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大纲解读

本章测查应试人员是否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和特点,产业结构的划分方法和影响因素,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含义和方式,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战略和指导思想。

1.社会主义再生产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2.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方法,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产业结构的优化。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4.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经济增长方式及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考点精讲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

考点一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内容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还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考点二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社会主义再生产是在经济发展基础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再生产,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典型特征就是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外延的扩大再生产是指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生产规模。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则是指依靠技术进步、改善生产要素的质量以及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来扩大生产的规模。在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时,一般都伴随着技术进步和使用更先进的生产要素;而在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时,一般也同时需要扩大生产规模或新建企业。

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国情,应当把扩大再生产的立足点转移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道路上,生产出尽可能多的质量高、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考点三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划分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及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况,是国民经济结构的一个基本方面。

经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个。

(1)两大部类分类法,即把整个社会生产归纳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

(2)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是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的简称,三次产业分类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

(3)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根据不同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例6-1】 对产业的分类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和标准,经常采用的分类方法是( )。(2015年多选题)

A.两大部类分类法

B.三次产业分类法

C.投资分类法

D.消费结构分类法

E.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解析】ABE 本题考查产业分类的方法。两大部类分类法把整个社会生产归纳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三次产业分类法把产业划分为第一、二、三次产业;根据不同的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例6-2】 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的产业分类方法是( )。(2015年单选题)

A.两大部类分类法

B.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

C.企业规模分类法

D.三次产业分类法

【解析】D 三次产业分类法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状况和相互关系,因此,该分类法对于我们全面认识和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发展,重视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有着积极的意义。

考点四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2)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和经济技术资源两大类。

(3)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4)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5)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6)产业间关联方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例6-3】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 )。(2015年多选题)

A.消费结构

B.资源结构

C.科学技术进步

D.生产要素密度程度

E.产业间关联方式

【解析】ABCE 本题考查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消费结构、资源结构、投资结构、科学技术进步、劳动力素质和数量、产业间关联方式。可根据生产要素密度程度对产业进行分类。

考点五 产业结构的优化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间建立起最佳的结构和最优的比例关系。它是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它能有效消除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从而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它能在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得到实现,从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比例关系不合理的低级现象,这突出表现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不协调;产业发展在低水平上重复等方面。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短期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运行均衡,长期目标则是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途径为: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调整;②选准主导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强化基础产业。

【例6-4】 关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2014年单选题)

A.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都能按照统一速度发展

B.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之间建立起最佳的结构和最优的比例关系

C.国民经济中基础产业得到优先发展

D.国民经济中战略产业优先发展

【解析】B 产业结构的优化,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间建立起最佳的结构和最优的比例关系。它是社会再生产顺利实现的条件,它能有效消除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从而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它能在物质上保证国民收入中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得到实现,从而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目标的途径为:①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转换机制,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市场机制、宏观调控的作用,推动产业发展和调整;②选准主导产业,培育战略产业,强化基础产业。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考点六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1)国民生产总值(GNP),又称国民总收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重复计算因素,只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新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它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的价值,只计算国民经济各部门以货币表现的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国内生产总值能较全面地反映一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和实力。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在于,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企业和本国公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所有企业和所有人员(包括本国、外国的企业及成员)在本国境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

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可通过下列公式表示: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例6-5】 采用“总产出减中间投入”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是( )。(2016年单选题)

A.收入法

B.生产法

C.支出法

D.平衡法

【解析】B 生产法的计算方法即总产出减中间投入。

【例6-6】 下列经济指标中,作为国民收入来源和国民收入分配起点的是( )。(2015年单选题)

A.企业利润总额

B.国内生产总值

C.国家财政收入

D.工农业生产总值

【解析】B 目前,世界各国更加普遍地使用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指标,往往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的来源,也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

【例6-7】 在计算GNP指标时,是以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为原则,即( )。(2014年单选题)

A.只计算国内常住居民的劳动成果

B.不计算出口商品和劳务

C.进口的商品和劳务也应计算在内

D.不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均计算在内

【解析】D GNP即国民生产总值,包括本国企业和本国公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

2.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作为一种分配关系,其性质和形式是由社会生产方式,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由于社会主义国民收入是由物质生产部门创造出来的,因此,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与物质生产有直接联系的成员中进行的。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形成国家集中的纯收入、企业收入和生产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三部分,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

3.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还要进行再分配。通过再分配形成的收入,称为派生收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之所以必须进行再次分配,有下列原因:①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治安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需要;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③设立社会保障基金;④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有:①国家财政收支。②银行信贷。信贷作为对社会主义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手段,有两个方面:一是存贷款活动本身,二是差别利率。③劳务费用的支付。④价格体系。

考点七 社会主义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1.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

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消费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为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的。消费基金由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部分所构成。

【例6-8】 消费基金主要用于( )。(2014年单选题)

A.基本建设

B.社会福利

C.个人消费

D.国库储备

【解析】C 消费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为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消费基金由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两部分所构成。社会消费基金分为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三个部分。个人消费基金包括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基金。消费基金中,个人消费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的比例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制约。

2.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社会主义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的作用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但同时,在国民收入总量中,积累与消费此长彼消,相互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就是要安排两者的最优比例,既要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以维护人民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又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以保证劳动者的个人利益和当前利益。

3.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关系,总的来说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方针,要求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兼顾积累与消费,使积累基金要能保证进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消费基金要能保证劳动者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比例,必须同国民收入中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比例相适应。

(3)正确安排积累基金内部的生产性积累和非生产性积累的关系。

(4)正确安排消费基金中社会消费基金和个人消费基金的比例。

【例6-9】 社会积累基金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2014年单选题)

A.社会保障基金

B.扩大生产基金

C.国家管理基金

D.社会后备基金

【解析】B 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消费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用来满足劳动者个人消费及社会消费的那部分资金,它的实物形式为一年内用于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的消费资料总和。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的。其中扩大生产基金是积累基金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考点八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1.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社会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和福利而提供物质帮助的各项措施的统称。内容包括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

2.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完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资金来源多渠道,待遇结构多层次,保障方式多形式,管理体制法制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项目,开展多种类的社会保险;

(2)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

(3)加强社会保障立法,使社会保障法制化;

(4)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

(5)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

3.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社会生产,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

(2)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3)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

(4)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考点九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总是同数量扩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益的提高等而引起的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实现经济增长一般包括以下两层含义:一是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是增加的;二是人均占有的商品和劳务也是增加的。

2.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不仅是指一般的经济增长,而且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程度等在内的各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其中最基本、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因为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但是,有经济增长并非一定就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并不构成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

【例6-10】 主要依靠增加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社会产品产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称为( )。(2016年单选题)

A.集约型增长

B.资本积累型增长

C.粗放型增长

D.劳动密集型增长

【解析】C 粗放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社会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考点十 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劳动、资本、土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种基本要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经济制度也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从经营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类型。粗放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社会产品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社会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经济增长方式是与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在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条件下,一般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则集约型所占的比重会随之不断提高,并逐步占据主体地位。因此,任何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都会存在一个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

我国在现阶段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客观必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不仅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也是进一步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为:第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加速科技进步和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第三,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四,实施资源节约型发展战略;第五,通过完善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区域经济政策,充分应用有关经济杠杆,以及健全法制等途径,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综合配套的政策和法制环境。

考点十一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决策体系,包括在一个相对较长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等方面的决策。与一般的经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征。

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对较长时期内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中占主导地位,对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期和短期目标的依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依据物质生产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其次要依据本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再次要充分考虑到需要和可能,具有可行性。

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正确制定现阶段的战略目标、战略阶段和战略重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状况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考点十二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了“五个统筹”的任务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八个统筹”,即在上述五个统筹外,再加上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与集体、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之间的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又进一步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行了集中概括。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鲜明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发展要最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上,而不应单纯以GDP的增长作为评价经济发展和各级政府政绩的唯一标准,而应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的切实提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三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四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当前,我国应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在做好各项统筹工作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处理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做出了精辟的概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根据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在注重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作用的条件下,加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做好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二是建立健全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机制,提高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能力;三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四是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同步自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是( )。

A.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B.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C.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

D.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支出

2.社会保障是通过( )所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A.社会捐助

B.社会成员互助

C.国民收入再分配

D.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3.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积累基金的是( )。

A.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B.社会消费基金

C.国家管理基金

D.劳动报酬基金

4.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通过( )共同负担和筹集社会保险费,使劳动者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

A.政府和个人

B.政府和企业

C.企业和个人

D.政府、企业、个人

5.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的产业是( )。

A.战略产业

B.基础产业

C.主导产业

D.高科技产业

6.目前,世界各国普遍把( )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生产总值

C.国民收入

D.国民生产净值

7.在计算GNP指标时,是以本国常住居民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为原则,即( )。

A.只计算国内常住居民的劳动成果

B.不计算出口商品和劳务

C.进口的商品和劳务也应计算在内

D.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均计算在内

8.我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根本出路是( )。

A.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B.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含量

C.加快基础工业的发展

D.振兴支柱产业

9.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 )部分。

A.生产资金

B.储备基金

C.消费资金

D.扩大再生产基金

二、多项选择题

1.按三次产业分类法,以下各产业部门中属于第二产业的是( )。

A.采掘工业

B.建筑业

C.房地产业

D.交通运输业

E.邮电通信业

2.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 )。

A.消费结构

B.生产要素密集程度

C.资源结构

D.投资结构

E.科学技术

3.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分配的主要原因是( )。

A.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B.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需要

C.满足物质生产部门扩大再生产的需要

D.建立社会保障基金

E.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4.下列各项中,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途径的是( )。

A.价格体系

B.国家财政收支

C.工业企业向职工发放奖金

D.银行信贷

E.服务行业的企业支付职工工资

5.经济发展目标是指在较长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通常是用( )指标来表示的。

A.就业率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

C.按劳分配的贯彻程度

D.人均预期寿命

E.教育普及率

6.社会消费基金分为( )。

A.国家管理基金

B.文教卫生基金

C.社会保障基金

D.社会后备基金

E.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

7.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为( )。

A.有利于保证人民基本生活和社会安定

B.有利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C.有利于政府精简机构和减轻负担

D.有利于引导合理消费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E.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8.下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B.“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C.“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D.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E.健全的财税体制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同步自测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B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所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2.【解析】C进行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之一就是设立社会保障基金。

3.【解析】A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积累基金由扩大生产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和社会后备基金三部分构成。

4.【解析】D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企业、个人共同负担和筹集社会保险费,使劳动者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以社会保险基金的形式,用于养老、医疗、失业,以及防止各种意外事故,从而使劳动者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化。同时,有一部分暂时不使用的社会保险基金,可以转化为投资,用于发展建设。

5.【解析】A战略产业是指反映世界新技术革命成果,能在将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向高度优化演进的产业。它目前包括生物技术、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产业等。这些产业代表着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必须及早培育,为将来主导产业转换打下良好基础。

6.【解析】A目前,世界各国更加普遍地使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总量指标,往往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收入的来源,也作为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

7.【解析】D GNP即国民生产总值,包括本国企业和本国公民在国内、国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

8.【解析】B集约型增长是指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数量和提高产品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因而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需要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含量。

9.【解析】A积累基金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主要用作追加的生产资金部分,它的物质形式是一年内新增加的生产资料总量。

二、多项选择题

1.【解析】AB第一产业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和煤气;第三产业为服务业,可分为流通部门(商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等)和服务部门(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旅游业、技术信息服务业)两个部分。

2.【解析】ACDE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消费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资源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投资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科学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产业间关联方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3.【解析】ABDE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必须进行再次分配的原因:①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治安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的劳动者劳动报酬的需要;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③设立社会保障基金;④建立社会后备基金,应付各种突然事故和自然灾害。

4.【解析】ABDE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有:①国家财政收支;②银行信贷;③劳务费用的支付;④价格体系。工业企业向职工发放奖金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形式之一。

5.【解析】ABDE经济发展目标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表示,同时还可以用劳动生产率、人均主要产品占有量、人均预期寿命、死亡率、就业率、人均收入、人均居住面积、教育普及率、人口增长率等经济、社会指标来具体表示。

6.【解析】ABC社会消费基金分为国家管理基金、文教卫生基金、社会保障基金三个部分。社会后备基金、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基金都属于积累基金。

7.【解析】ABCD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和意义表现在ABCD四项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的工作。

8.【解析】ABCD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