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怎么会有三个“明治时代”?
运用汉字,中国人绝对是高手。
日本人惊叹中国人翻译的“三明治”这个词。“三”与“明治”有什么关系?这个“明治”与日本的“明治维新”有什么关系?当然日本人也知道中国人不会作这类思考。但怎么会取“三明治”这个名字呢。怎么会有三个“明治时代”呢?
日本人还惊叹中国人翻译的“巧克力/冰淇淋/马拉松/宠物小精灵”,认为太有感觉了,特别是“宠物小精灵”要比日译的“ポケモン”(bokemon)更有感觉。英语的“cool”,配上汉字“酷”,真叫天才,“酷日本”,日本人说没有比这更好的表述了。杰尼斯事务所的人气偶像团体“Sexy Zone”,片假名为“セクシーゾーン”,中国人将其翻译为“性感带”。日本人大叫太直率太坦真。
运用汉字,日本人也表现不俗。
日本人的创意是将“マジ”(maji)配上汉字“本気”,将“ヨロシク”(yorosiku)写成“夜露死苦”。“秋桜”叫“コスモス”(kosumosu),或者“コスモス”取汉字“秋桜”,这是怎么拍脑袋也想不明白的。“公孫樹”能与“いちょう”(ityou)(银杏)对上,莫非是大脑短路?最令人吃惊的是TWO-MIX的歌词“悲观的现实主义者”上的注音假名——“おとな”(otona),意思是“大人”,这是一位日本中学二年级学生的主意。“因囚”这二字组合是一名日本女高中生发明的。她真想将自己的父母亲给围困起来,原因是他们整天叫她学习学习,她都厌烦死了。日本人将运动后的出汗叫“快汗”;出轨的快感叫“快姦”;看黄色录像带叫“视姦”;轻视老人叫“轻老日”;高级官僚对女性不礼貌叫“痴性振舞”。此外还有“美肌器/隆房術/健脑食”等新造词。
“大蒜”的日语读音为“にんにく”(ninniku)。于是有的超市里就写成“人肉有り”。何以是“人肉”?原来“人肉”与大蒜发同样的“にんにく”音。肉店里有店员将“すじ肉”写成“筋肉”,故意让人联想起人的“きんにく”(肌肉)。东京的神保町是日本最大的旧书店街。这条街创造的一个新词是“稀覯本”(きこうぼん/kikoubon),表稀少贵重之意。在有些鱼店,写有奇妙的价格牌:“生子/1つ ¥ 580-”。这个“生子”是什么意思?原来是一种叫做“ナマコ”(namako)(中文为“海参”)的动物。“ナマコ”在日语中正确的汉字表示是“海鼠”。把这个词写成“生子”,当然是一种调皮的幽默。日本的商家很喜欢做这样的改动,一方面是吸引顾客,一方面为图好运。理发店里的价目表上,时常有“輝男カット/4,410えん”的字样。这个“輝男”是谁?其实谁都不是,它是“キラメン”(kiramen)的汉字表示。日语中“キラキラ”(kirakira)表示“闪烁发光”之意,“輝男”意思就是“闪闪发光的男人”。属于东京都下町的户越银座商业街,有户越的名品“衣柿”,读音为“ころがき”(korogaki),是用黑黑的干柿做成。汉字一般写成“枯露柿”“転柿”。问题是“枯露”太“冷寂”,“転”(转)字又不吉利,所以商家用上了“衣”这个汉字。
日本百货店对一些物品的标示更能看出日本人灵活运用汉字方面的感觉其实是很棒的。
如:男女性用手袋/ ¥ 1500
这里有趣的是“男女性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黄色用语,但这里倒是一点也不涉黄。它实际上是“男性用/女性用/男女兼用”的意思。这是近年来的常用语。它的来源是什么?日本学者饭间浩明这样分析:我们习惯上将“青年”“少年”合并成“青少年”,将“动物”“植物”合并成“动植物”,即将“AC/BC”表达成“ABC”,这是过去已有的造词结构。我们看到日语里有很多三个汉字的词语,如“給排水/出退勤/出入国/中高年/入退院/利活用/行財政/視聴覚/発送電/風水害/輸出入/祝祭日”等,所以“男女性”也是这种三字构造的结果。那么为什么在过去日本人很少用这样的说法?原因在于日语中称谓的变化。过去说“男女”就可以了,所以有“男用手袋/女用手袋/男女用手袋”,但现在必须要在男或女后面加个“性”字,才算是敬称,如“男性/女性”,那么男女统称的话就是“男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