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金阅读:快撇慢捺
永字八法中称撇为掠,取飞燕掠檐之意,燕子从空中向屋檐飞去,其含义起码有二,一是快,掠,轻拂,燕子掠檐不会是慢条斯理的,二是曲,燕子飞向屋檐不会走直线,必然是向下向前的一个曲线之路。
永字八法中称撇为掠,取飞燕掠檐之意,燕子从空中向屋檐飞去,其含义起码有二,一是快,掠,轻拂,燕子掠檐不会是慢条斯理的,二是曲,燕子飞向屋檐不会走直线,必然是向下向前的一个曲线之路。这就是说写撇要稍快用笔,顿笔落笔以后比较快地向左下方行笔,但这个“快”是有度的,是比较的快,尤其不能达到滑,所以我称其“快而不滑”。为什么快呢?因为撇是有曲度的,也就是说撇近似于作圆周运动,而质点在作圆周运动时有个特性,它受离心力的作用总有一个沿切线方向飞出去的一种趋势,像下雨天车轮上的泥沙甩出去一样,如果任其“飞”出去,撇就不会是光滑而曲的样子了,当它飞出去时,必须用“向心力”把它往回拉,若每一次拉的慢了,岂不形成一条不光滑的折线了,所以必须时时较快的拉它,这就是写撇要快一些的物理学知识,至于曲,是圆润,好看,这就是写长撇的要点,一要稍快,二要稍曲,末尾要出尖,这个快是有度的,不能滑。
宋陈思《书苑菁华》中云:“掠者拂掠须迅,其锋左出而欲利”,“掠乃徐疾有准,手随笔遣,锋自左出,取劲险尽而为节”就好理解了,先说“须迅”,要快,又说“徐疾有准”,快慢是有标准的,不是一味的快,“锋自左出”,是要向左出尖的,但这个“尖”是有“节”的,不可过尖,尖长过长不行,书法叫“鼠尾”是笔病之一。清冯武《书法正传》中说:“掠仿佛以宜肥。其法曰: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出也。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中途撇出,则无力而瘦弱”。写撇要轻快,轻快易瘦,可偏偏要求撇宜肥,可见写撇不能一味地快,尤其不能滑,写撇的方法呢,像写悬针竖,到画末才出尖,我们知道写悬针竖出的尖不能又细又长,像缝衣针太细太长易折一样,用力要到劲、均匀,不能出尖太早,即半途撇出,那样瘦弱无力,看古人体会的多细腻、周到。短撇和长撇写法基本一致,但短撇就不大曲了,这和在曲线上取一小段和曲线相比不曲一样,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地球是圆的,但看到的道路是平的一样,因为我们看到的路和地球相比是极小的一段,短撇在字中靠左,像“牛”、“生”、“年”、“矢”等等。
平撇和短撇写法一样,只是其势较平罢了。它的用法是用在字的上面,如:“千”、“禾”、“秀”、“系”等等。
清冯武《书法正传》中说:“掠仿佛以宜肥。其法曰:此乃斜悬针而末锋飞出也。宜出锋处送笔,力到而匀,不可中途撇出,则无力而瘦弱”。
竖撇,上部类竖,下部是撇,含有把长撇竖立的意思,其使用需要注意,该用竖撇的一定要用,像“大”、“天”、“丈”、“夫”、“来”、“爽”等必用竖撇而不能用长撇;“用”、“周”、“角”、“矢舟”等,非用竖撇不可;“户”、“广”、“疒”、“爪”一类也是,“元”、“兄”、“尤”、“龙”、“允”、“克”也是要用的。
宋陈思《书苑菁华》中说:“磔者不徐不疾,战而去欲卷,后驻而去之。”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说:“磔,偏蹲偏驻,疾过缓出,首尾自葬”。这些听起来不易懂,唐欧阳询《八诀》说:“一波常三过笔,要好懂些。”
撇点,就是短撇,写法是“落笔即收笔”,是比短撇更短的短撇。撇,又名分发,为什么叫分发呢?《书苑菁华》中说:“发则一出运无的,故掠之精旨可守也”。“夫掠之笔趣,意欲留而必劲”。大概是说写掠是无目的,好像笔虽有止而意无尽矣。捺,永字八法称捺为“磔”,取其分割切裂之意。分割切裂要用刀,捺要出脚,其脚似刀,所以有人说:“撇似柳叶捺如刀”。作捺笔时要求,逆锋轻落笔,折锋铺毫缓行,至末收锋,重在含蓄,具体运笔是:逆锋起笔,轻转向右下徐行,势力展开,至下半截略带卷起之意,至捺出处稍驻,再提笔捺出,捺脚稍长。唐张怀瓘《玉堂禁经》中说:“磔须走历笔(原注:战行右出)。”说的笼统,宋陈思《书苑菁华》中说:“磔者不徐不疾,战而去欲卷,后驻而去之。”元陈绎曾《翰林要诀》说:“磔,偏蹲偏驻,疾过缓出,首尾自藏”。这些听起来不易懂,唐欧阳询《八诀》说:“一波常三过笔”,要好懂些。
捺,古人也叫波,一波三折,三折就是三过,是说捺的样子是有三个折,落笔以后提笔轻轻向右上方稍稍行笔,形成短短的一折,像人的脖子(颈),又细又短,紧接着折笔向右下方行笔,边走边慢慢加力下按,笔画慢慢由细变粗,笔锋逐渐铺开,当到达将出捺脚处,形成捺身,即第二折,这时笔道最粗,笔锋铺的最开,然后慢慢提笔收锋向右偏上方向出尖,形成第三折,所出的捺脚既要粗壮有力,又要有尖像脚一样。这里第二折的逐渐用力下按,把笔锋铺开是出好捺脚的准备、前提条件,不下按锋铺不开,锋铺不开就无锋可收,无锋可收就出不了好的捺脚。所以说:“只有按得下,才能捺得出”。当提笔收锋处捺脚时,必须要慢,“缓缓提笔收锋出尖”,这是出好捺脚的关键所在。如果很快提笔收锋出尖,笔画右出脚前的粗马上变细,出出的捺脚是不会粗壮有力的,所以称之为“慢捺”,连起来叫“快撇慢捺”。第二折要慢慢逐渐加力下按也是慢,但更关键的是出捺脚时的“缓缓提笔收锋出尖”的慢,一定要想清用好,这叫长捺。
平捺和长捺的写法基本相同,也是三折,只是取平势而不像长捺取斜势。写长捺时:以米字格的左上右下的对角线作参照,而写平捺时是以米字格的中横线作参照,从横线的偏上方一点落笔,稍提笔向右运行一小段,折锋向右向下行笔,逐渐加力下按。当运行到横线下方一小段后,达到捺脚处,然后缓缓提笔收锋出尖,略上卷停笔,就这样沿横线由上到下取平势围绕横线平放,故叫平捺。古人称其为“游鱼势”,意思像游鱼得水那样活灵活现,悠然自得。像“远、“近”、以及“走”、“之”、“足”,中的捺都是平捺。
捺缩短点叫捺点,像“美”、“人”,捺点是点中较长的,所以又叫“长点”,出捺脚是向右出锋的,而写捺点时是向左下按收笔的,故捺点又叫“反捺”。
立捺和捺的写法一样,只是有些字中的捺更陡峭而已,有点以米字格中竖线为参照的意味。像“爪”、“瓜”、“派”、“旅”中的捺,虽然写法一样,但不经过一定的训练还往往写不好,这是应该知道的,在众多笔画中,捺是不易写的笔画,每种捺都要注意多练,要想法多练。
右——下——右(方向、三折)
提——按——提(上下用笔)
轻——重——轻(用力)
稍加解释,如法练习,往往收到良好的效果。
横缩短点叫横点,像“言”、“今”,竖缩短点叫竖点,像“穴”、“令”、“党”,撇缩短点叫撇点,像“六”、“羊”、“黄”。捺缩短点叫捺点,像“美”、“人”,捺点是点中较长的,所以又叫“长点”,出捺脚是向右出锋的,而写捺点时是向左下按收笔的,故捺点又叫“反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