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金阅读:李斯用笔法浅识
原文: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后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
“夫用笔之法”,“夫”是发语词,无实际意义,“之”这里当的字讲,即用笔的方法,这是不难理解的。接下来“先急回、后疾下”是指笔在落笔之前,先在空中摇曳取势,作落笔的准备工作,书家所谓的“空中摇笔”是也。那么为什么要先空中摇笔呢?这正是王羲之所说:“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李斯把“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和用笔走势这个过程放在了空中摇笔去完成,其实都一样,李斯和王羲之都主张下笔以前先谋划好再下笔,就是王羲之说的“意在笔前,字居心后”,只要谋划好了,这个字的形状弄明白,然后落笔,落笔后如何行笔,当然也包括轻重快慢,来龙去脉,最后如何收笔。
李斯更进一步把“空中摇笔”打了个更形象的比喻:“如鹰望鹏逝”太好了,我们想鹰在捕捉动物的时候,在空中长时间盘旋,它不是盘旋着玩的,而是在观察猎物的动静,比方猎物会向哪个方向、以多快的速度将逃跑,地形如何,鹰以多大的速度,以什么角度,冲下后恰好能捕捉到猎物,是在谋划的,以保证能猎到猎物,这多像写字之前在空中摇笔,谋划字咋写一样啊!鹰捕猎物是不能重来的,那样猎物早都逃之夭夭了,写字也是这样的,是不能重改的,写啥样就啥样,因此叫“信之自然,不得重改”因为白纸上写黑字,没法更改,若改着再去重描就是做作了,不自然,难看,所以人们常说:“字是黑狗,越描越丑。”
“送脚若游鱼得水”,脚应为捺,捺的尾部要出一个饱满有力的尖,俗称捺脚,送脚就是出捺脚,我们知道捺古人也叫波,常说的“一波三折”,就是说写捺要有变化,变则活,活需变,写捺较充分地体现了用笔要善于变化。尤其古人称平捺叫捺的“游鱼势”,平捺正像鱼得水之后欢快地游动那样的灵活潇洒,这里李斯明说写捺,实则是说用笔要像写捺一样灵活多变。
“舞笔如景山兴云”景山,指风景区的名山,景山兴云,游过景山的人大概都有游历时的感受,比如登泰山,看到云雾缭绕,波浪翻滚,变化多姿的情景,李斯用“景山兴云”来比喻用笔的变化可谓“言简意赅”,特意指出“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卷是收,舒是放,轻是提笔,重是按,提笔行笔快,笔道细,按笔行笔慢,笔道粗,笔画多的字用细画,古人说“八面具备,方可提飞”,这样字不至于太大,和其他字不协调,笔画少的字,笔画要粗壮些,整篇不会不协调,再加上字的结构就是内收外放,白云先生叫“内贵盈,外贵虚”,收、盈、就密、笔画要细,放、虚、就疏、笔画相对要粗一些。所以用笔有轻有重,有提有按,有快有慢,笔画有粗有细,有收有放,这就像唱歌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有长有短,又高有低有韵味一样,写出的字有韵味,好看耐看,是书法艺术性的必然要求。
“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表面上说是会动脑筋好好想一想,这个道理自然会呈现出来的,实际告诉我们用笔之法是有其深奥的道理的,是要下功夫去思考去研究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李斯用了三个自然现象作比喻:“鹰望鹏逝”、“游鱼得水”、“景山兴云”。实际上,从汉字的形成之始,就是依据自然现象而构思的,山就是山的形状,木就是树木的素描,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大概都是如此,字的发展变化中有了其他转注、形声、假借,后者也离不开前者。正是汉字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社会实践,才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汉字书法,其他文字无“书法”一说。因而蔡邕说:“书肇自然”,这是大家都认同的,也正因如此,历代不少书法家从自然现象和实践中悟出了用笔的方法和道理,像王羲之“锥画沙”、“印印泥”、“笔是将军”,萧何的“用笔犹如登阵”,颜真卿的“屋漏痕”,张旭的“孤蓬自振,惊沙坐飞”,黄庭坚的“长年荡浆”等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思学习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