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华养生宝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要注意饥饱适度

养生受到饥饱适度的影响。《黄帝内经》说:“日中而阳气隆,日西则阳气虚。”所以要早吃饱,午吃少,晚上更应少吃。

关于饥饱度,古人有过很多专论,如明代学者郑瑄在《昨非庵日纂》中说:太饿会损伤脾胃;太饱会损伤体内元气。脾气靠水谷化生而来,太饿的话,体内无水谷运行,会导致脾虚;太饱的话,会阻碍气的运行。所以修道之人为了养脾气,会在感觉饥饿前吃饭,且不会吃太饱。

清学者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说:早饭要饱,午饭要少。因为午前为生气,午后为死气,释氏过午不食就是为了避免死气。《黄帝内经》说:“日中而阳气隆,日西则阳气虚。”所以早饭要饱,午饭要少,晚上更应少吃。

明代学者龙遵叙在《饮食绅言》中说:尹真人说:人的三种欲望为食、睡、色。在这三种欲望中,食欲是人之根本,吃饱会昏昏欲睡,会起色心。所以晚上吃二三分饱,有利于心中自然之气通畅。

明代文学家李渔在《笠翁一家言全集·闲情偶寄》中说:调理饮食的第一步是调节饥饱。感觉七分饿时最适合进食。提前吃太早,过后吃太晚。七分饿与七分饱对应,就像田里的水与禾苗的量相称,需要多少水就灌多少水,太多、太少对禾苗的生长都不利,这与我们平常讲的养生的火候道理相一致。

有时因繁重的事务,饿到七分也没吃饭,等饿到九分、十分就饿过了。这时吃饭,就不能吃太多。脾气会因饥饱相搏而损伤,几个月的调养就会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