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传统养生功法的功能
第一,培补元气。人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元气的盛衰。元气充沛,则后天诸气得以资助,从而脏腑协调,身心健康;当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因素损及元气时,诸气失助而衰败,导致一系列疾病的产生。传统养生功法的锻炼非常重视培补人体元气。如练功中意守丹田、命门之法,是由于先天之精藏于肾,肾位于腰部,因此,通过意守和吸、抵、撮、闭的呼吸锻炼,使肾中元精益固,“精化为气”,元气自充。元气充沛后,可更好地激发与推动脏腑进行正常有效的生理活动,这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平衡阴阳。阴阳的动态平衡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就意味着疾病的产生。中医学认为,疾病的产生、发展、诊断、治疗、转归等等,都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所以,传统养生功治病的机理必然也寓于阴阳变化之中。如对阴盛阳虚的病人,应选择练习动功,以求助阳胜阴;而对阴虚阳亢的病人,则应选择练习静功为主,养阴助阳。夏季练功以静功为主,以防耗阳;冬季练功则以动功为主,以防阴盛。
第三,疏通经络。经络遍布全身,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是联络五脏六腑的生理结构。经络有广泛且重要的生理作用,概括起来有运行气血、营内卫外、联络脏腑、病邪传变、诊察病机等作用。因此,传统功法的医疗保健作用,也必将通过疏通经络这一机制来实现。练功时,意识注意的部位大多是俞穴部位,俞穴是经络气血流注汇聚和经气出入的地方。以意引气,多见循经络运行,这种经气传感现象,通过锻炼可以获得。肢体的活动或按摩拍打,触动气血循经络互流。百脉皆通,气血充盈,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第四,调和气血。气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精微营养物质。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等作用,血具有营养和滋润等作用。正常情况下,气血之间维持着一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相辅相成的动态平衡,称谓“气血调和”,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传统功法中的“意守”,就能起到调和气血的作用。练静功时,有意守病灶的方法,即病灶在哪里,意念亦放那里,以意领气至病灶,气能推动血液至病灶,从而改善病灶部位的血液供应,加强营养和滋润作用,使病灶组织得以修复,恢复至气血调和的状态。
第五,调理脏腑。中医学说将人体器官分为两大类:心、肝、脾、肺、肾称之为脏;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称之为腑。脏腑功能状态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的健康与否。脏腑失调是人体失去健康的病理基础。传统体育锻炼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以腰为主宰,腰部命门是其主要锻炼之处,命门相火旺盛,肾气则充溢。肾阳相火是其他脏腑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命门元阳之火充足,则脾阳得资,脾气充足健运,后天水谷得以消化,精微物质得以运化,从而为人体脏腑、经络乃至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这就是传统养生功法何以能全面增强体质的道理。传统体育养生中的“调心”,就是调心神,心清神凝则身安气和,并使魂、魄、意、志处于协调安定状态,如此才能使五脏安和,心身健康。
坚持传统养生功法的锻炼,有助于使人体的阴阳得以平衡,经络得以疏通,气血得以调和,脏腑得以调理,元气得以充沛,机体的抗病能力得以增强,从而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