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语文的个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课堂应是学生展示才华与个性的舞台

“我心目中的课堂是最美的,在这里,没有拾人牙慧、没有唯唯诺诺、没有平庸无奇;在这里,我们固有的灵性得以迸发,原始的诗性得以生长,潜具的悟性得以唤醒;在这里,一粒不起眼的砂石也能长成无价的珍珠,一颗小小的芥子也会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摘自一个学生的日记

学生对理想课堂的真情呼唤,促使我们对课堂进行深刻的反思。反思需从课堂里的实践形式——课堂教学开始,以课堂教学反观课堂这个时空舞台上,到底是谁在扮演着主角。

课堂教学的两度“变脸”

回顾以往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一直是课堂的主宰。教师“一言而为天下法”,面对闪耀着绚烂个性光彩的学生群体,教师置若罔闻,在他们的眼中,学生是具有同等知识底线的产品。在这样的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根据教案、教参、教学设计的固有程序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所谓的语文教学,就只剩下了语、修、逻、文知识线这一骨架和时代背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等几块肌肉。三段教学法、八段教学法盛行,课堂成为了限制学生个性发展的温床。语文教学没有了血、没有了活力,成了名副其实的教育木乃伊,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填鸭式”阶段即灌输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和学生日益滋长的个性要求,启发式教学应运而生。这本来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可惜的是,教师仍然没有摆脱“课堂霸权主义”的印记,启发式教学只是换汤不换药的美丽外衣,“教师中心主义”、“教师霸权主义”使得课堂中的启发仅由教师一人完成,“满堂灌”被“满堂问”取代。教师依次抛出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答案与问题环环相扣,密不透风,成了禁锢学生思想的铁桶阵。这种回答犹如火车行驶在铁轨上,不得越雷池一步,于是在一次次的发问、一次次的回答和一次次的纠正中,学生成了教师思想和教参答案堂而皇之的复述者,复述完毕,学生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理解的权利就被教师用“美丽光环”下的启发轻描淡写地扼杀了,这就是启发式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从“填鸭式”到“启发式”的两度“变脸”,没有改变课堂的实质,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非主体、无地位、任人宰割,即使学生被置于貌似主体的地位上,但实质上执行的还是老师的意图,学生依然没有摆脱“奴隶”、“傀儡”的尴尬境地。在这两种教学行为的演变中,学生一直处于被禁锢和受压抑的阶段,始终没有走上前台去展现自己的才华和个性,说到底,这种课堂不是学生自我展现的舞台。

课堂的真正含义

真正的课堂是什么?也就是,课堂的真正实质是什么?这是教学方法论的首要问题,只有辨明这个问题,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正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常意义上说,课堂是教学的场所,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地方。从哲学层面来看,它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是教与学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的统一。

课堂既然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地方,就不能只看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更何况教师的教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由此,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应该得到凸显。从时空观来看,在课堂这个时空里教师虽然也会得到发展,但是教师的发展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发展的主体还是学生。从教与学的矛盾来看,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教服从于学。从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来看,学生的发展虽然离不开外部的环境及教师等媒介因素,但发展的内因和主体应是学生,课堂应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舞台。再从发展的角度和课堂承担的使命来看,它应是培养人、发展人、提升人的地方,学生在课堂里,获得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心智,获得提升和发展的主体依然是学生而非其他。

因此,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应该让学生在这里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与才华。“填鸭式”、“启发式”教学都严重偏离了课堂的这个实质。

让课堂实现其真正含义

如果要在真正意义上回归课堂的本质,应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尊重学生精神生命的主宰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生命,在生命体这个质的基础上都有一个独立的精神生命,躯体是可以征服的,但精神是无法征服的。教育是对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干预,但是干预不应以否认人的主体性为特征,而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主宰自己,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认识、学习,不是用教师的认识去代替学生的认识,而是用教师的认识作为范例或引子去开启学生深层的认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强加的知识不仅难以成为学生的知识,还可能成为偏见”(郭思乐语),长此以往的灌输,就会使学生失去深刻的思考和敏锐的灵气,就会遮蔽学生才气的灵光和泯灭学生斑斓多姿的个性。

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让学生主宰自己,能与老师平等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能对传统的看法和权威的定论进行大胆的颠覆和解构,有思想的飞翔和生命力的舒张;让学生有丰满的个性,能“我思故我在”,说自己所想,写自己所思;让学生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经典拥抱、与创造撞击;让学生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并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质疑、问难、交流、合作、批判、评价、反思、总结、想象、联想……像一条河在课堂上经久不息地流淌。

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创造出理想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应是教师引领学生去采摘一路美丽的风景和获得幸福的体验,学生浑身上下都酣畅淋漓、妙不可言;理想的课堂,应该洋溢着人文的光辉和理性的阳光,令人心驰神往、悠哉游哉;理想的课堂,不再是复制的作坊,而是创造的乐园,充满温馨、生趣和美感;理想的课堂应该闪耀着学生生命创造的光辉,迸发着学生才华逼人的光芒,展现着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