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新算法:用人工智能解读时间、幸运与财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5 自由的牢狱——正因为自由人类才遵守规律

从数学角度定义熵的,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

在肉眼可见的宏观世界背后,存在一个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原子世界)。在这个微观世界中,有无数个原子在以惊人的速度反复地运动和碰撞。乍一看物质在宏观上没什么变化,微观上却在反复变化着。但是,不管怎么组合,不断变化的无数微观状态(分子、原子的位置和移动速度)与宏观状态下的物质都是一样的。

玻尔兹曼在不改变温度和压力等宏观性质的情况下,计算微观状态下可能出现的组合数量,将其总数的对数作为熵的数学定义S=klogW——译者注。这就是有名的玻尔兹曼公式,它还被刻在了维也纳玻尔兹曼的墓碑上。

这意味着,在不改变宏观状态的情况下,可以实现的微观状态有很多。这与熵大的状态相对应,并且与将熵视作“自由”尺度的理解完全一致。

对于人类活动的熵,也可以直接用这个方法来定义。以人1分钟的活动次数表示人的微观状态,在一段期间内,计算微观状态的组合总数,然后取对数,就可以定义人类的熵了。这表示了人类活动的自由度和不受束缚的程度。

假设我们身处全天被强制重复同一机械工作的状况。此时人的行动可选的状态组合数较少,熵变低,即变成不自由的状态。

如果我们每隔1分钟用掷骰子来改变行动的话会怎样呢?由于受到每隔1分钟就要改变行动的限制,结果接近均匀的随机状态,也就是非自由状态,熵变低。而所谓熵大的状态,指的是从所有的限制中解放出来的自由状态。这实际上就是U分布表示的状态。

我们这样定义人类活动的熵,并逐渐延长时间的话,熵也会逐渐增加。

熵会自然而然地增加,意味着在自然规律的推动下,我们和宇宙从各种各样的限制中解放出来,走向自由。

然而,讽刺的是,自由伴随着代价。一直处于自由状态,反而会受到限制。

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凭《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和《毛毛》名满天下,他在作品中提到了一个“自由监狱”,讲述了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逐渐成为折磨自己的限制的故事。

虽然状况各异,但是一般来说,对自由的认可意味着控制难度的提高。而难以控制的后果,就是人的“活动效率”受限。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因为自由,人无法把时间100%花在一项活动上,从而也会限制业务生产力和时间利用方法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