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形象:全球最大经济体
从互联网搜索行为来看,中美经济无疑存在十分巨大的强相关关系,日本、欧洲与印度等紧随其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经济与美国科技、总统大选(政治影响)等也存在很大的相关。
图4:从互联网搜索行为来看“美国经济”的强相关关系
中美是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虽然多有摩擦但合作从未中断,“中美经济实力对比”、“中美经济关系发展”等问题也是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从网络报道和资料上看,国内外媒体和网民对中美经济形象的认知不完全,但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
前不久,据美国盖洛普公司一项民调结果显示,50%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37%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是全球经济的领头羊。在翻阅盖洛普的历史调查数据后发现,在2008年,美国有民众已经开始倾向于认为中国才是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不过优势并不明显。而在我国媒体的报道中,对于美国经济走势也出现忧虑情绪。不过有部分网民认为,美国经济或继续陷入“失落”中,但中国赶超美国仍需要时间。
此外,还有媒体将美国大选与中美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新浪专栏报道称:“中美关系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可能需要准备好应对中美经济关系的局部恶化。”贸易问题经常成为矛盾焦点。今天的美国企业巨头比尔·盖茨、扎克伯格、“股神”巴菲特、报业巨头默多克等,在中国收获了大量的粉丝和关注者。
(一)美国经济地理与走势
1.“咆哮的二十年代”与“地狱的十年”
美元、美联储、“大萧条”、世界印钞机、“金融帝国”华尔街……美国历史虽然不长,但是美国经济的发展史却是一波三折。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美国曾多次抓住机遇成就了经济的黄金时代,也曾出现过影响巨大的经济危机。
20世纪初美国经济爆炸性增长,并且凭借工业的批量生产化和社会上盛行的消费主义文化成长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咆哮的二十年代”。《了不起的盖茨比》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咆哮的二十年代”这一名词也曾在香奈儿传记中多次出现。不过,由于经济的爆炸性增长,疯狂的投机行为与炒作造成了经济泡沫,也为30年代的大萧条埋下了伏笔。直至20世纪40年代早期,受益于二战的影响,美国才成功摆脱了大萧条的阴影。
美国《时代》周刊曾以“地狱十年”为本国的“零零年代”做了总结,文章中说道:“对美国人来说,21世纪的头十年可能是二战以后最沮丧、失意的十年”。此外,英国《独立报》则以“毁灭的十年”、“漂移的十年”作为关键词。
而面对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局势的变化,中国积极加入美欧日等国家主导的世贸组织WTO,融合和推动全球化的发展,迎接了巨大挑战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基于各种原因,世界发达经济体发展中也面临动力不足、增长放缓的问题,全球经济是否能恢复强劲动力复苏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热点。
比如有股吧网友2015年10月发帖称:“TPP签订表示美国不带中国玩WTO了,另起炉灶了。中国想加入TPP没准又是十年的艰难谈判,对中国经济是个大利空!”网上也出现了不少批评美国TPP的声音。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份任职后就宣布美国退出TPP,让人大呼剧情反转之快超乎想象。
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称:“无论其余11个成员国上周六出席TPP领导人会议时如何大力声援,承诺要在国内寻求支持尽快核准TPP,但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的一句话,TPP也就没戏唱了。”文章也表达了一些不解:“一边厢,中国大力支持推动RCEP,秘鲁和智利等TPP成员国已表示有意加入RCEP的谈判;另一边厢,美国却誓言退出TPP。这也难怪美国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戏谑美国正在把国际贸易的主导权拱手相让给中国。也有人大做文章称美国退出TPP,日本和新加坡成为两大输家。”实际上,无论是什么样的贸易体系和规则,只要尊重平等,公平合理地参与,最大化地避免贸易保护主义,增强资源禀赋和经贸金融流通,就一定能为改善本国、地区乃至全球经济提供助力。
2.美国经济学地理与发展启示
在美国,各地区经济活动重心不一。例如:纽约是金融、出版、广播和广告等行业的中心;洛杉矶是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中心;旧金山湾区和太平洋沿岸西北地区是技术开发中心;中西部是制造业和重工业中心,底特律是著名的汽车城,芝加哥是该地区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东南部以医药研究、旅游业和建材业为主要产业。
美国本土还拥有众多国际知名的品牌,例如,为广大中国网民熟知的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星巴克、通用等。此外,据《解放日报》报道称,美国正在全方位打造本国经济,以增强对全球企业与资金的吸引力。手段包括制造贸易壁垒、监管全球金融机构、监管全球主要公司、增强自身吸引力、改变经济模式等。
谈起美国本土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变化,不仅给美国不同历史时期带来新希望,也从一定程度上启发中国和全球各国经济的发展思路。比如,不少经济学专家关注到,“罗斯福新政”、“里根经济学”,这些美国经济史的重要内容,正与我国当前正热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不少经验参照的价值,可以带给我们很多启发。
有专家认为,要有中国版的供给经济学来支撑中国的供给侧改革才行。经济学中的需求管理学派和供给学派,凯恩斯更多地强调由政府来创造有效需求,熊彼特更多地强调从供给端、从生产端的创新,首创了经济学创新概念。传统的需求侧有三驾马车,我国2016年第一季度消费增长10%,投资10%多一点。还有出口,这是三驾马车拉动需求。也有人说,供给侧有四大要素,一个是劳动力、资本、土地,还有一个是创新。
以美国为例,历史上有两次危机的应对,第一次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当时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依赖的经济学理论是凯恩斯主义,采取的对策是扩大有效需求。20世纪80年代美国出现了严重的滞胀,一方面经济停滞,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当时实施的是里根经济学,采用的经济学理论是供给学派,扩大供给来应对当时的危机。里根经济学有四大支柱,可归结为八个字:减税、松绑、借支、紧缩。从20世纪80年代罗纳德·里根的总统任期以来,美国增加了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运用,相对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并减少福利制度的规模,抛弃了自大萧条以来长期实行的、偏向干涉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也因此,美国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提供的服务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要少,降低国内的税赋,并更依赖于利伯维尔场(自由市场原则)和私营的慈善机构。纵使新自由主义所带来的经济宽松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好处,由这种经济制度衍生的财团垄断问题、不平等竞争问题,以及最低薪资问题仍一再成为社会的争议焦点,往往是国会选举与总统大选时期的争议话题之一。所以,有不少网友也提到,要回顾一下经济理论发展和美国的实践,但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也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而不同于美国特殊性的做法。
(二)美国华尔街金融风云
1.华尔街金融圈的那些事儿
美国金融创新是世界上最庞大、最具规模和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体系之一,成就了美国的巨大繁荣。但是物极必反,美国也在金融泡沫和“海啸”中遭遇过很大的挫折,给世界带来过多次危机,甚至至今都未能完全从阴霾中走出。
与此同时,美国的经济创新活力与其弊端集中体现在华尔街金融领域。自21世纪初的华尔街股市遭遇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冲击,在此之后的十年间,美国经济风波不断,先是美国能源巨头安然、美国第二大电信公司世界通信、办公设备公司施乐等涉嫌假账丑闻,之后,由于过度借贷及消费,连带造成房市泡沫导致经济濒临崩溃。
我国财经人士普遍关注的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subprime lending crisis),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从2007年8月开始,美联储做出反应,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以增加市场信心,美国股市也得以在高位维持,形势看来似乎不是很坏。然而,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被迫接管“两房”,以表明政府应对危机的决心。
次级房贷风暴令美国及整个世界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且美国金融与经济的威信一落千丈,并且以美元计算国际黄金和原油的地位等也被拿出来讨论。随后到2008年,美国次级房贷风暴演变成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金融海啸波及各国经济,令全球的金融业、房地产、汽车业、奢侈品等与民间实质消费的成长严重下跌,尤其是英美为首的发达国家。
网上有观点提到,目前美国经济已经逐渐进入“后金融海啸”时代,经济的模式与未来的重新检讨与改革正逐渐明朗,因大量印制钞票、地区局势变化等,不确定性依然相当高。尽管如此,但美国经济的分量仍是相当高。
财经图书《货币战争》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令人惊讶的图景。“谁是真正的世界首富?谁拥有美联储?谁在妖魔化黄金?”星云棋盘,波谲云诡的政治风波与经济危机中,“谁在翻云覆雨?”该书再现了300年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通过分析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如何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网络推荐语提出“以史为鉴,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金融市场,应该怎样迎敌?”在网络上有百万点击。
有网友认为,华尔街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如果美国股市持续动荡,任何银行都有倒闭的危机。世纪金融风暴改变了华尔街的制度和营业方式。连证券业金字塔顶端的投资银行都在华尔街消失,就是最明显的转变。未来几年,美国要全力对抗金融海啸引起的经济衰退,甚至大萧条,又要从房市泡沫中复苏过来,就在这个时候,大量美国人到了退休年龄又失掉了退休金。
提起后美国时代的新经济秩序,很多人立即想到欧元区会成为新的国际盟主,但眼下欧盟的经济、社会和难民等问题可能更严重。相比较而言,中国金融业在2008年金融海啸中,除了没有受到像欧洲那样的直接冲击之外,还得到了向外扩大影响力的机会。多家商业银行已经走向了欧美国家和世界上更广大的地区。中美在未来的金融领域仍有巨大的合作空间。
2.金融危机爆发与“占领华尔街”
2008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这次危机是由美国国内抵押贷款违约和法拍屋急剧增加所引发的金融危机。它对全球各地银行与金融市场产生了不良后果,导致美国银行和金融界的信用受损,进而引发了全球金融的动荡。
最终这一金融危机导致了千万普通人破产并导致了不可计数的人员失业。最后引发了全美年轻人对于美国金融体制的不满,进而走上街头抗议华尔街金融管制和监控失灵让国家的金融稳定遭受灾难,使他们蒙难。根据由金融危机调查委员发布的《金融危机调查报告》,金融机构过度借贷、高风险投资和缺乏透明使之走上危机之路。政府没有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也没有采取正确政策稳定金融市场。这使得一些美国人恼火,认为华尔街巨头的贪婪和自私导致了这场灾难。
金融危机在美国的爆发也引起了全球经济的衰退,传导面不断扩大。不仅美国金融业领域的国际声望受损,美国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监管不力也使其形象大打折扣。金融危机带来的是美国经济实力大幅度下挫,美国经济长时间地衰退,其金融监管体制受到了质疑。与此同时,中国在金融危机后的前几年,经济表现得较为乐观。网络上也就有了“后美国时代到来”和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广泛讨论,自然反映出的是两国国力的此消彼长,也是21世纪最为显著的变化。
就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阴影之下,“占领华尔街”(Occupy Wall Street)爆发。英国媒体BBC报道说,“占领华尔街是由人民在美国发动的争自由的运动,以2011年9月17日在纽约金融区安营扎寨为起始。”这场运动规模空前,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
“占领华尔街”运动是一连串主要发生在纽约市的年轻人群参与的集会活动,由加拿大反消费主义组织“广告克星”发起。在20世纪后期环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大公司濒临破产,导致美国等许多国家经济萎靡不振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广告克星”提议举行和平的集会活动以占领华尔街,以此来反抗目前的美国政治领袖在解决经济危机中不够有作为的表现。
活动最核心的诉求是要求总统奥巴马“组建一个总统委员会,以结束金钱对国会议员的影响”。导演麦可·摩尔说虽然这次抗议活动并不像其他国家发生的一样,不过这个抗议活动代表了美国人的各种要求,其基本普遍诉求就是对于政治腐败以及大商业公司和最富有的1%的富人在政策制定上享有的特权的反感。
行动于2011年9月17日开始,当日近一千名示威者进入纽约金融中心华尔街示威,警方更一度围起华尔街地标华尔街铜牛阻止示威者进入。活动的目标是要持续占领纽约市金融中心区的华尔街,以“反抗大公司的贪婪不公和社会的不平等”, “反对大公司影响美国政治”,以及“金钱和公司对民主、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对法律和政治的负面影响”。组织者试图通过占领该地以实现“尽可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之目的,具体要求在运动中逐渐产生。纽约警方2011年11月15日凌晨发起行动,对占领华尔街抗议者在祖科蒂公园搭建的营地实施强制清场。
维基百科词条称,占领华尔街运动是借鉴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 “在纽约华尔街点燃的、由另类领袖参与的、用共识主动性社区来取代政商合一政府的、全球社会变革运动的星星之火。”据报道,10月1日,类似的集会运动出现在了华盛顿特区、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波特兰、阿布奎基、坦帕、夏洛特、西雅图、丹佛和缅因州波特兰。后来,该运动已发展成“一起占领”(Occupy Together),蔓延至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各地,并于10月15日开始在全球各大城市串联响应。以及延续至今的土耳其、乌克兰和泰国等反对政商合一统治的、占领政府机构的行动,其影响空前广泛,引起各国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股神巴菲特
在网友看来,美国金融代表人物除了历任美联储主席一言一语都可能成为风向标以外,在中国互联网上更具代表性的美国金融家或曰金融大鳄的形象,则是“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股神”巴菲特。
索罗斯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大鳄”,这个称号也是媒体和网民对其最常用的称呼。他创立了量子基金,1992年成功狙击英镑被称为“打败了英格兰银行的人”,1997年,狙击泰铢及港元,引发亚洲金融风暴,确立其金融大鳄的地位,让很多中国普通人知道了这个名字。1998年索罗斯也曾进军香港狙击港币,但因为香港有内地撑腰,导致其铩羽而归。2012年又做空日元,大赚10多亿美元,到如今功成身退。
索罗斯曾说:“我是一个复杂的人,在世界一些地区,我以迫使英格兰银行屈服和使马来西亚人破产而出名,即作为投机者和魔鬼而出名。但在世界其他地区,我被视作‘开放社会’的捍卫者。”
网易曾有新闻专题说,事实上,慈善家长期以来都是索罗斯非常鲜明的标签,特别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这位低调的生意人通过开放社会基金会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公益项目。我国有专家评价:“这就是索罗斯,人们永远无法预料到他的下一步又会是什么,是高扬和平旗帜,还是又一次让世界震惊、民众遭殃的大地震,但是无论如何,他都是我们这个世界最伟大的投资家之一。”
与索罗斯的绰号“大鳄”相比,巴菲特的符号则更为励志,被国际公认为“股神”。沃伦·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
巴菲特还有一个吸睛的慈善活动就是“巴菲特午餐”,是和巴菲特在纽约知名的牛排馆共进午餐的活动。2000年起每年拍卖一次,并从2003年起转为网上拍卖。所得善款全部捐给美国慈善机构。巴菲特的竞标午餐在eBAY上拍卖,拍卖周期为6月21日至26日,中标者可带7位同伴与巴菲特在纽约知名的牛排馆共进午餐。这些人可以询问除了个股以外的任何问题。2016年6月,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刚刚结束,4名竞标者通过46次报价把价格抬高到了3456789美元,可见何等炙手可热,中国也有参与者。
据报道,2006年6月30日上午,一名网名为“快即是慢”的匿名人士以62.01万美元标价胜出。7月1日,美国《福布斯》网站披露,中标人为中国创业家、原步步高集团董事长段永平。2008年6月29日,国内知名私募投资人赵丹阳以211万美元拍下与股神巴菲特共进“天价午餐”,并于次年6月终于开吃。这顿午餐价格,几乎是过去8位所有共进午餐者的“餐价”总和。东方早报称,“巴菲特午餐”在经过2008年中国人赵丹阳“哄抬物价”之前,从来没像今年这样受到如此多国人的关注。
知乎网友“杨博理”称:“如果站在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巴菲特主要是赚自己国家经济发展的钱,而索罗斯是率领美国人去赚其他国家定价错误的钱。谁更像美国人的英雄,不言自明。”
美国金融投资界好像从来都不乏传奇人物。这方面有关华尔街的美国电影很多,大都获得较高的票房。比如,《大而不倒》(Too Big to Fall, 2011)、《安然:房间里最聪明的人》(Enron:The Smartest Guys in the Room,2005)、《华尔街:金钱永不眠》(Wall Street:Money Never Sleeps, 2010)、《利益风暴》(Margin Call,2011)、《颠倒乾坤》(Trading Places,1983)、《大空头》(The Big Short,2015)、《抢钱大作战》(Boilers Room,2000)、《监守自盗》(Inside Job,2010)、《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2013)、《华尔街》(Wall Street,1987)等都在中国获得大量观众。
(三)中美经济贸易与互联网产业
1.中美贸易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两国“买卖”往来日渐频繁。商务部数据显示,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6年的5196亿美元,38年间增长了211倍;中美服务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美方对华保持顺差。同时,中美双向投资迅猛增长,截至2016年年底,双向投资已累计超过1700亿美元。
如今,中美双方已互为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是全球向美国出口日常消费品和工业品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持有美债最多的国家。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上到机电商品、自动数据设备、汽车零配件,下到服装鞋帽等,已经被大量中国产品所覆盖。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联合牛津经济研究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美中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为美国创造了约260万个就业岗位,为美经济增长贡献了216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随着中国民众购买力提升,预计到2026年,美对华货物和服务出口将增至3690亿美元,到2050年将增至5200亿美元。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使美国物价水平降低了1~1.5个百分点。2015年典型的美国家庭年平均收入为5.65万美元,中美贸易可帮助这些家庭一年节省850美元以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曾在2017年1月表示,中美经贸关系是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本质是互利共赢。中美经贸合作“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方愿与美国新一届政府携手合作,继续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2.美国经济创新点:互联网源产地
科技创新特别是互联网创新和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成就了美国的巨大繁荣。二战以来,美国在计算机与互联网发展史上贡献至丰,包括二战中发明的计算机和初期的军事化应用,美国国防部创办的ARPA网曾是网络技术的先驱,再到今日以谷歌、微软、IBM、英特尔、苹果、惠普和戴尔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公司都为电脑和信息化领域做出了巨大的革新和贡献。
20世纪90年代,电脑及互联网的普及令美国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及全球科技的领先地位。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这场对人类来讲意义空前的信息技术革命,互联网成就了美国,把全世界的大量资金吸引到了美国,也成就了强势美元。美国也是这场信息技术革命的主要推动者。
但很快概念过热和投机行为导致了互联网概念的震荡和股灾。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泡沫开始破灭。经此一役,大概从2003年开始,美国互联网经济恢复较好的成长局面,进入有质量的增长阶段,互联网巨头开始在接下来的10余年中渐渐进入世界500强榜单的前列,互联网经济依然是最具有活跃度和推动力的经济力量。
今天美国五大科技公司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的市值早已超过2万亿,超过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与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持平,这也表明互联网领域不仅大而且强。互联网领域,中国是继美国之后互联网经济和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最为领先的国家,并且拥有最庞大的消费市场。从一路“跟跑”到“领跑”,我国互联网经济消费的升级会推动国家实施经济的结构性改革,如“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法律政策的出台与完善等。
在全球互联网企业排名前十的大公司中,美国企业占据6席,中国企业占据4席。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成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诞生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中兴、京东等一大批互联网企业或硬件供应商,甚至追上了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一些后发优势。
比如,电子商务因为我国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已经衍生出独具特色的模式与消费文化。2015年的“双11”电商购物节在我国如火如荼,我国经济一方面是买全球,一方面是卖全球。通过跨境网上电商来实现这种买卖。有媒体评论认为,中国在网络发展上最有可能“弯道超车”,实现网络强国。
中国互联网企业,有很多是在美国上市。在中国网民看来,这是中美在互联网发展方面一个重要的结合点和关注点。中美在互联网领域,有很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点。前不久网上热议的中国量子卫星发射升空,史上首次量子通信和空间科学实验也即将变为现实,也引起两国网民的广泛关注,我国在科技和通信等领域的巨大投入与创新成就,甚至让美国一些人士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