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强国。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对制造业的扶持力度。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凸显,而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稳步发展是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我国在7个大类中名列第一,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制造业资源消耗较大,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部件和关键设备对外依存度高,而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低成本优势”近几年来也正在逐渐丧失。

2014年我国工业不断适应“新常态”,增速换挡期持续,在中高速增长区间震荡调整;结构调整期持续,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逐步协调均衡;发展方式转变期持续,消费拉动力与创新驱动力潜力缓慢释放。总体来看,工业发展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工业担负着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关键责任。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历时一年多牵头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工业未来十年的发展纲领和顶层设计,提出力争到2025年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2015年,我国仍处于工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仍将在中高速增长区间调整,但结构调整步伐将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活力将不断提升。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智能制造是解决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根本之路,还须不断深化改革,理顺市场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方能更快地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本报告对2014年工业、行业和区域发展特征进行梳理,也对2015年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重点工作等进行展望,并就国家重点区域、工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预研预判,尤其是首次对2014年全国工业百强县(市)进行了统计分析。第一次构建了由国际组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研究机构不同主体多方参与,从全国、区域到县(市)不同区域多层次分析,从宏观、环境、政策到行业不同环节相互印证的系统分析架构,希望为政府决策、行业引导和企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编者

201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