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电子商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水产业发展重点

一、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

1.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非常看好。据了解,我国内陆可养水面为2734万公顷,目前仅开发利用536万公顷,只占可养面积的19.6%。但是,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主要是因为基础设施简陋,经济基础薄弱,长期过度性经营造成了设施的老化,另一方面,养殖水域环境条件不断恶化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如何,可持续利用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2.世界水产养殖业发展前景分析。世界水产养殖以亚洲一些国家最为发达,主要有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诸国。我国是世界上从事水产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养殖经验丰富,养殖技术普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调整了发展重点,确立了以养为主的发展方针,水产养殖业获得了迅猛发展,产业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已从沿海地区和长江、珠江流域等传统养殖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养殖品种呈现多样化、优质化的趋势,海水养殖由传统的贝藻类为主向虾类、贝类、鱼类、藻类和海珍品全面发展。淡水养殖打破以“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为主的传统格局,鳗鲡、罗非鱼、河蟹等一批名特优水产品已形成规模。我国进行规模化养殖的水产品种类已达50多种,工厂化养殖、深水网箱养殖、生态养殖等发展迅速。水产养殖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农村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之一。

3.水产品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水产品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而且数量和比例符合人体需要,特别是含有人体需求量较大的亮氨酸和赖氨酸。水产品中的结缔组织含量远比畜肉少,鱼类肌纤维较短,蛋白质组织松散,水分含量高,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把营养性需求作为食品消费的第一需要,水产品的消费比重上升是大势所趋。

4.发展水产养殖是填补水产品供需缺口的唯一途径。目前全球每年供人类消费的水产品约4800万吨,仅45%源自水产养殖,而全球人口2030年将增加20亿人口,如果人均消费量维持不变的话,每年所需水产品将增至约8500万吨。由于传统捕捞渔业已达到最大产量水平,所以发展水产养殖刻不容缓。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渔业资源更显得匮乏,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必然趋势。

二、水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水产养殖大国地位相比,我国水产养殖对象营养研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人员少,流失严重。我国水产养殖对象营养研究基础薄弱,科研机构、人才队伍、设备条件等都与我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地位很不相称。目前,国内只有几十人从事这一领域的研究,而且人才流失严重。

2.科研投入不足,科研仪器落后。近年来国家对本学科的科研经费投入较少,我国在试验设施和仪器、设备上还很落后。由于研究对象的水生和变温的特点,必须具备必要的设施条件和分析测试手段,才有可能获得较为可靠的实验数据,而我国目前水产院校和水产科研机构中,缺乏符合进行鱼虾营养基础性研究的条件及测试手段,尚无国家级或省部级的水产养殖对象营养学重点实验室。

3.养殖方式粗放,环境污染与浪费严重。我国水产养殖生产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据统计,我国水产养殖每年直接用于投喂的野杂鱼400万~500万吨,另有3000万吨以饲料原料的方式投喂。试验表明,使用小杂鱼作为饲料的养殖方式比使用配合饲料投喂的养殖方式的氮、磷排放量高4~5倍。这不仅是有限资源的巨大浪费,更是环境污染、病害发生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4.水产饲料科技水平低。日本、挪威、美国等渔业发达国家养殖的鲑、鳟饲料系数已低于1.0,鲆、鲽鱼和鲤鱼饲料系数已达1.0~1.3的水平,其他鱼类及甲壳类的饲料系数在1.5~1.8之间,而我国仅部分品种的饲料系数可达到1.3~2.0的水平。因此,必须全面开展水产养殖对象营养研究,开发高效优质的配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

5.饲料源短缺及浪费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饲料源短缺是困扰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发展日益紧迫的重大问题。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饲料工业蛋白饲料短缺1000万吨,能量饲料短缺3000万吨。鱼粉是水产饲料的主要蛋白源,而我国自产鱼粉只有10万~20万吨,且质量较差,大量鱼粉靠进口。2004年进口鱼粉112万吨,占世界鱼粉总产量的1/ 5,超过世界鱼粉贸易总量的1/ 4。近年来,受全球渔业自然资源衰退的影响,世界鱼粉产量逐年下降。而目前我国水产饲料中鱼粉的使用比例偏高,不久的将来,世界鱼粉生产将无力支撑以我国为首的、仍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亚洲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开发新的蛋白源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水产业发展的主要对策

1.妥善管理大陆架近海水产资源,防止捕捞不足和捕捞过度,同时防止渔业水域受到污染。

2.开发新渔场和新的捕捞对象,如开发估计年产潜力有5000万吨以上的头足类、南极磷虾及数量不清的灯笼鱼等大洋中层鱼虾类等。同时应研究适于开发这些品种的加工方法和低成本的捕捞技术,扩大消费市场。

3.改善加工方法,使目前约占水产品总产量30%的低值水产品能直接供人类食用。

4.使海水产品、淡水水产增殖和养殖量有成倍的增长。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

四、水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1.继续推进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继续实施减船转产规划,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严格控制捕捞强度,严格控制新建和购买在我国管辖海洋生产的捕捞渔船,重点压减拖网、机张网和定置作业渔船,实现压减3万艘捕捞渔船的目标。

2.扶持和鼓励养殖业健康发展,提高养殖业的发展质量。重点是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确定科学的养殖容量,鼓励和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加强养殖业管理。防止养殖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加强水产苗种和病害防治体系的建设,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现鱼塘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管理,提高养殖产品质量。大力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为国内外市场提供优质水产品,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增加渔民的收入。

3.引导远洋渔业、加工业和休闲渔业,推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按照“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实施好《远洋渔业发展规划》,保持远洋渔业健康发展,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运作、政策扶持、加快发展的思路,积极组织公海渔业资源探捕,通过加强双边、多边合作,推动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与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水产品加工业和渔业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要继续支持和引导水产加工业的发展,扶持龙头企业,形成加工企业与渔民相结合的产业化生产方式,带动渔业效益的提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率先从渔港建设和搞活渔业流通着手,加快渔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渔区经济全面发展。要因地制宜开发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渔港经济,加强中心渔港建设,建设以渔港为中心、以批发市场为纽带、以人工鱼礁垂钓为热点、以餐饮休闲娱乐为补充的资源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渔业小城镇,充分吸纳转产转业渔民就业。

4.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促进水产品对外贸易。我国水产品在品种、数量、成本、价格等多方面的优势明显,扩大出口前景广阔。但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各国设置贸易障碍和我国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继续采取“外谈内治”的策略,重点是做好国内的质量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注意抓好渔民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其质量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科学生产,科学用药、投饵的意识。继续加强水产品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五项制度”,即生产日志制度、科学用药制度、水产品加工企业原料监控制度、水域环境监控制度和产品标签制度。抓好渔业水域环境、生产投入品、养殖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方法等标准的制、修订,推动无公害产地认定、产品认定和出口原料基地登记。抓好出口原料基地、无公害生产基地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积极开展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活动,加强对水产养殖用药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查处违法用药行为。

5.继续加强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日臻完善的渔业基本管理制度,在沿海实行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在内陆重点渔区开展“休渔期”制度,完善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清理整顿“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查处电、炸、毒鱼违法作业。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人工鱼礁建设,同时加强规划和管理,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制定增殖放流计划和人工鱼礁建设规划,努力探索资源增殖的新方式、新途径。要重视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加大对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基础性工作,强化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大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力度,严厉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各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