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约占5%~10%;常见病因为肾实质性、内分泌性、肾血管性高血压等。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病、脑卒中、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性更高,而病因常被忽略以致延误诊断。提高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认识,及时明确病因并积极针对病因治疗将会大大降低因高血压及并发症造成的高致死及致残率。近年来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已成为高血压诊断治疗的重要方面。
(一)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的病因为原发或继发性肾脏实质病变,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之一,其血压升高常为难治性,是青少年患高血压急症的主要病因;常见的肾脏实质性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肾盂肾炎、梗阻性肾病);代谢性疾病肾损害(痛风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系统性或结缔组织疾病肾损害(狼疮性肾炎、硬皮病);也较多见于遗传性肾脏疾病(Liddle综合征)、肾脏肿瘤(肾素瘤)等。
1.肾实质性高血压的诊断
(1)肾脏实质性疾病病史。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多发生在高血压之前或同时出现。
(2)体格检查。往往有贫血貌、肾区肿块等,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血电解质(钠、钾、氯)、肌酐、尿酸、血糖、血脂;24小时尿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12小时尿沉渣检查,如发现蛋白尿、血尿及尿白细胞增加,则需进一步行中段尿细菌培养、尿蛋白电泳、尿相差显微镜检查,明确尿蛋白、红细胞来源及排除感染;肾脏B超:了解肾脏大小、形态及有无肿瘤,如发现肾脏体积及形态异常,或发现肿物,则需进一步做肾脏CT/MRI以确诊并查病因;眼底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可行肾脏穿刺及病理学检查。
肾实质性高血压需与高血压引起的肾脏损害和妊娠高血压相鉴别,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脏病变的发生常先于高血压或与其同时出现,血压水平较高且较难控制、易进展为恶性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发生早、程度重、肾脏功能受损明显。患肾实质性高血压者多于妊娠20周内出现高血压伴蛋白尿或血尿、易发生先兆子痫或子痫、分娩后仍有高血压。
2.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处理
应低盐饮食(每日<6g);大量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者,宜选择摄入高生物价蛋白,并限制在0.3~0.6g(/ kg·d);在针对原发病进行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控制血压<130/80mmHg,有蛋白尿的患者应首选ACEI或ARB作为降压药物;长效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均可作为联合治疗的药物;如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或有大量蛋白尿时,噻嗪类利尿剂无效,应选用袢利尿剂治疗。
(二)内分泌性高血压
内分泌组织增生或肿瘤所致的多种内分泌疾病,由于其相应激素分泌过度增多,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而使血压升高。也是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如能切除肿瘤,去除病因,高血压可被治愈或缓解。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
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而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低血钾和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的临床综合征,常见原因是肾上腺腺瘤、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生,少见原因为腺癌和糖皮质激素可调节性醛固酮增多症(GRA)。以往将低血钾作为诊断的必备条件,故认为原醛症在高血压中的患病率<1%,但近年的报告显示:原醛症在高血压中可能占5%~15%,在难治性高血压中近20%,仅部分患者有低血钾。建议对早发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伴有持续性或利尿剂引起的低血钾(血钾<3.5mmol//L)、肾上腺意外瘤的高血压;和有原醛症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原醛症的筛查。即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活性测定及比值(ARR)阳性者转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及治疗。
2.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由于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嗜铬细胞瘤90%以上为良性肿瘤,80%~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嗜铬质细胞,其中90%左右为单侧单个病变。起源于肾上腺以外的约占10%,恶性嗜铬细胞瘤约占5%~10%,可造成淋巴结、肝、骨、肺等转移。嗜铬细胞瘤间断或持续地释放儿茶酚胺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后,可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伴典型的嗜铬细胞瘤三联征,即阵发性“头痛、多汗、心悸”,同样可造成严重的心、脑、肾血管损害;大量儿茶酚胺进入血液,导致高血压危象、低血压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嗜铬细胞瘤危象”。如能早期诊断并行手术切除,是临床可治愈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
建议:高血压伴有以下情况之一,但不能用该系统疾病解释的,应转上级医院进行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评估及确诊检查。
(1)为阵发性、持续性或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重;压迫腹部、活动、情绪变化或排大、小便可诱发高血压发作;一般降压药治疗常无效。
(2)发作时伴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表现。
(3)同时有体位性低血压。
(4)伴糖、脂代谢异常、腹部肿物。
(5)伴有心血管、消化、泌尿、呼吸、神经系统等相关体征。
多数嗜铬细胞瘤为良性,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有一定的危险性,术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131I-MIBG治疗是手术切除肿瘤以外最有价值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恶性及手术不能切除的嗜铬细胞瘤的治疗。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控制嗜铬细胞瘤导致的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改善临床症状。
3.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即皮质醇增多症,其主要病因分为ACTH依赖性或非依赖性库欣综合征两大类;前者包括垂体ACTH瘤或ACTH细胞增生(即库欣病)、分泌ACTH的垂体外肿瘤(即异位ACTH综合征);后者包括自主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腺瘤、腺癌或大结节样增生。
建议:伴有下述临床症状与体征的肥胖高血压患者进行库欣综合征临床评估及确诊检查。
(1)向心性肥胖、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满月脸、多血质、皮肤菲薄、淤斑、宽大紫纹、肌肉萎缩。
(2)高血压、低血钾、碱中毒。
(3)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
(4)骨质疏松或有病理性骨折、泌尿系结石。
(5)性功能减退,男性阳痿,女性月经紊乱、多毛、不育等。
(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7)神经、精神症状。
(8)易感染、机体抵抗力下降。
(三)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的根本特征是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导致患肾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明显增高,引起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肾动脉狭窄是引起高血压和/或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患病率约占高血压人群的1%~3%。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我国肾动脉狭窄的最常见病因,据估计约为70%,其次为大动脉炎(约25%)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约5%)。鉴于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约达20%,推测肾动脉狭窄的患病总数相当大。因此,安全准确地鉴别出肾动脉狭窄患者,并予以恰当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肾动脉狭窄诊断目的包括:明确病因;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血流动力学意义;血管重建是否能获益。
由于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常依赖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虽然可供选择的检查很多,但为了优化诊断流程,减少费用,仍需结合临床线索作进一步诊断性检查。其临床线索包括:
(1)恶性或顽固性高血压。
(2)原来控制良好的高血压失去控制。
(3)高血压并有腹部血管杂音。
(4)高血压合并血管闭塞证据(冠心病,颈部血管杂音,周围血管病变)。
(5)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血清肌酐升高。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降压幅度非常大或诱发急性肾功能不全。
(7)与左心功能不匹配的发作性肺水肿。
(8)高血压并两肾大小不对称。
如果线索越多,则肾动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但单凭临床线索做出正确诊断的可能性不到一半。目前有许多无创诊断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肾动脉狭窄的解剖诊断(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和功能诊断(卡托普利肾图、分肾肾小球滤过率、分肾静脉肾素活性),可根据临床需要和实际能获得的检查项目及医院的技术实力予以选择。经动脉血管造影目前仍是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用于确定诊断及提供解剖细节。如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直径狭窄≥50%,病变两端收缩压差≥20mmHg或平均压差≥10mmHg,则有血流动力学的功能意义。
(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由于睡眠期间咽部肌肉塌陷堵塞气道,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或口鼻气流量明显降低。
1.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睡眠打鼾,频繁发生呼吸暂停的现象,可分为阻塞性、中枢性和混合性三型,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为常见,约占SAHS的80%~90%,是顽固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至少30%的高血压患者合并OSAHS,而OSAHS患者中高血压发生率高达50%~80%,远远高于普通人群的11%~12%。
2.诊断标准
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和(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呼吸暂停是指口鼻气流停止10秒以上;OSAHS常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
减轻体重和生活模式改良对OSAHS很重要,口腔矫治器对轻、中度OSAHS有效;而中、重度OSAHS往往需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注意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对有鼻、咽、腭、颌解剖异常的患者可考虑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