常冠以条例、办法、规定等名称,如国务院令第287号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4)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如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等。
(5)自治法规。由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特别行政区的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及特别行政区依法制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的、在该特别行政区内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7)行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①部门规章。行政规章由国务院所属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行政规章地位低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并不得与它们相抵触。
②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由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除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外,还不得与上级和同级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8)国际条约。不属于国内法的范畴,但我国签订和加入的国际条约对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也有约束力。
2.法的分类
如表1-2所示,归纳了按不同标准对法进行的各种分类。
表1-2 不同标准分类下对应的法
典型例题
【例题1·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效力最低的是( )。(2014年)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宪法
【解析】法律效力等级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2012年)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解析】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
【答案】C
【例题3·判断题】最高法院所作的判决书也是一种规范性法律文件,属于法的形式。( )
【解析】最高法院所作的判决书只是一种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答案】×
误区提醒
对于考查法的效力等级的考题,考生要注意题目中的“最低”“最高”或“与什么相比”等关键词,并记住法的效力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同级地方政府规章,这样便可掌握这类题的答题方法。
【例题4·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是( )。(2011年)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解析】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将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答案】A
考点5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考点分析
该考点不常考查,题目可能围绕法律体系的定义进行考查。考生只需了解法律体系的定义及有哪几个主要的法律部门便可。
考点精讲
(1)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2)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首先是法律调整的对象,即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7个法律部门: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民法、商法法律部门,行政法法律部门,经济法法律部门,社会法法律部门,刑法法律部门,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法律部门。
典型例题
【例题·判断题】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2008年)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体系的定义。题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答案】√
本节考点回顾与总结一览表
真题演练
1.【单选题】下列法律事实,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2015年)
A.订立遗嘱
B.台风登陆
C.租赁设备
D.买卖房屋
2.【多选题】根据规定,法的特征包括( )。(2014年)
A.强制性
B.规范性
C.利导性
D.国家意志性
3.【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是( )。(2011年)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4.【单选题】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进行分类的是( )。(2008年)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5.【多选题】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2007年)
A.公民
B.企业
C.物
D.非物质财富
6.【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2006年)
A.土地使用权
B.发明
C.劳务
D.产品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考点6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考点分析
本考点常见的有两种命题方式,一种是要求考生指出常见的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另一种是判断出解决横向关系或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途径,常以多选题和判断题的方式进行考查。
考点精讲
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1)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仲裁和民事诉讼都是针对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只能采用仲裁或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
名师解读
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无效或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行使管辖权,这称为“或裁或审”原则。
(2)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是针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纵向关系经济纠纷是指不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产生的经济纠纷。
典型例题
【例题1·多选题】下列争议解决方式中,适用于解决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有( )。
A.仲裁
B.民事诉讼
C.行政复议
D.行政诉讼
【解析】选项A、B适用于解决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的经济纠纷,即横向关系的经济纠纷。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两个公司因拖欠货款而发生纠纷,可以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有( )。(2015年)
A.行政复议
B.行政诉讼
C.仲裁
D.民事诉讼
【解析】两个公司属于平等民事主体,在发生经济纠纷时,只能在仲裁或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来解决争议。
【答案】CD
考点7 仲裁(★★★)
考点分析
仲裁是本章最为重要的考点之一,涉及的考查对象较多,其中最热门的包括:仲裁的基本原则、仲裁机构的性质和构成、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回避制度,以及仲裁裁决和调解的规定等。题型多以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出现。
考点精讲
1.特征
仲裁包括以下3个要素或特征。
(1)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
(2)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即仲裁机构进行裁判。仲裁机构是民间性的组织,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对经济纠纷案件没有强制管辖权。
(3)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2.适用范围
仲裁适用于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但以下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误区提醒
劳动争议的仲裁,以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
3.基本原则
仲裁包括4大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在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不完备的情况下,仲裁庭可按照公平合理的一般原则来解决纠纷。
(3)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机关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4)一裁终局原则。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4.仲裁机构
仲裁机构主要是指仲裁委员会,是审理和裁决经济纠纷的机构。
(1)仲裁机构的设立。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可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
(2)仲裁机构的性质。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同时,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3)仲裁机构组成。仲裁委员会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5.仲裁协议
(1)概念。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内容。仲裁协议主要包括如图1-3所示的3方面内容。
图1-3 仲裁协议应包括的内容
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3)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并可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请求人民法院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的,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6.仲裁庭组成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庭可由3名仲裁员或1名仲裁员组成。
(1)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当事人双方各自选定或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三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2)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3)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7.仲裁回避制度
仲裁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送礼的。
8.仲裁裁决方式
仲裁裁决实行开庭审理和不公开进行方式。
(1)仲裁应开庭审理,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及其他材料裁决。
(2)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9.仲裁制度
仲裁实行和解和调解制度。
(1)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申请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撤回仲裁申请。
(2)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或根据协议的结果制作裁决书。
10.仲裁结果
仲裁裁决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仲裁裁决的几大主要特点如图1-4所示。
图1-4 仲裁裁决的特点
典型例题
【例题1·单选题】下列关于各项纠纷的表述中,适用《仲裁法》的是( )。
A.黄某与陈某因解除收养关系而发生纠纷
B.孙某与郑某因财产继承而发生纠纷
C.甲公司与乙保险公司因保险标的理赔而发生纠纷
D.某纳税人不服税务机关冻结其银行存款的行为而发生的争议
【解析】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纠纷适用《仲裁法》。但是,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扶养和继承纠纷;行政争议;劳动争议;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等不适用《仲裁法》。
【答案】C
【例题2·单选题】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这体现仲裁的原则是( )。
A.自愿原则
B.一裁终局
C.两审终审制
D.独立行使仲裁权
【解析】本题体现的明显是仲裁的一裁终局制度,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8年)
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解析】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它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答案】BCD
【例题4·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仲裁协议必备内容的有( )。(2013年)
A.仲裁事项
B.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C.选定的仲裁员
D.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解析】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①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②仲裁事项;③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答案】ABD
【例题5·单选题】甲、乙发生合同纠纷,继而对双方事先签订的仲裁协议效力发生争议。甲提请丙仲裁委员会确认仲裁协议有效,乙提请丁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关于确定该仲裁协议效力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2010年)
A.应由丙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
B.应由丁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
C.应根据甲、乙提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时间先后来确定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或丁法院裁定
D.该仲裁协议自然失效
【解析】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本题甲请求丙仲裁委员会裁决、乙请求丁法院裁决,则应由丁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
【答案】B
【例题6·多选题】下列关于仲裁审理的表述中,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2011年)
A.除当事人协议外,仲裁开庭进行
B.仲裁员不实行回避制度
C.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D.仲裁庭可以进行调解
【解析】仲裁实行回避制度。当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①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②与本案有利害关系;③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④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请客送礼的。
【答案】ACD
【例题7·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裁决的表述,符合规定的有( )。
A.仲裁庭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B.裁决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法律效力
C.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D.裁决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解析】仲裁裁决书自作出之日发生法律效力,故选项B、D均是错误的表述。
【答案】AC
考点8 民事诉讼(★★★)
考点分析
民事诉讼也是本章非常重要的又一个考点,特别是关于民事诉讼的管辖和时效是出题率很高的考查点。题目常以单选题或多选题出现,命题方式有可能会给出一个案例,要求考生判断在该案例中哪个或哪几个法院可以具备诉讼的管辖权。
考点精讲
1.适用范围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可提起民事诉讼,具体包括以下5类。
(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案件。
(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产案件、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等。
(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4)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2.合议制度
由3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审判组织,代表法院行使审判权,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可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也可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则只能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
3.回避制度
参与某案件民事诉讼活动的审判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1)案件的当事人或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案件有利害关系。
(3)与案件当事人、诉讼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
(4)上述人员接受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请客送礼,或者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当事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4.审判制度
法院的审判活动依法向社会公开,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5.两审终审制度
一个诉讼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即终结。一个案件经第一审法院审判后,当事人如果不服,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由该上一级法院进行二审。二审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6.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根据案件性质、案情繁简、影响范围,来确定上、下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地域管辖。按地域标准(即法院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确定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专属管辖等。
①一般地域管辖。按当事人所在地与法院辖区的隶属关系来确定案件管辖法院,也叫普通管辖。通常实行“原告就被告”原则,即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但表1-3所列示的内容除外。
表1-3 特殊情况下的一般地域管辖规定
②特殊地域管辖。以诉讼标的所在地、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管辖法院,也称特别管辖。具体如表1-4所示。
表1-4 特别地域管辖规定
③专属管辖。法律强制规定某类案件必须由特定的人民法院管辖,其他法院无权管辖,当事人也不得协议变更的管辖。具体如表1-5所示。
表1-5 专属管辖规定
④共同管辖和选择管辖。两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共同管辖)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法院起诉(选择管辖);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
名师解读
虽然民事诉讼的地域管辖规定较多,但考生可以按“方便审理”和“原告就被告”的原则进行理解记忆。比如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按“原告就被告”的原则肯定被告住所地法院有管辖权,同时为利于材料、证据的收集,票据支付地法院也有管辖权。按这种方法就可以更为轻松地记住不同纠纷的管辖法院。
7.诉讼时效
(1)概念。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即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而失去诉讼保护。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的是胜诉权,即丧失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未丧失。
(2)具体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一般诉讼时效为2年。下列事项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①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②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③延付或拒付租金的。
④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8.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1)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暂时停止计算。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2)中断。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从中断时起,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3)延长。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基于某种正当理由要求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延长时效期间,法院审查确认后可延长。
9.判决和执行
(1)判决。当事人不服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如果在上诉期限内当事人不上诉,第一审判决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第二审法院的判决,以及最高法院审判的第一审案件的判决都是终审的判决,也就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2)执行。当事人拒绝履行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和其他应当履行的法律文书时,对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申请执行,执行组织将依照法定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现行执行措施包括以下9种。
①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
②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
③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④搜查被执行人的财产。
⑤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或票证。
⑥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退出土地。
⑦强制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⑧要求有关单位办理财产权证照转移手续。
⑨强制被执行人支付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及迟延履行金。
名师解读
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由第一审法院执行;调解书、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典型例题
【例题1·多选题】下列案件中,适用《民事诉讼法》的有( )。(2011年)
A.公民名誉权纠纷案件
B.企业与银行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
C.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因税收征纳争议提起诉讼的案件
D.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因劳动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的案件
【解析】选项A、B、D均属于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选项C为纵向关系的经济纠纷,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与行政机关之间产生的经济纠纷,适用《行政诉讼法》。
【答案】ABD
【例题2·单选题】张某于2014年4月15日将小件包裹寄存A处保管。4月16日该包裹被盗。4月17日,张某取包裹时得知包裹被盗。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张某要求A处赔偿损失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日是( )。
A.2014年10月17日
B.2014年4月17日
C.2015年4月16日
D.2015年4月15日
【解析】首先判断本题的诉讼时效期间,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本题中,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为2014年4月17日,从当日起1年后为时效期间的届满日,即2015年4月16日。
【答案】C
【例题3·多选题】甲企业得知竞争对手乙企业在M地的营销策略将会进行重大调整,于是到乙企业设在N地的分部窃取乙企业内部机密文件,随之采取相应对策,给乙企业在M地的营销造成重大损失,乙企业经过调查掌握了甲企业的侵权证据,拟向法院提起诉讼,其可以选择提起诉讼的法院有( )。(2010年)
A.甲住所地法院
B.乙住所地法院
C.M地法院
D.N地法院
【解析】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又可以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本题中,侵权行为实施地是N地(N地的分部实施窃取行为),侵权结果发生地是M地(乙企业在M地的营销策略),被告是甲企业,N地、M地和甲企业住所地法院都有权管辖。
【答案】ACD
【例题4·多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 )的人民法院管辖。(2015年)
A.侵害行为实施地
B.侵权结果发生地
C.被告住所地
D.原告住所地
【解析】因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由侵害行为地(包括侵害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答案】ABC
【例题5·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对始终不知道自己权利受侵害的当事人,其最长诉讼时效期间是( )。(2012年)
A.2年
B.5年
C.20年
D.30年
【解析】诉讼时效期间均从权利人知道或应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超过20年法院不予保护。
【答案】C
【例题6·单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可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 )。(2014年)
A.当事人提起诉讼
B.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
C.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D.发生不可抗力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
【解析】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选项D属于诉讼时效中止事由。
【答案】D
【例题7·单选题】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规定,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一定期间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期间是( )。(2013年)
A.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解析】当事人不服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答案】C
考点9 行政复议(★★★)
考点分析
本考点以多选题和判断题为主,热门考查范围集中在行政复议的参加人和机关,以及行政复议的决定等知识点。总体而言,本考点的内容不多,但考题难度可能相对较大。
考点精讲
1.行政复议范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申请行政复议。
(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吊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4)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关于确认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决定不服的。
(5)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经营自主权的。
(6)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申请行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依法办理的。
(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或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未依法发放的。
(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2.行政复议排除事项
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包括以下两项:
(1)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可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可依法申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3.行政复议申请
(1)申请期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
(2)申请方式。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书面申请,也可口头申请。
4.行政复议参加人
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具体参加行政复议活动全过程,以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的人,具体如图1-5所示。
图1-5 行政复议参加人
5.行政复议机关
申请行政复议时,根据被申请人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情况。
(1)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2)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4)对国务院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6.行政复议收费规定
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7.行政复议期间行政行为是否停止
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但下列情形之一除外。
(1)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2)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3)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其要求合理,决定停止执行的。
(4)法律规定停止执行的。
8.行政复议决定的形式和期限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方法,有必要时也可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行政复议的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于60日的除外。
9.行政复议决定的内容
行政复议经审查后,决定的内容有3种情况,具体如表1-6所示。
表1-6 不同情形下决定的内容
除此以外,行政复议决定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决定撤销或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2)被申请人不按照法律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3)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行政行为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复议机关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应当制作行政复议决定书,并加盖印章。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10.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
被申请人若不履行或无正当理由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行政复议机关或有关上级行政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履行。被申请人逾期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的,或不履行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的,按照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1)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2)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典型例题
【例题1·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有( )。(2009年)
A.公民对行政机关作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
B.企业对行政机关作出责令其停产停业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C.社会团体对行政机关作出其有关资质证书中止的决定不服的
D.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本单位给予其行政处分的决定不服的
【解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服时可申请行政复议,行政人员不属于此范畴,因此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答案】ABC
【例题2·判断题】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必须在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超过60日后无法申请行政复议。( )
【解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本题中“必须”一词的出现是导致题目表述错误的关键。
【答案】×
【例题3·单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 )。(2013年)
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行政复议机关
【解析】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具体参加行政复议活动全过程,以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的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和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
【答案】D
【例题4·单选题】李某对甲市A区国家税务局的某一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受理李某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是( )。
A.A区人民政府
B.甲市国家税务局
C.A区国家税务局
D.甲市人民政府
【解析】对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本题是对某区国家税务局的行政行为不服,应向该税务局的上一级,即甲市国家税务局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答案】B
【例题5·判断题】行政复议需要事先预交费用。( )(2015年)
【解析】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因为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由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答案】×
【例题6·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规定,被申请人的下列具体行为中,行政复议机关应当予以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违法的有( )。(2011年)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行政行为
B.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行为
C.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行政行为
D.适用依据错误的行政行为
【解析】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决定撤销、变更或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①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②适用依据错误的;③违反法定程序的;④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⑤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答案】ABCD
考点10 行政诉讼(★★★)
考点分析
行政诉讼属于需要掌握的内容,但并不属于热门的考点。根据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本考点最常以判断题的形式命题,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行政诉讼的审理和判决方面。
考点精讲
1.适用范围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2)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3)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
(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法院可受理除上述情形以外,法律、法规规定可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政行为。
2.诉讼管辖
(1)级别管辖。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
①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②对国务院各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③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2)地域管辖。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以下两种情形需要注意。
①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辖。
②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3.起诉和受理
(1)起诉。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具体规定如下:
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先申请行政复议,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③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起诉。
④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10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由人民法院决定。
(2)受理。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7日内立案或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提起上诉。
4.审理和判决
(1)审理方式。人民法院公开审理行政案件,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合议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事件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或由审判员、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人数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
(3)回避。当事人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员、鉴定人、勘验人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有权申请上述人员回避。上述人员认为自己与本案有利害关系或有其他关系,应当申请回避。
(4)调解。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
(5)撤诉。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宣告判决或裁定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或被告改变其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原告同意并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
(6)判决。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经批准程序。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发生法律效力。
(7)书面审理。人民法院对认为事实清楚的案件,可实行书面审理。审理上诉案件时,应当在收到上诉状之日起2个月内作出终审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经批准程序。
5.侵权赔偿
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该行政机关或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赔偿。行政机关赔偿损失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赔偿诉讼可以调解。
典型例题
【例题1·多选题】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第一审行政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有( )。
A.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B.海关处理的案件
C.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D.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解析】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包括:①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②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③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答案】ABCD
【例题2·单选题】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内提出。
A.15日
B.30日
C.2个月
D.3个月
【解析】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3个月内提出。
【答案】D
【例题3·单选题】对于行政诉讼案件,除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A.2个月
B.3个月
C.5个月
D.6个月
【解析】对于行政诉讼案件,除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第一审判决。
【答案】B
【例题4·多选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行政机关作出的下列决定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法院不予受理的有( )。(2015年)
A.任命决定
B.免职决定
C.记过决定
D.奖励决定
【解析】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行政诉讼:①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②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③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④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答案】ABCD
本节考点回顾与总结一览表
真题演练
1.【多选题】关于诉讼时效期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2015年)
A.诉讼时效可发生中止或者中断
B.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C.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D.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2.【单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协议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5年)
A.仲裁协议可以书面形式订立,也可以口头形式订立
B.仲裁协议对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当事人又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C.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只能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
D.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3.【单选题】下列选项中,适用仲裁的是( )。(2014年)
A.合同纠纷
B.继承纠纷
C.离婚纠纷
D.抚养纠纷
4.【单选题】因港口作业发生的纠纷,管辖法院为( )。(2014年)
A.港口所在地法院
B.被告住所地法院
C.原告住所地法院
D.当事人任意一方所在地法院
5.【判断题】买卖合同当事人发生纠纷,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 )(2013年)
6.【多选题】关于民事诉讼与仲裁法律制度相关内容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2012年)
A.民事经济纠纷实行或裁或审制度
B.民事诉讼与仲裁均实行回避制度
C.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度,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D.民事诉讼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仲裁不公开进行
7.【单选题】王某租赁张某一套住房,租赁期间为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约定2009年6月30日之前支付房租,但王某一直未付房租,张某也未催要,根据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张某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期间是( )。(2011年)
A.2010年6月30日之前
B.2010年12月31日之前
C.2011年6月30日之前
D.2011年12月31日之前
8.【判断题】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可以向申请人收取行政复议费用。( )(2010年)
9.【判断题】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2008年)
10.【多选题】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有( )。(2006年)
A.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没收违法所得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B.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财产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
C.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D.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的
第三节 法律责任
考点11 法律责任的概念(★★)
考点分析
法律责任的概念不属于热门考点,近几年考试中均未出现与之相关的考题,考生适当了解相关知识即可。
考点精讲
法律责任可从积极意义(正面)和消极意义(反面)正反两个方面来理解。
(1)积极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其是指所有组织和个人都有遵循法律的义务,即将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等同,这也是广义的法律责任。
(2)消极意义上的法律责任。其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法定的义务而应承受的不利的法律后果,这也是狭义的法律责任,为现行立法所用。
典型例题
【例题·判断题】法律责任是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法定的义务而应承受的不利的法律后果。( )
【解析】本题是对消极意义和狭义法律责任的正确解读。
【答案】√
考点12 法律责任的种类(★★)
考点分析
本考点的命题形式一般是要求考生判断某种法律责任所属的种类或选择某种刑事责任的量刑规定,题型以单选题或多选题为主。考生应大致熟悉各种法律责任的种类,并重点掌握刑事责任的不同量刑规定。
考点精讲
我国法律责任可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3种,具体形式如表1-7所示。
表1-7 承担各种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
其中刑事责任中的主刑量刑规定如图1-6所示。
图1-6 主刑量刑规定
误区提醒
众多法律责任种类中,容易引起混淆的是罚款和罚金,前者属于行政责任中的行政处罚,后者属于刑事责任中的附加刑。
典型例题
【例题1·多选题】下列法律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责任的是( )。(2014年)
A.记过
B.撤职
C.行政拘留
D.没收违法所得
【解析】行政责任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其中行政处罚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选项D)、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选项C);行政处分有:警告、记过(选项A)、记大过、降级、撤职(选项B)、开除。
【答案】ABCD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 )。
A.消除危险
B.恢复原状
C.赔礼道歉
D.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解析】以上选项都是民事责任的表现形式之一。除此以外,民事责任应承担的责任形式还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返还财产,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等。
【答案】ABCD
【例题3·单选题】根据规定,有期徒刑的期限为( )。
A.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B.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C.2年以上15年以下
D.2年以上20年以下
【解析】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期限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答案】A
本节考点回顾与总结一览表
真题演练
1.【判断题】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属于行政责任。( )(2015年)
2.【单选题】下列行政责任形式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2013年)
A.降级
B.记大过
C.撤职
D.没收违法所得
3.【单选题】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拘役法定量刑期的是( )。(2012年)
A.15天以下
B.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
C.3个月以上2年以下
D.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4.【多选题】根据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民事责任形式的有( )。(2012年)
A.返回财产
B.没收非法财产
C.赔偿损失
D.罚款
第四节 本章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商铺装修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A.被装修的房屋
B.甲乙双方应当收付的款项
C.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行为
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2.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件的是( )。
A.公司破产
B.偷税
C.干旱
D.订立合同
3.行政法规是由( )在职权范围内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各级人民政府
D.最高人民法院
4.下列有关仲裁的表述中,不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
A.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有仲裁协议
B.仲裁庭由1名或3名仲裁员组成
C.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D.仲裁均公开进行
5.1995年5月10日,孙某在回家的路上被人用木棍从背后击伤。经过长时间的访查,孙某于2015年2月5日掌握确凿证据证明将其打伤的是刘某。孙某要求刘某赔偿的诉讼时效届满日应为( )。
A.1996年5月10日
B.2015年2月5日
C.2016年2月5日
D.不受法律保护
6.甲、乙在M地签订合同,将甲在N地的一栋房产出租给乙。后因乙未按期支付租金,双方发生争议。甲到乙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后,又到N地人民法院起诉。N地人民法院于9月3日予以立案,乙住所地人民法院于9月5日予以立案。该案件的管辖法院应当是( )。
A.甲住所地人民法院
B.乙住所地人民法院
C.M地人民法院
D.N地人民法院
7.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除另有规定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 )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A.15
B.20
C.45
D.60
8.甲企业对乙税务局对其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行为不服,向丙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下列关于该案件审理过程的表述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丙法院组成合议庭负责对该案件进行审判
B.丙法院对甲和乙进行了调解
C.乙税务局决定停止执行行政处罚决定
D.丙法院判决变更乙税务局的行政处罚决定
9.对经复议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提起行政诉讼,有管辖权的法院为( )。
A.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B.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
C.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
D.选项A、B中的法院均享有管辖权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
A.罚金
B.吊销许可证
C.警告
D.没收违法所得
(二)多选题
1.在我国,可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阳光
B.货币
C.有价证券
D.商标权
2.下列各项中可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国有企业
B.集体企业
C.合伙企业
D.个人独资企业
3.按行为表现形式不同,可将法律行为分为( )。
A.积极行为
B.消极行为
C.要式的行为
D.非要式行为
4.对于仲裁机构已生效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请求( )强制执行。
A.申请人住所地人民法院
B.被执行人住所地人民法院
C.仲裁委员会住所地人民法院
D.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5.根据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
A.是本案代理人的近亲属
B.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
C.私自会见当事人
D.接受当事人请客送礼的
6.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因票据纠纷提起诉讼,享有诉讼管辖权的法院有( )。
A.原告住所地法院
B.票据支付地法院
C.被告住所地法院
D.票据出票地法院
7.下列属于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有( )。
A.两审终审制
B.公开审判制度
C.回避制度
D.合议制度
8.甲公司与乙保险公司发生保险合同纠纷,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甲公司在起诉乙公司时,可以选择的人民法院有( )。
A.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
B.合同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D.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
9.根据规定,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有( )。
A.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B.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C.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D.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10.下列法律责任中属于民事责任的有( )。
A.停止侵害
B.没收违法所得
C.返还财产
D.行政拘留
(三)判断题
1.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
2.仲裁和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平等民事主体人当事人发生争议只能在仲裁或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方式。( )
3.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
4.不论民事诉讼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
5.因船舶碰撞或其他海事损害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由碰撞发生地、碰撞船舶最先到达地、加害船舶被扣留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
6.两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由原告选择受理的法院。( )
7.申请人不履行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8.行政复议决定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
第五节 本章真题演练及综合练习答案与解析
一、真题演练答案速查表
二、本章综合练习答案与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甲、乙双方签订商铺装修合同而形成法律关系的客体并不是乙方装修的房屋,而是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的行为。
2.C【解析】选项A、B、D属于法律行为,只有选项C属于法律事件。
3.B【解析】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为实施宪法和法律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4.D 【解析】当事人如果协议公开进行仲裁裁决,仲裁可以是可以公开的,一般情况下,仲裁是不公开进行的。
5.C【解析】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如果权利人在2015年2月5日知道的,应当自“知道”之日起1年内提起诉讼。需要注意的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20年为最长诉讼时效。本题权利人自权利侵害“发生”之日起20年的最后几个月才知道,因此仍受法律保护。
6.D【解析】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辖。
7.D【解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8.B【解析】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
9.A【解析】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10.A【解析】选项A属于刑事责任的形式,罚款才是行政处罚的形式。
(二)多选题
1.BCD【解析】选项A虽然是自然物,但不能被人们支配和控制,不能作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2.ABCD【解析】根据规定,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机构和组织、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3.AB【解析】根据行为的表现不同,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
4.BD 【解析】对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由第一审法院执行;对于调解书、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等,则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法院执行。
5.ABCD【解析】根据规定,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本题所有选项均正确。
6.BC【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7.ABCD【解析】本题4个选项均为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
8.BC【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因保险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9.ABD【解析】选项C货物买卖纠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
10.AC【解析】选项B、D属于行政责任。
(三)判断题
1.×【解析】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或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2.√【解析】本题的表述正确。
3.√【解析】本题考查仲裁的自愿原则,题目表述正确。
4.√【解析】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题目表述正确。
5.√【解析】本题考查特殊地域管辖,题目表述正确。
6.×【解析】两个以上法院都有管辖权(共同管辖)的诉讼,原告可以向其中一个法院起诉;原告向两个以上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的,由最先立案的法院管辖。
7.×【解析】申请人不履行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最终裁决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8.×【解析】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仲裁裁决一经作出,立即发生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