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型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
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与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目前最常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主要有ISO 9001、GB/T 19001以及GJB 9001,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1)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可适用于各类组织,受其类型、规模、活动领域或专业范围、提供产品种类的影响和限制。组织(业主、监理、承包商与供应商等)采用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展现组织有能力持续提供满足业主(或承包商)需求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能确保其通过有效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增强业主(或承包商)的信任,该“产品”不仅指有形的实物产品,也可指各类无形的产出。
(2)标准条款和要求的可取舍性
由于组织功能、产品客观特征和标准应用范围的不同,标准在采用过程中,无论组织是将其全部还是部分产品和产品实现过程置于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范围内,都可能发现存在标准条款不适用的情况。这意味着,在水电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在采用标准时,可根据其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和应用范围对标准条款和要求做出取舍,删减不适用的标准条款。
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首先,要有从总体上约定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厂商、质监等参建各方在质量管理与控制方面的职责、权限、义务的管理办法,即质量管理办法。其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奖惩激励措施来确保工程质量。需要从业主的角度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工序、环节,以及抽检结果、外观质量等各个细节作出奖罚的规定,即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同时,为了确保工程从设计开始就安全、经济,应制定设计考核管理办法;为了确保监理在施工现场严格控制,还须制定监理考核办法或细则。一个单元工程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评定,一则为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的及时验收奠定基础,同时,及时评定可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后续单元工程质量的提高指明方向。基于此,还必须制定验收管理办法和达标投产考核办法。有了这些办法,工程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即基本形成。办法不在多,而在于实用,在于用得上。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只需对上述办法进行完善和修订即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参建单位项目机构的管理不能用人的主观意识去人管人,不能随意口头下达行政指令,而要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使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
在制定项目质量管理制度需注意的问题有:
(1)制度的合法性
要求项目机构领导和制订制度的业务人员应具备相当的法律知识,强化法律意识,并注重学习和认真领会上级的有关规定和通知精神,以保证制度的合法性。
(2)制度的符合性
项目机构领导和制度制订人员应根据质量方针与已确立的项目质量目标,熟悉项目与项目机构自身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管理制度。
(3)制度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制度制订人员应具备同类项目的基层工作经验,事先充分调查研究,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科学、合理地规定项目机构的责、权、利关系以及项目经理的职责权限范围。质量管理制度内容切忌空洞,少讲大道理,可操作性要强,避免闭门造车。
(4)制度的统一性
项目机构的管理制度往往不只一个,质量管理制度应与其他制度一起互成体系,相互统一,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不能政出多门、重复规定和相互矛盾。
(5)制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质量管理制度除规定工作开展的程序和方法措施外,还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奖惩规定,达到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以维护质量制度的严肃性,充分发挥其约束力。
(6)制度的时效性
任何制度都是根据当时的特定条件制定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项目机构应与时俱进,根据新情况、新条件和制度在实践中的验证,定时修订和补充完善项目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制度制定后,为避免流于形式,变成资料室中的一堆废纸,或者虽已下发,但一页也没被翻过,项目机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贯彻落实:①建立健全发放登记制度,确保制度发放到项目机构各级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与相关专业人员手中。②分级负责,全员参与学习培训,真正领会和掌握所有规定的精神实质,使项目机构全体员工心中均有一把尺子,自觉遵照执行。③项目机构各级管理人员平时应注意督促、检查和指导相关专业人员学习领会和掌握有关质量管理制度,对疑难问题进行解释。
执行质量管理制度时:①项目机构领导要以身作则,本着上行下效,从我做起的原则,带头执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避免行政干预和口头承诺。②项目机构与相关部门应加强联系,相互沟通,及时提醒项目机构执行质量管理制度,耐心解释制度的有关问题,如遇特殊情况应采取相应措施。③对项目机构执行制度的检查结果情况,要注意记录并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考评和奖惩。
2.1 业主的制度体系
项目业主的质量管理现状,从制度建设方面看,水利水电工程实行项目业主责任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2000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计委等部委《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水利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层面制度的建立。2001年水利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家计委、财政部、水利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完成了行业层面的制度建设。由此看来,水利工程项目业主责任制的已经有了法规和政策支撑。但问题在于,一方面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业主制本身存在临时性、阶段性等制度性缺陷,另一方面在上述两个文件以后,除了一些加强项目业主责任制、严格项目业主管理等号召性的文件外,并没有相应的业主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内部机构设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文件出台,使得项目业主质量责任制的具体制度体系并未真正健全,项目业主的质量管理职能与职责也就难以快速落实。
在机构与人员方面,目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业主基本上都在初步设计批准后,由组织项目实施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项目业主组建方案,报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组建。目前,中小型水电建设项目业主法定代表人兼职现象也较为普遍。中小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内部也很少设立独立的质量部门。同时,项目法人的人员结构不合理,项目业主的主要负责人、业务部门的负责人,对水利工程技术、基本建设程序、质量管理制度不熟悉,这样的项目业主除了能推进工程建设进度以外,很难真正有管理工程质量的能力。
从履行质量管理职责方面看,应该说,绝大部分项目业主都是很重视项目建设质量的,但是也有的目业主在质量管理上过于粗放,失之具体,质量管理的职责往往难以落实。一是规章制度普及化。业主制定的质量管理制度格式化、雷同化倾向非常严重,缺少对项目的具体分析,质量管理措施的针对性不强;二是招标文件把关不严。招标文件对工程技术特点、关键质量要求交待不清,有的引用过时失效的规程规范,甚至擅自修改规程规范、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的内容。三是施工图审查流于形式。由于审查人员专业不齐全或是业务素质不高,导致施工图审查深度不够。审查后也未及时督促设计单位落实整改。甚至以优化设计为由,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调整初步设计确定的主要结构、规模等关键内容;四是疏于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检查。业主严重缺少对工程现场质量和安全的检查,检查活动记录不全,而整改通知和整改记录则更少。有些建设项目的业主直至验收前都很少到现场检查,有的业主甚至接到施工、监理的验收申请,未到现场检查,也不对项目建设质量进行检测就直接转报质量监督机构和验收主持单位。
近几年,各地的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或多或少都发生了质量缺陷,有的甚至发生了质量事故。然而真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进行相关处理的并不多,往往质量问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偶有作出的一些处理,大都是被举报、被曝光、发生人身伤亡后才被迫进行的。这种客观上打击高质量纵容低质量的现实,对质量管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既有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各级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法律意识和责任心不强的问题。
有些大中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由于项目业主是临时机构,这是质量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质量问题发生后得不到严肃处理的原因之一。而所谓的工程建设质量终身负责制,则更是一种理论上的设计,因为许多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业主只对建设阶段负责,所以,现阶段项目业主在承担质量责任上从某些方面来说存在先天的不足。
对于采用“建管合一”建设管理方式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业主,这样的问题基本上不存在,由于业主既是项目建设者又是工程的运行管理者,他们具有对项目建设质量终身负责的责任感,从工程项目建设时,往往就考虑到将来工程运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建设过程中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就得到妥善的解决。
按照建设监理制的初衷,监理单位应该能很好地控制工程质量,而不需要项目业主更多地具体管理工程质量,“小业主,大监理”成为了一种理想。但是,如果项目业主放弃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也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目前,在项目业主如何管理质量,如何更具体地控制原材料质量、工序质量、单元工程质量,如何更加有效地认定各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质量,如何组织好各阶段的验收等方面,还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近几年,有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采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目前国内外关于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论文与专著并不多见,即使有些论文对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然而其内容并不系统、完整,难以准确反映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以及业主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中所发生的作用。
工程质量品质方面无论是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还是民生水利工程,目前水利水电建设的管理理念、技术水平、质量品质等方面与水利水电现代化以及高速公路铁路、低碳经济年代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尽管质量品质需要在规划、设计阶段打下基础,但是项目业主是质量品质的形成的关键性因素。
对于大型水电建设项目来说,业主按GB/T19001—2008/ISO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以及相关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项目实施阶段成立项目管理机构,下设专门的质量部门,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业主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设计要求以及和相关标准或规程规范,组织人员编制质量管理办法中的相关管理规定、质量管理细则,明确参建各单位要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明确工程质量奖优罚劣的相关制度,明确质量缺陷处理的程序和质量事故处理的相关规定。
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由于参建单位多,专业复杂,业主也可直接要求承包商和监理机构按各自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编制质量手册报本单位批准,业主审查通过后实施。
有关质量手册的编制在本书第六章详细说明。
对于采用“建管合一”建设管理方式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项目,业主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其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往往是很完善的。以西南某大型水电工程为例,该工程建立了由业主组成单位、项目建设管理局、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流域质量专家组、外籍质量专家和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构成的完善的质量管理框架,即“业主负责、施工保证、专业监理、专家把关、政府监督”的工程质量分层次管理体系,扩展、丰富了以往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体系。该工程建设管理局成立了质量安全部,行使施工质量检查、监督的职责,协调各参建单位的质量工作,并成立了中心实验室、测量中心和物探项目部,对工程质量实施全过程监督。监理单位设置专职的质量副总监和相应的质检及试验工程师。施工单位设置专职的质量副经理或质量专总和质量组织机构。
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局编制和发布了系统、全面的质量体系文件。相继颁布了《某水电站质量管理办法》、《某水电站施工质量检查、考核、评比办法》、《某水电站施工实物质量检测实施办法》、《某水电站“样板工程”验收、评定、奖励办法》、《大坝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某水电站混凝土质量控制预警管理规定》等50多个管理文件。
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局建立了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巡视检查、专项检查及整改制度
建立日常巡视检查和监理专职质量工程师现场巡查制度,开展了防洪工程、洞室开挖、混凝土外观质量、砂石骨料和大坝混凝土温度控制等质量专项检查,形成了“检查发现问题、整改反馈问题、复查消除问题”的闭合管理制度。大坝混凝土开始浇筑后,业主单位组建了以权威人士为顾问的流域质量专家组,还聘请了国外某公司外籍专家,对建设项目的大坝工程进行全方位的质量检查。针对专家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该项目建设管理局高度重视,及时研究并限期落实。
(2)建立“月检查、季考核、年评比”的考核达标制度
按照某工程建设管理局颁发的《某水电站施工质量检查、考核、评比办法》的要求,由监理组织月检查,建设管理局组织季度考核和年终评比。每季度发文公布考核结果,并对季度考核(实物质量检查、现场外业检查和内业检查)通过的单位兑现质量奖。运用考核评比和经济奖惩双“杠杆”,把质量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工程建设中。
(3)实物质量检测制度
实施实物质量检测是判定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施工质量的优、劣用数据说话。以实物质量检测为中心,以测量中心、中心实验室和物探项目部为眼睛(即“一个中心、三只眼睛”)建立起全过程的质量检测。通过实物质量检测,获得与施工单位对等的质量信息。以数据为主和实物照片为辅,使检查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同时,要求监理组织施工单位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限时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
(4)建立预警管理制度
根据《某水电站混凝土质量控制预警管理规定》,建设管理局制定了混凝土强度、温度控制、间歇期和雨季施工等“预警”方案,对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设立预警管理目标,及时采取纠偏措施,实施全过程跟踪,在混凝土强度控制和温度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推行合同化质量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施工单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从2002年起,通过补充协议的方式,建设管理局和各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质量奖罚协议书》,对施工质量高于合同或规范标准的给予奖励。施工单位与业主的利益保持一致,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施工单位有提高工程质量的内在动力,有利于进一步落实工程质量的“责任制”。
(6)推行“样板工程”和“样板仓号”评比制度
对综合质量指标达到该工程强制性标准的分项工程,对其各项质量指标进行评定,最优者为“样板工程”,并给予重奖。通过树立“样板工程”和“样板仓号”,以点带面,提高该工程的质量管理水平。
2.2 监理机构的制度体系
在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监理机构质量控制的工作制度是监理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监理机构进场后,为了做好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工作,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证。除一般应遵守的制度外,项目监理机构还应编制质量手册,明确质量方针,监理组织结构,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质量活动的人员的职责、职权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质量体系说明等,并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开工前,监理机构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有关监理人员对图纸进行分析研究和审查,通过审查预见施工难点、施工薄弱环节和隐患,研究确定监理方案和预控措施,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2)技术交底制度
在学习审查图纸的基础上,由监理工程师向有关监理人员进行“四交底”,即设计要求交底、施工要求交底、质量标准交底、技术措施交底。
(3)材料检验制度
材料控制工程师应负责检查和审阅施工单位提供的材质证明和试验报告。对材质有怀疑的主要材料,应负责抽样复查,抽样复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准使用不合格的材料。
(4)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隐蔽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自检,并将评定合格自检资料送交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收到施工单位自检资料后,应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基础上组织复查,复查无误后,方可办理隐蔽工程验收签证。
(5)工程质量整改制度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一般质量通病,应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并作好通知整改记录;对较大质量问题或工程隐患,整改后应报监理工程师复查、签证。
(6)工程变更制度
有关工程变更事宜由监理工程师归口同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联系协商,由设计单位出具设计变更联系单主送监理工程师,并报送业主同意。
(7)质量事故或缺陷处理制度
质量事故或缺陷发生后,监理工程师报告业主,并组织相关施工单位对质量事故进行分析和处理。对于质量事故或缺陷的处理,监理机构应建立相关的制度,对质量事故或缺陷进行分类、事故原因分析、明确质量事故或缺陷的责任,建立质量事故或缺陷处理程序,报告业主备案等。
(8)钢筋代换制度
钢筋规格、型号应尽可能满足原设计要求,必须代换时由施工单位提出意见,报经监理工程师与设计单位联系后审批。重要结构钢筋的代换应事先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和签证。
其他工作制度,如工程开工、停工与复工审批制度,施工方案审查制度,分部单元工程验收制度,业务学习制度,会议制度等,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2.3 勘察设计单位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
从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许多勘察设计单位在企业内部搞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具备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各项规章制度已基本健全。
在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勘察设计单位一般都按GB/T19001—2000—ISO9001:2000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管理手册要求建立健全了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如质量体系审核制度、内部沟通制度等。
(1)质量体系审核制度
企业通过质量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GB/T19000 ISO9000标准中某一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项目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还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就会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逐渐使质量运行困难,就会出现企业管理滑坡,明确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进行判定,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持续有效的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设置专职内审员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激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管理者代表亲自领导内部审核工作,审批内审计划,协调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监督纠正措施的落实。
(2)内部沟通制度
在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各部门、员工之间存在的质量问题,由贯标办组织召开大会、专题会及质量分析进行讨论解决,消除了部门壁垒和责任推诿,使质量体系的自我改进机制不断得到加强。
(3)有效保证项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管理制度
将“卓越领导,顾客导向,不断改进及全员参与”的全面优质管理理念贯穿到ISO9001质量体系运行的各个过程中,使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质量体系融进了新思想、新文化,使质量体系更具自己的特色,运行更具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2.4 施工单位质量保证的制度体系
认真落实质量体系、增强职工质量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对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最主要的控制工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有了较完善的建筑设计图后,施工过程控制的中心应是施工单位。施工企业要在业主、设计、监理单位的监督和协调下,应着重提高自身素质,有了完备的自我监督管理机制,才能够对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施工单位项目部要对其各个施工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就要有与这一要求相适应的科学管理方式,就要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制度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中有与施工过程有关的各种活动的控制程序文件,如《质量计划》、《原材料采购》、《施工过程》、《检验、试验》、《纠正预防》、《质量记录》等等,使这些施工过程活动都能找到可靠、系统、完整的管理依据,并在各活动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施工单位要以合同为质量管理制约手段,推行质量标准,强化质量管理职能,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领导,总工程师中间控制,各职能部门管理监督,各专业施工队具体操作的项目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形成从项目经理→各施工段→各专业施工队(包括指定分包队)的质量管理控制网络。
如果是创优工程,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创优目标选配相应的项目领导班子,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同时,选配质量管理人员,并明确规定:质量管理人员既要工作认真负责又须具备一定的创优经验,尤其是关键工序的班组人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中高级技工必须占有较高比例,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施工现场“四大员”必须配齐,为工程创优奠定组织基础。
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
(1)岗位责任制
从项目经理到操作人员都应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明确他们的职责权限,使其权责统一,人人身上有压力、有动力。同时注重制度的可操作性,让大家有章可循、有矩可蹈。
(2)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严格实行“自检、复检、终检”的“三检”制度。同时,一级抓一级,项目经理检查质量负责人的工作质量,质量负责人检查专职质量员的工作质量,专职质量员检查各班组兼职质量员和工人的工作质量,环环相扣、层层把关,逐级追究责任。
(3)技术交底签认、发放制度
技术交底必须由各专业负责人各班组签认,报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班组长以上质量技术管理员人手一份,重要单元工程要组织所有操作工人在现场进行培训交底后,再组织大面积施工。确保所有操作人员能够真正吃透技术交底要求并严格按交底要求施工。
(4)质量例会制度
质量例会坚持定期召开,一般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班组长及所有质量管理人虽全部参加,由专职质检员汇报当天各专业班组的质量情况,出现的质量和技术问题,群策群力共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预防措施以及应注意问题,确保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克服避免质量失控。
(5)建立质量奖罚制度,明确奖惩措施,要求做到奖罚分明
建立质量台帐,专职质量员对工人每天完成工程量的质量情况作好记录,出现质量通病或超出规范要求立即责令返工,同时对照《奖惩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6)材料质量把关制度
材料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质量,为了到达施工目标,必须使用合格的材料,各项工程主体结构材料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取样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7)“无缝交接”制度
建立工序传递卡及节点工序会签制度,本道工序完成后工序负责人都要进行自检签字,再由二检人员进行复检;上道工序未完成或未合格决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防止施工工序间传递时遗留任何质量问题,以保证下一道工序质量。
(8)重点工序质检员旁站监督制度
例如,规定每一浇筑混凝土仓号必须有质检员盯仓,质检员在仓内负责检查处理整个浇筑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并负责及时向现场监理反映仓内情况,通过三检盯仓,做到对所有浇筑仓号不间断的质控监督,防止浇筑中产生质量隐患。
对于创优工程,还要建立分项工程样板引路制度,把各专业分项工程的某一单元工程作为样板,以此为标准,组织工人在现场交底再进行大面积施工。
例如,某水电工程自开工后,施工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质量管理规定,并依据施工规范、验收规范、设计文件与合同要求,结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该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如《某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办法》、《质检工作人员守则》、《关于消力池底板锚筋施工质量的若干规定》等。
又如位于缅甸东北克钦邦境内紧邻中缅边境的太平江上的某水电站。是国内某水电公司在缅甸建设的一个水电站,其建设标准及模式完全按照中国模式进行,该工程由中方建设、中方设计、中方监理、中方施工。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执行的进度、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目标都是按照国内同等电站要求执行的。项目建设单位编制了指导书、规程、细则、责任制。依据设计图纸、招标文件、施工规范和施工措施及ISO9001:2008标准体系的有关技术管理办法,结合该工程设计文件、地质情况及技术要求,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细则和岗位责任制等,对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的管理控制,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10项:①岗位责任制度;②施工复测制度;③技术交底制度;④开、竣工报告制度;⑤材料检验制度;⑥试验室抽样制度;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⑧工程负责人质量评定奖惩制度;⑨工程自检互检制度;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制度。这些制度为保证施工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建立这样一个质保体系能使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要保证其运行过程的有效性,施工单位项目部各级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要具有自觉执行质量体系标准的意识,切实按质量体系的各项程序运行。
施工单位在项目施工前应建立与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其内容至少应包括:
1)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项目正式施工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其控制重点是做好施工准备工作,包括施工方案的编制,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各种材料机械设备的准备等。
2)事中质量控制,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主要从工序交接控制,材料进场试验,隐蔽工程验收,施工技术交底,图纸会审,成品保护等方面进行控制。
3)事后质量控制,指在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后的质量控制,主要工作包括:准备竣工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
4)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对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组织竣工验收;工程质量文件的审核和建档等。
2.5 质量监督机构管理制度的制定
2.5.1 质量监督机构管理制度
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可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279号令)、《国家电力公司水电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国电水 [2000]83号)、《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7号)和《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水建 [1997] 339号),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质量监督管理实施细则”、“项目站(组)管理办法”。
各省级中心站和流域管理机构分站可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某一项具体工作加以管理或要求,如“某中心站验收与评定实施办法”、“某分站工作守则”和《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大纲》等。
2.5.2 质量监督项目站(组)制度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项目站(组)制度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站(组)的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及工作程序等。
(2)质监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按有关规定,明确项目站(组)站(组)长、监督员及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3)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制度。明确对质量体系、施工工序、工程实体的检查、抽查的时间、数量、方式等。
(4)会议制度。项目站(组),召开的会议分为质量监督管理例会、站(组)务会、总结会、临时性会议等。质量监督管理例会一般每季一次,参加人员为参建各单位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其他会议均为项目站(组)内部人员参加。
(5)办公规章制度。根据有关要求,明确质监人员上下班考勤、下工地监督检查、情况报告等规定,明确车辆及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管理规定,明确发文签发程序、来文阅批程序及印鉴的使用程序等。
(6)质监简报和工作日志编写规定。明确编写时间、程序、主要内容、编制格式及发送单位等。
(7)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制度按有关规定执行。
2.5.3 质量监督巡回检查制度
对于没有设置质量监督项目站(组)而实施巡回检查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质量监督机构应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巡回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及监督检查报告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