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吃草”的故事中反思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
——《出国,不出国》读后感
文/刘晶晶
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则报道:
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一个成了科学家,一个成了音乐家,因为两个孩子在童年期的不同兴趣,妈妈顺应并培养她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她,是一个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在中国没有哪个家长能当得起这个称呼,不是中国的家长没有这种能力,而是当前的社会和教育现状没有使中国家长成为教育家的条件。在中国学校的教育阶段,由于老师和家长过多地重视学生的在校成绩,而忽视其人格的健全,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导致孩子无论是人格还是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缺失。
表面上看来,没有比中国家长更关心子女教育的,但是实际上,中国的家长只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不惜花很多费用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却并不是教育的参与者,在北美,学校会要求家长参与到孩子学校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习,课外活动,都有家长参与的身影,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但在中国的教育系统,只看到知识而忽略了人的培养,而在北美,一年级的第一课是思想品德课,首先教学生怎么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而切入点就是品格教育的六大支柱:关爱、尊重、责任、公平、值得信任、公民责任。老师会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通过指导孩子的言行举止来不断的引导孩子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
在做留学之前,曾经做过一段时间一对一课外辅导的顾问,每一次都会对学生做一个学习兴趣和和知识点漏洞的测试,令人悲哀的是,在做过的学生中,很少有学生对学习有兴趣,而厌恶学习的孩子倒是比比皆是,甚至有的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厌学的情绪,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可以说很难培养出人才。
这两种教育下出来的孩子自然不同,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一次国际学校的交流活动中,中国孩子和远道而来的美国孩子玩了一次友好的友谊赛,原以为问答比赛中国孩子会占上风,但结果却让人唏嘘。比赛规则是各自分成两组,老师问一个问题两组抢先回答正确的得一分,错误的扣一分。
比赛开始了,老师问出来了第一个问题:“马为什么吃草?”翻译帮美国组翻译之后,Tom落落大方的举起了手。Tom是七年级的学生,最擅长的科目就是科学。他大方站起来回答了问题:“因为马的牙齿上排只有六颗,下排也只有六颗。口腔里分泌的唾液有侵蚀性,让马的牙齿带有酸性。因为有酸性所以马是咬不动带有丰富纤维的肉,所以马只能吃草。”精彩的答案让对面的中国组哑口无言,全场响起了掌声,美国组取得了第一分。剩下的几个问题美国组也以绝对的优势取胜,美国孩子在欢呼中国孩子一脸尴尬。
中国的孩子,课本知识可以学的很好,但是知识面较美国的孩子来说相差甚远。从懂事开始,北美的孩子在社区和家长的帮助下开始阅读各种画册、书籍,无论是学校还是社区,把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放在重中之重,在兴趣里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扩大知识面,而中国的学生,从上学开始,学习阅读都是为了考试做准备,即使有喜欢读书的孩子,也因为没有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引导,读的书鱼龙混杂,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也就是从阅读能力的培养开始,中国的学生就落后了一大步,我经常和家长说中国的基础教育相对于北美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学的知识很扎实,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国的学生从上学初始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中国的教育制度把孩子培养成了千篇一律的为了考试而学习的学生,而北美的教育首先是把公民教育放在首位,从小开始重点培养孩子的兴趣,轻松地学,反对施压,慢慢发现孩子的天赋和兴趣,顺应孩子的天性培养成各方面发展的人才。
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如果让他自己选择,相信大多数都会去北美接受教育,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出国留学的学生越来越趋于低龄化,因为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基础教育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关键教育,当然,有条件把孩子送去北美接受教育的还是少数,希望中国的教育家能越来越意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对中国的教育进行改革,让所有的中国学生能有一个快乐学习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