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墨竹河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到岗下乡

1976年11月3日,我被西藏自治区组织部分到拉萨地区。6日,拉萨市委组织部将我分配到市属墨竹工卡县。一同分到墨竹工卡县的,还有湖北农学院来的李尚南和上海师范大学来的王大犇。他俩都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像两个学究先生。

7日晚饭后,墨竹工卡县的马副书记(回族)乘奥斯汀吉普车来拉萨组织部接我们。我们顺着拉萨河南岸,在弯弯曲曲的沙土公路上行进。向上游行驶了一个多钟头,到达墨竹工卡县革委会驻地工卡区工卡乡(镇)时,天已黑透,县委办安排我们住进县委院内靠东边的招待所。

这里距离拉萨不到100公里,名为县城,还不如我们湖北老家的一个大湾子。县委大院里有十几排土木结构的平房,挂着小木牌的就是办公室,未挂牌的就是住家。据说这院落原来是当地一个贵族领主的庄园,靠东侧有一栋石块石片砌成的二层土木平顶小楼房,那是领主当年的“寝宫”,如今成了县委招待所。

在“寝宫”里住了刚好半个月,方知这领主的滋味并不太好受。臊气、膻气,弥漫整个空间,床上的被褥又黑又脏,而且还有虱子和臭虫。好在我们很快就分配了工作。同来的3个大学生中,我是学船舶机械制造的,李尚南是学农业的。10日定单位,我们两个湖北佬被分到农牧科。王大犇在上海师大是学地理的,被分到县城那所唯一的公办学校里,当教书先生去了。

到农牧科报到后,科里的同志们就向我们介绍农牧科和墨竹工卡县的基本情况。

我和李尚南来农牧科前,科里原有十八军老战士刘恩德科长、索朗旺堆副科长、阿旺美龙、强巴丹增、阿奈、和采(云南纳西族)、益西(女)、达娃(女)、采购员公觉等人。还有4位是短期援藏的,黑龙江来的两位兽医被分在兽医站,陕西来的两位水电技术员被分在水(利)电(力)队。农牧科下辖单位有苗圃、仓库、农试场(后称农科所)、兽医站、水电队、农(业)机(械)厂,代管单位有县水文站和县气象站。农牧科是全县管理农、牧、工、交、林、副、水利和电力的一个综合性大科。

墨竹工卡,一个诗意的名字。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工卡区(工卡乡),海拔在全县较低。墨竹工卡属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干燥,山上的植物较少,加之雨水的冲刷,形成裸露的、易碎的岩石层遍布四处。

墨竹工卡藏语意为“墨竹色青龙王居住的中间白地”,“龙王住的吉祥地”,是走川藏线进出拉萨的必经之地。从地图上看,全县地形恰如一只摊开的右手掌,指缝是山谷,河流从山谷向上延伸,县城位置是在掌心偏下的拉萨河与墨竹河交汇处、河南侧的一个冲积滩上,北面是开阔的拉萨河滩,南面是一座大山,川藏公路自东而西沿南山脚下穿城而过。

全县地处西藏中南部、拉萨河中上游的南侧,米拉山西侧。人口3.3万,面积55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有8.63万亩,草场面积有490万亩,林地面积有42万亩,辖6个区35个公社。整个县区在藏南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属拉萨河谷平原的一部分。境内山川相间,河谷环绕,草原广布,分布有多处温泉,平均海拔4000~5000米。

墨竹工卡县是西藏人口比较多的一个大县。由于地理原因,境内气候多变,自然灾害多而频繁。春秋之季多旱、早晚霜害;夏季常遭雷雨和冰雹袭击,干旱与洪涝极易成灾;漫长的冬季,干燥与风沙相伴;冬春之交,常受雪灾威胁。

拉萨河从这里静静流过,经济结构为半农半牧,农牧结合。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饲养牦牛、绵羊、山羊。

墨竹工卡县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境内有大小寺庙34座,以直贡寺最负盛名。墨竹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思金拉措,从这里静静流过,汇入拉萨河。德仲温泉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泉。县城西面的甲玛乡,既是藏王松赞干布的出生地,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的故乡。

14日下午,我们把托运来的行李从拉萨拉回到县招待所。20日,政府办就给我和李尚南两人安排了住房。

21日上午,刘科长安排藏族女科员益西给我当翻译,要我们先就近到工卡区老乡家里,去熟悉农村情况。

益西有40来岁,中等身材,前额上有条深横纹,皮肤较黑,稍胖。她把五颜六色的粗棉线与头发绕在一起,编成长辫子盘在头上,显得干净而漂亮。

这位阿佳(大姐)参加工作有20多年了,见多识广,说一口流利的汉话,是一个很合格的藏语“通司(翻译)”。

我俩出了县委大院,她带着我顺南山脚下的沙土公路往东边的塔巴公社走。我刚到西藏,第一次下乡,一切都很新鲜。益西走路不快不慢,说话声音不高不低。一路上,她不停地给我介绍当地藏族的风俗习惯,告诉我一些到老乡家里需要注意的事项。

她说:“你初来,一会儿到老乡家里去,要懂礼貌。进入老乡的屋里或帐房后,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有的老乡家里卫生不好,卡垫或座位上有尘土。但来客不要用手去拍打,拍打就是对主人不尊重。”

“当主人向你敬物品时,切记不要用单手去接。主人来给你倒酥油茶时,客人不必自行端喝,要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时,才用双手把茶碗接过来,并向前倾出,然后再喝,以表敬意。”

“敬青稞酒时,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客人必须先喝三口,每喝一口,敬酒者便给满上,喝第三口后,再满上喝干,这叫三口一杯。实在不能喝时,你一口也不要喝;喝了一口,就得陪大家一起,一直喝下去。实在不喝时,主人来向你敬酒的时候,你双手接过酒碗后,左手端碗,用右手无名指头在碗中沾点酒水,屈起大拇指弹一下,沾三次弹三下,表示一敬天,二敬地,三敬主人,然后把酒还给主人。”

“在吃饭方面,有喝不作响、食不满口、咬不出声、捡菜不越盘、忌将骨头扔于火中的规矩。”

“不得随便动手摸弄藏族人的头发和帽子。还忌在拴牛、拴马处和有牛马圈的地方大小便。藏族人家里有病人或者是妇女生小孩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上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块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藏族人反对吃骡、马、驴、狗肉,吃蛋不吃鸡,牧区和大部分农区人不吃鱼,以牛羊肉食为主。最大的禁忌是杀生,杀生专门有杀生的人。一般认为杀生的人是黑骨头,是下等人。如果你乱吃肉食或杀生,藏族人就会视你为异类,不会与你打交道。”

“骑马路遇寺院、玛尼堆、宝塔等,你必须下马,并牵着马从左往右绕行。”

益西很健谈,她也不嫌累,一直兴致勃勃地给我介绍着。看来西藏有很多与内地不同的风俗习惯,我要在这里长期工作,一定得高度注意尊重当地习俗,尽快掌握和熟悉,以免出错,影响不好。

一边听介绍一边走,倒一点也不觉得累。不知不觉,一会儿工夫就走出好几里地。靠右边上山坡不远,就到了川藏公路南边塔巴公社的一个小村子里。

刚才在路上,光集中精力注意听益西谈话去了,这时才发现,我俩往右转过了工卡山嘴,已经拐进了长长的墨竹河谷地带了。这里只能看到墨竹河谷,看不见县城驻地工卡村。东北面的墨竹河谷地带比拉萨河谷窄多了,河谷中有大片的沼泽草地,谷中还有一丛丛高低不等的沙棘树林。大概是冬天的原因,南北山上也是光秃秃的黄色荒坡,看不到有什么乔木、灌木和植被。

益西与这里的老乡们都很熟悉,在小院门口,她把我介绍给村里的人们。藏胞听了她的介绍,都很有礼貌地脱帽,把帽子压在胸前,对我弯腰鞠躬。也有人合掌与鞠躬并用,对我弯腰点头,边鞠躬点头边说:“小熊格啦,亚古都,恰呸啦,休登加!”

我不懂是什么意思,看看益西,然后也向他们点点头以示回应。

益西翻译说:“他们把你当成了贵宾,表示欢迎你,这都是当地的习俗。‘格啦’是‘老师’,‘亚古都’是‘好’,‘恰呸啦’是‘请进来’,‘休登加’是‘请坐’。这些都是藏话里的日常用语,你要尽快记住。”

我点了点头,说:“我记住了。”

进到屋里,好客的藏胞有人忙着烧砖茶,准备打酥油茶。有人来敬酒。我本来就爱喝酒,在进藏路上也多次听说过青稞酒。

这是我进藏后第一次见到青稞酒,很好奇,心想,品尝一下看看,青稞酒到底是什么味儿?于是就按三口一杯的规矩,喝上三口,干了一杯。敬酒者就站在我的旁边等着,殷勤地又给满上。

这酒度数不高,从缸里打出来不热就喝,有股凉水味儿。我们大别山老米酒都是烧热了再喝,我对大冬天喝冷酒不习惯。喝了两杯,就不想喝了。谁知道这时一位阿佳拿出一只镶银大木碗,碗边上还抹上了一块酥油,倒满酒,弯着腰,笑容满面地用双手向我敬了上来,还说:“小熊格啦,恰西!”

我看看益西说:“我不能再喝了。”

益西说:“主人用银碗敬酒,是很敬重你,你必须得喝。‘恰西’,是藏话中的敬语,就是‘请你喝’。”

无奈,只好又三口一杯地连干了两大杯。实在喝不下去了。我说:“土其其(谢谢)!我真的不能再喝了。”

益西对主人们说:“行啦,小熊格啦刚来才几天,还不太适应高原气候,今天不要再喝了,下次再来喝吧。”

见益西这样说,主人们只好作罢。

我说:“休息得差不多了,我们不如还是先到农户家去看看吧。”

益西说:“这里有座历史很久的土窑,出产陶制产品,我们先去看看,然后再去走访农户好吧?”

我说:“好的,先去看窑厂。”

土窑厂设备十分简陋,工人们用脚踩旋转模具,用手在模具上糊泥,半干后脱模,形状不规则,成品很粗糙。

益西问我怎么样,我说:“设备太简陋,要改进才能出好产品,提高生产力。这事以后再说吧。”

出了土窑厂,我们又去走访了几家农户。

这里是农区,社员们给我们提的问题主要是种子、防霜和抗冰雹等问题。我注意到,虽然毛主席去世了,但农民们家家还都挂着毛主席的像,将毛主席当成神来供奉。藏胞翻身后的日子都过得很不错,农民劳力的人平均月收入有100多元,比我的工资还高得多。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西藏一个月工资才54元钱。

回到来时的屋里,喝了几杯酥油茶,我俩付了2元酥油茶钱,就告辞往回返。

在路上,益西问我:“青稞酒好不好喝?”

我说:“没有我家乡的老米酒好喝,喝凉的我也不习惯。”

她说:“你们的米酒是用熟米做的,青稞酒不经蒸馏,是近似黄酒的水酒,一般只有15度~20度,很有营养。青稞酒也分头道、二道、三道,要数头道酒度数最高,好喝些。喝长了你就会习惯的。”又问我说,“酥油茶怎么样?好喝吗?”

我说:“还行,就是有股膻气味,不好闻。”

她说:“我们这里平时蔬菜少,砖茶中有丰富的营养,酥油是从牛羊奶中分离提炼出来的奶油,喝酥油茶等于是补充蔬菜和奶的成分,有益身体健康。在西藏工作,你要学会喝才行。”

我说:“好的,我会慢慢适应的。”

她又向我介绍了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群众的不同称呼,我都一一记住了。

第一次下乡,学到和了解到的东西真不少。

没几天,重建农牧科计委党支部,这是我们科“文化大革命”后的第一次组织生活。到会的党员有:农牧科科长刘恩德、革委会副主任向英华、计委主任宫新玉,这三位都是十八军老战士;还有援藏兽医孙国祯,兽医站站长任珠(藏族),农机厂工人高金生、张辉福(这二人是退伍军人),以及我和李尚南。

在会上,我就被选为农牧科计委党支部组织委员和党代表,定为人大代表,准备参加12月22日召开的中共墨竹工卡县第二次党代会和翌年1月份要召开的人代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