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及常见并发症预防处理规范:护理管理系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技术6 氧气吸入技术(中心吸氧法)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第一节 操作规范(共90分)

续表

第二节 主要并发症处理(共10分)

(一)氧中毒

【发生原因】

长时间吸入高浓度或高气压氧而造成氧中毒。

【临床表现】

胸骨下不适、疼痛、灼热感,继而出现呼吸增快、恶心、呕吐、烦躁、断续的干咳。

【预防措施】

1.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

2.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节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给氧。

3.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的治疗效果。

【处理措施】

通知医生→遵医嘱降低氧流量→动态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二)呼吸道分泌物干燥

【发生原因】

1.氧气湿化瓶内湿化液不足。

2.过度通气或氧流量过大,氧浓度大于60%。

【临床表现】

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黏稠,刺激性干咳,不易咳出,患者鼻出血或痰中带血。

【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氧气吸入前一定要先湿化再吸入,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灭菌注射用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受到充分湿化。

2.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以下。

3.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

【处理措施】

保证有效的湿化→指导患者呼吸→调节氧流量→观察呼吸道刺激症状→记录。

(三)肺不张

【发生原因】

吸入高浓度氧气后,肺泡内氮气被大量置换,一旦支气管有阻塞时,其所属肺泡内的氧气被肺循环血液迅速吸收,引起吸入性肺不张。

【临床表现】

烦躁,呼吸、心率增快,血压上升,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发绀、昏迷。

【预防措施】

1.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多咳嗽

2.经常改变卧位、姿势,防止分泌物阻塞。

【处理措施】

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

(四)呼吸抑制

【发生原因】

1.慢性缺氧患者高浓度长期给氧。

2.吸氧过程中,患者或家属擅自调节吸氧装置,加大氧气流量。

【临床表现】

神志模糊、嗜睡、脸色潮红、呼吸浅、慢、弱、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为异常。

【预防措施】

1.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1~2L/min)持续吸氧。

2.对慢性呼衰患者采用限制性给氧,常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

3.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PaCO2为原则。

4.准确记录患者的缺氧程度、用氧浓度、起止时间及用氧后病情改善情况。

5.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患者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

【处理措施】

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调整氧流量→用呼吸兴奋剂→持续不缓解者做好建立人工气道术前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缺氧改善状态→记录。

(五)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

【发生原因】

仅见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吸入高浓度的氧所致。

【临床表现】

1.视网膜血管收缩,视网膜纤维化。

2.视网膜变性、脱离,激发性白内障。

3.激发性青光眼。

4.斜视、弱视。

5.最后出现不可逆转的失明。

【预防措施】

1.合理用氧是护理及预防的关键。

2.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40%。

3.严格掌握氧疗的指征、方法、浓度、时间。

4.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

【处理措施】

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监测血气→做好术前准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