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育的反思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 管理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提升经理人的理论素养

中国大多数或绝大多数的管理学家,谈的都是资源配置方式和“技术和经济的组织过程”。这是经济学的内容,见物不见人,只是换了一种说法而已,这说法就是“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

管理学更应该谈的是“社会和心理的组织过程”,怎么让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人愿意这样被组织,愿意协同起来。从单个经理人到经理人阶层,愿意协同起来去谋求更大的效率,这是管理学的基本命题。

进而,如何使他们愿意用同样的资源,利用环境中的机会,去谋求更大的价值创造能力。自觉自愿维护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分工,形成或组建成新的盈利模式或商业模式。

换言之,如何使他们愿以自身的觉悟和力量,去谋求和获取组织起来的价值,使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成为经理阶层的内生力量及工具,而不是外在赋予他们的一种要求。这是组织与管理的基本命题。

德鲁克说,管理者的有效性在于自身,在于自身的有效性,在于自身深入持久的思考。自身的有效性围绕着三项任务展开:一是使现有系统的绩效最大化;二是经过有效的资源配置,产生不一样的价值创造能力;三是培养和发掘组织未来所需的人才队伍。

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有三句话值得我们记住: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这就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搭班子”是前提条件,其他的事情都交给班子成员去做,包括确定战略、确定盈利模式或资源配置方式。班子成员或经理人阶层不是来执行战略的,而是来制定战略的,唯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个班子成员的积极性。这是组织与管理的起点。

我所看到的经理人员,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的经理人员,缺少的是企业家精神。在他们看来,老板及其背后的资本所有者是企业家,他们只是打工者。打工者的心态大家都知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大学的管理学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家缺位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各级经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职业生涯、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换言之,企业家以经营好一家企业为自己的能事。企业的发展是经理人的发展,企业的成功是经理人的成功。这样就把经理人的职能及其深入持久的思考落到了实处。

企业老板或企业的业主,以及背后的资本所有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自己成为企业家,要么让经理人成为企业家。不能既当老板又当业主,扮演监督者或监工的角色,排斥每个经理人的自由意志及其个人长处或天赋。不能让每个经理人为老板的自由意志打工或卖命。这种自由意志往往表现为挣钱,挣更多的钱。这是组织与管理的起点或基本命题。

这样我们就能解释,为什么中国的很多经理人都是工具的崇拜者,而不是思想者和思想崇拜者。与此相联系的是,我们的管理学教育越来越偏向于工具和方法,不强调思想和思考,不强调理论的素养和读书的习惯。

当年,IBM公司完成了从0到1的过程之后,就开始停止思考了。后来进入公司的人差不多也都是打工者,除了完成业绩指标以外,什么都不想。按照德鲁克的说法,IBM公司整整停止思考30年。直到后来,IBM公司真正成了公众企业,经理人才开动脑子当家做主,使之获得了新生。

管理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提高未来经理人员的理论素养,让他们学会思考和思想,并使他们成为思考和思想的实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