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类人工养殖新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养殖前的准备

1.投资准备

(1)智力投资。为搞好牛蛙养殖工作,在生产开始之前必须对牛蛙养殖的动态、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具体管理及采收、加工技术、经济核算、供产销的信息等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养殖成功,获得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首要的准备工作是培养人才,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才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确保牛蛙养殖成功。

(2)资金和物力投资。一般对已拥有土地和水域的人来说,养殖牛蛙的投资主要有下列几方面:建蛙场的围墙、种源、饵料及其他开支,包括工资、水电、药品、运输、土地税、房屋兴建、工具及机械设备等的购置和折旧费等。

以上各项投资均应一一计算、筹集,并量力而行,最后确定养殖牛蛙的规模及养殖方式。

2.养蛙场址的选择原则

选择好适当的蛙场场址,是建场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周密考虑。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1)牛蛙的生活习性要求。牛蛙的两栖性、野生性、变温性及特殊食性等生活习性要求,决定了牛蛙场址应选择在有水陆环境、安静、温暖、植物丛生、浮游动植物与虫类繁多的场所。声音嘈杂、震动严重的地方不宜选为蛙场场址,否则将使牛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

(2)生产上的实际需要。如蛙场属于育种场,则场址应尽量接近需要大批种源的养蛙场附近,以减少种源运输费用。如蛙场养殖的蛙主要供外销,则场址最好选择对外贸易方便的港口及车站附近。如养蛙主要供国内食用,场址大多要选择大城市的近郊,以提高经济效益,减少运输费用。

(3)地形。养殖场地面最好稍向东南方向倾斜,以便阳光直射面大,光照强,地温、水温上升较快,对牛蛙及其饵料的生长繁殖有利。这种地形,在夏季可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波动水面,增加水中含氧量,对牛蛙、尤其是蝌蚪的生长很有利。

(4)水源与水质。

1)水质。我国淡水水域辽阔。不同的水源将决定水的理化性质,对水的温度、盐度、含氧量、酸碱度、水色及肥度等有显著影响。故要注意调查水源的种类及水质情况。

2)水位变化情况。要调查该水域一年内甚至若干年内的水位变化情况,以选择旱时有水、涝时不淹的场址。

3)水域污染程度。要调查水源流至场址前是否受到污染,调查重点是河川水及地下水是否被该城市下水道污水及工业污水所污染,水域污染调查常用化学分析法和生物鉴别法。

(5)土质。不同种类的土壤,其组成、酸碱度、含盐种类及数量、含氧量、透水性和肥瘦程度往往有所差别,从而对水生生物的生长、蛙池的环境带来影响,对蝌蚪饲养的关系更大。

(6)交通运输。大型牛蛙养殖场,种源、产品、饲料的运输量较大,为了保证成活,节省时间和运输费用,蛙场应建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7)电力。为了安装诱集昆虫的黑光灯及其他电气设备(如水泵、打浆机、粉碎机、颗粒饵料机、膨化饵料机、干燥机、电话、日常照明等),养殖场应建立在有电力供应之处。

(8)排灌系统。养殖池的水位应能控制自如、排灌方便,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水温、溶氧量及病虫害,有利于收获及越冬。蛙场的用水很可能和农田灌溉水源有联系,应考虑两者是否有矛盾,并做好相应准备。以免在天旱或排涝时两者不能兼顾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9)饵料。养殖场应建立在饵料丰富的地区,以便能诱集大量昆虫,供应大量浮游生物、螺类、泥鳅、小杂鱼等饵料,或者在该地区有丰富而廉价的生产饵料的原料及土地,如附近有供应畜禽粪的牛场、猪场、鸡鸭场和出售下脚料的食品加工厂等,以便为养殖池培育浮游生物,养殖蚯蚓、蝇蛆、黄粉虫等。

(10)生活与生产建筑。场址应具有或适于牛蛙养殖工作者生活与工作用房,以便于管理。

3.牛蛙场的建设

要根据生产上的需要、池塘的特点以及牛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要求,经周密考虑再建设牛蛙养殖池。

(1)养殖池的建筑。牛蛙养殖池依据所养牛蛙的生育期而分为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产卵池和孵化池。图7为菲律宾一个牛蛙养殖场的布局图,仅供参考。

图7 牛蛙养殖场各类养殖池的布局

NP.孵化池BP.产卵池TP.蝌蚪养殖池RP.幼蛙或成蛙养殖池(单位:米)

根据各时期牛蛙的适宜养殖密度,对自繁自养的食用蛙养殖场来说,场内所建上述各种养殖池的面积比例大致为1∶10∶20∶5∶0.05。对于育种场来说,可适当缩小成蛙场的比例。至于养殖场总面积的大小,则根据生产需要及人力、财力的可能性而定。各类蛙池不宜过大与过小。过大,管理困难,投喂饵料不便,一旦发生病虫害,难以隔离防治,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过小则不但浪费土地、建筑材料,还增加操作次数,同时过小的水体,其理化、生物学性能不稳定。池形一般为长方形,长与宽的比例为2~3∶1。

蝌蚪池:每池一般以6米×2~3米为宜,池深0.6~1米,池壁为泥质或砖石水泥结构,池壁坡度宜小(约1∶10),以便蝌蚪吸附其上休息,并便于蝌蚪变态后的幼蛙登陆。池壁设进出水口,使之排灌方便(图8)。池中设置一个饵料台,此台放饵料的塑料网面处于水面下约10厘米处。池内种些漂浮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为蝌蚪的栖息创造良好的条件。蝌蚪池周围建围墙,以防敌害侵入。

图8 蝌蚪养殖池

1.蝌蚪集中处 2.茅草或木板 3.水面

同样结构的蝌蚪池须设若干个,以便分批容纳孵化后20天左右的蝌蚪,或供小蝌蚪长大后疏散养殖用,以减少养殖密度。

(2)幼蛙养殖池和成蛙养殖池。两者形态与结构相仿。每个幼蛙养殖池面积不宜过大,按养蛙数、管理水平等灵活决定。养殖池的堤坡为1∶25,堤面宽1米,池深0.6米。视幼蛙发育情况,随时调整,分级饲养,以免大幼蛙吃小幼蛙。每个成蛙养殖池最好设小岛或浮岛。成蛙池也宜按体型大小分级养殖。不论幼蛙或成蛙养殖池,均须设排灌水管,池周或小岛上挖些人工洞穴,也可搭遮阴棚。另外,须设饵料台于水面处,供投放饵料用。池周围应设防逃围墙,水面上安装黑光灯诱集飞虫。幼蛙池与成蛙池的结构见图9、10、11。

图9 牛蛙养殖池(侧面剖析图)

1英寸=2.54厘米

图10 成蛙池(左)与幼蛙池(右)的平面(单位:厘米)

1寸≈3.3厘米

图11 成蛙池(上)与幼蛙池(下)的切面图(单位:厘米)

(3)产卵池。其建筑规格要求与成蛙养殖池相同,但不要太大,约20米×2米为宜,水深以15~40厘米较合适。陆地占全池面积的1/3左右。产卵池最好设2~3个,以供不同产卵期的亲蛙抱对产卵、排精使用(图12)。产卵池的生态环境的设置应类似天然条件,以利繁殖。

图12 牛蛙产卵池

(4)孵化池。面积2米×1米或1米×0.5米,用砖石水泥砌建,也可使用相应大小的塑料箱,池壁高0.6米,保持水深0.15~0.4米。应设进出水口,池底铺沙土厚约6厘米,上有遮阴棚,或水面放些浮萍。孵化池的数量根据养殖亲蛙数量及将不同亲蛙或不同时期所产的蛙卵分批孵化的需要而定。

牛蛙场各类养殖池的布局要设计合理,以减少运输,节约人力、物力,符合实际需要。

4.围墙的建筑

牛蛙善跳、游、钻、爬,故必须设置防逃围墙,同时它也起到防止天敌入侵的作用。围墙一般高1.5米,埋地30厘米深。根据建筑材料的类别,围墙可分为下列几类:

(1)竹墙。以细密的竹片竖立在木柱或水泥柱间,用铁丝扎牢,使其互相密接。竹墙高1.5米以上,埋地深度为30厘米,其顶端的内侧,宜做宽10厘米的竹檐,向内倾斜。竹墙在南方取材容易,价格低廉,但坚固程度稍差,要常检查是否有破损洞隙,且1~2年后逐渐朽烂,需重建。

(2)砖木围墙。用5厘米厚的木板制成密接的板墙,板墙的基脚用砖砌成,并深入土中与池底所铺砌的砖相连接,然后在砖基上面竖立板墙,用木柱夹牢,砖木围墙的东、西、南三面须开窗口,以利空气流通。窗口应钉铁丝网或塑料窗纱,以防牛蛙从窗口逃逸。围墙内侧宜做宽约10厘米的木檐。此墙效果颇佳,价格也较低廉,但板墙基脚处1~2年后也渐腐朽。

(3)砖围墙。以各种砖建造普通砖墙,一般地基为三七墙、地上部分二四墙即可,如用空心砖或大块压制砖建造则更省事。围墙内侧宜做宽10厘米的砖檐,也要设置窗户和门。砖墙坚固耐用,防护性能好,但费用及工程量大。

(4)其他类型的围墙。有土墙、石棉瓦、塑料膜、塑料布、尼龙细网等。

5.饵料的准备

牛蛙生长繁殖快,在精养条件下,个体数量及体重在短期内可大量增加,饵料消耗量大,尤其是牛蛙成体,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故准备充足的饵料(其中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活饵),是保证养殖牛蛙成功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物性饵料的数量决定了牛蛙养殖的规模。

(1)活饵料的养殖。牛蛙的活饵料很多,但当前在活饵料的养殖和应用上,比较成功且容易形成生产规模的是养殖蚯蚓和黄粉虫。下面重点介绍养殖蚯蚓的方法并简介其他活饵料养殖的方法,以供大家选用。野生活饵料的采集只适合于养殖少量的牛蛙,在大型生产上只起微不足道的作用,且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在此不予介绍。

1)蚯蚓的养殖方法。目前适于人工养殖的蚯蚓主要是赤子爱胜蚓(个体重约0.4克的红蚯蚓)。它的养殖方法很多,下面仅简介两种,可因地制宜选用。

箱筐式养殖方法:这是最常见的养殖方法。箱、筐的制作材料可用木材、竹子、柳条、荆条、藤条、塑料袋等,尺寸大小以1~2人能搬动为宜。养殖箱的规格多样,其长、宽、高一般有下列几种(以厘米计): 40×20×30、40×35×30、60×50×25等。筐可以是长方形,也可以是圆形,尺寸大小可以和上述箱子相似。箱底和侧面最好要有排水孔或通气孔,侧面有拉手把柄,饲料装量不要超过20厘米深,最好是15厘米左右。装量太多,通气不良;装量太少,易干燥,蚯蚓饲养量要减少。饲料表面要盖一层塑料薄膜或木板。一则可结露水,二则可减少水分的蒸发。箱孔的大小以直径0.7~1.5厘米为宜。孔面积占箱壁面积的15%~40%,最好为20%~35%。这些孔除排水通气外,还可使箱温不致因饲料发酵而过高,同时可使蚯蚓粪逐步掉落,有利于蚯蚓粪分离,所以箱底地面上最好铺一块塑料布,以便经常清扫掉落的蚯蚓粪。生产量多时,箱子可层叠,立体养殖。这样既节省地面,充分利用空间,又利于观察、通风和排水。为了防止蚯蚓逃逸,饲养室夜间最好要照明。每个箱筐中一般放养1000~3000条蚯蚓。在60厘米×50厘米×20厘米的箱中,开始时每箱放养2000条蚯蚓,在适宜的温度(20℃左右)、湿度(75%~80%)下,养殖5个月后,增至1.8万条。层叠的箱筐上下层之间以及侧邻箱筐之间都要留5厘米空隙,以利通气。如在室外养殖,要注意遮阴、加盖,以防雨雪和昆虫,底层箱要架高,注意防天敌侵害。这样层叠起来的养殖箱,1个月内不必洒水,饲养湿度仍保持在75%~80%左右。这种养殖法,省地面、省人力,可用于工厂化生产。它的生产效率比平地养殖要高得多(表2)。缺点之一是箱子受潮后易腐烂,因此除提倡用塑料制品外,其他材料制作的箱筐最好进行不会影响蚯蚓生长发育的防腐处理。

表2 箱式养殖与平地养殖蚯蚓效果的比较

园林、大田平地养殖法:此法的特点是养殖面积大,可就近利用园林、大田的落叶、枯根、杂草、农家肥料等有机物,充分利用园林、大田对蚯蚓栖息的有利条件(如有自然阴蔽,小气候条件对蚯蚓繁殖较适宜)。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蚯蚓比室内恒温下养的粗壮,生活力更强,能直接利用蚯蚓改良土壤,促进农、林业增产,此法虽然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单位面积产量较低,但成本低。因此,是一种值得大力提倡与发展的养殖法。

其一,园林养殖法一般是在开春后,在果树或其他树林行间开沟,沟内铺放饲料,投入蚯蚓(包括自然诱集),覆土填平,往后要适当保持沟内饲料的湿度。沟的宽度要依据林间宽度、饲料的多少而定。沟的深度要根据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干湿等情况而定。如桑林中养殖蚯蚓,桑树行距一般为1.3米,在行距中心挖35~40厘米宽、15~20厘米深的沟,填入饲料,养殖蚯蚓,结果每亩(1亩折合666.7平方米,下同)桑田可繁殖蚯蚓20.4万条,桑叶增产近1倍。在葡萄行间养殖蚯蚓,每亩每年可收葡萄2000千克,蚯蚓500多千克,效果非常好。

其二,大田养殖法多结合作物的栽培,同时养殖蚯蚓。一般来说栽培多年生植物的农田比1年生的更适宜,叶面茂密、遮阴时间长的作物,以及水肥条件好的农田养殖效果更好。例如,在多年生、叶面指数大的聚合草行间,开宽、深15~20厘米的沟,放入饲料与蚯蚓种,覆土后经常保持饲料、土壤湿度在30%~33%左右。注意隔行采收聚合草叶,田边种上高秆作物(如向日葵、玉米等)。冬季聚合草枯萎,行间种上绿肥作物,以利遮阴。条件好的可用塑料膜覆盖保温。另外,在栽培白薯、蚕豆、棉花、白菜、小麦、玉米等作物的农田中都可养殖蚯蚓。蚯蚓的采收可在作物收获后翻地、整地时进行。

2)蝇蛆的养殖。成蝇生长繁殖速度比蚯蚓快,一般雌蝇一生可产卵约1000粒,生活周期(指从卵孵化为蝇蛆,到蛹羽化为成蝇开始产卵的时间)为15天左右。但粗放养殖时,控制不好则变为苍蝇,有碍环境卫生。笼养时则成本大大高于蚯蚓,由于繁殖快、营养价值高,因此是牛蛙饵料的重要来源之一。

平地粗放养殖:用发酵过的鸡粪、猪粪或食品厂的下脚料(如酒糟、酱油渣、醋糟)、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混合,平摊于地上,引诱自然界的苍蝇在其上产卵。一般每千克料在7天内可收获150克左右的蝇蛆。采用此法的关键是要及时收获蝇蛆,及时拿去喂牛蛙,否则人工生产的大量苍蝇飞出养蛙场,将给人们带来极大危害。也可把培养蝇蛆的料放入筛内,将筛放在容器之上,或挂在离养蛙池水面30厘米上方,利用蝇蛆的避光性与钻孔性,从筛上钻出,落入容器内或饵料盘上,成为牛蛙的活饵料。

笼养:用铁条做若干个长60厘米、宽高各40厘米、四周用尼龙窗纱密封的蝇笼,笼的一侧开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圆洞,用一个两头空的布筒,一端缝在洞边上,供添加培养料用。每笼可养种蝇约1万只。

种蝇的饲料为奶粉、红糖。每1万只种蝇每日用奶粉5克、糖5克,以适量的水煮沸,冷后装一个小盘内,其中放几根短稻草,供种蝇舐吸。另用一个较深的小盆或碗,内装含水量70%的麦麸或米糠,放在笼内供种蝇产卵用。在24~33℃条件下,雌种蝇每只每次大约可产卵100粒,卵呈块状。每天从蝇笼内取出有卵的麸、糠料,放在育蛆料(鸡粪与猪粪的比例为1∶2)上孵化,料厚约7厘米,湿度约70%,温度18~33℃,经3~32小时可孵出幼虫,4~5天幼虫吃粪料后生长至化蛹前,即可采收。每500克粪料可养出蝇蛆约1万条,平均每条重20~25毫克,总重为200~250克,即料蛆比约为2∶1。

种蝇一生产卵5~6次,7~10天后即开始衰老,此时可将蝇笼用沸水处理,杀死衰老的种蝇,然后再装入新种蝇。

3)蜗牛养殖。蜗牛种类很多,目前养殖种类多为褐云玛瑙螺。养殖方法主要有:

野外养殖:选背风、阴暗潮湿、长有杂草的山麓、山坡或荒地作为饲养地。饲养地内还可种植一些蜗牛爱吃的绿色植物,如麝香草、三叶草、荨麻、甘薯和蔬菜。这些植物既可作为蜗牛的饲料,又可遮阴,增加环境湿度,有利于蜗牛生长繁殖。在蜗牛养殖场周围建围墙,以防蜗牛逃逸。饲养场内土壤应疏松、潮湿,以利蜗牛产卵、孵化。在这种环境下,每平方米可养蜗牛250只左右。在温暖、潮湿多雨的南方,野外养殖蜗牛适于生长的时期长,饲料充足,成本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箱式养殖:用1厘米左右厚的木板钉成饲养箱,规格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以利于操作管理及节约板材为准。箱上用纱窗或竹帘等遮盖,防止蜗牛外逃。为节约用地,可将养殖箱叠层放置,其高度以不超过人高为宜。箱底铺3~5厘米厚的湿沙或菜园土。在沙土上放一木板作为饲料台,在其上可投放植物的鲜叶,并添加一些湿麸皮或米糠以及压碎的蛋壳或蜗牛壳,要注意室内保持潮湿。经常清理箱内的残食及蜗牛粪便,保持清洁,这样,蜗牛在箱内即可很好地生长繁殖。为了便于管理、采收,可将不同生长期或不同大小的蜗牛分箱养殖。一般每平方米可养蜗牛600只左右。此法方便灵活,能充分利用室内空间,同时能人为地控制室内温、湿度,较野外养殖生长时期长,可获得更高的单产。但花费人力、物力较多,生产成本相应增加。

温室地面养殖:在温室地面铺沙13.3~20厘米厚,经常保持潮湿,室温控制在25℃左右,在距地面33厘米处安装1圈低压(36伏)防逃电缆,蜗牛触及裸露的通电电缆受到电击而缩回。投饲及其他管理与箱式养殖类同。采用此法可常年大面积进行生产。

蜗牛属植物食性动物,不耗费肉类及大量粮食,经济价值较高。养殖的蜗牛敲碎后直接喂牛蛙,也可取蜗牛的腹足供人食用,利用下脚料喂牛蛙。

水生的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生长繁殖速度快,螺壳较薄,是牛蛙的好饵料,可在牛蛙池或蝌蚪池中兼养。

4)黄粉虫(也称面包虫)养殖。黄粉虫原是一种粮食害虫的幼虫,经选育成为人工养殖的动物性饵料。它属鞘翅目中的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甲虫)4个时期。在室温25℃、湿度65%左右的情况下,卵经6~7天孵化为幼虫。在充分供应麦麸、菜叶或无毒树叶草叶的条件下,幼虫蜕皮15次。每蜕皮1次,虫体长大一些,约经两个半月生长发育成为蛹,1周左右蛹变为成虫,成虫善爬行,但不能飞。成虫生活期约4个月,前2个月为产卵盛期。刚产下的卵为淡黄色,长椭圆形,比芝麻粒还小,卵表面常黏附有细小的麦麸,肉眼难以看见。黄粉虫的生活周期共计3个多月。一般养殖条件下大约2千克麦麸可生产0.5千克鲜黄粉虫。每口长约60厘米、宽40厘米、高12厘米的养虫箱可养大幼虫2~3千克。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室温和湿度。每日添撒麦麸、平铺菜叶(或无毒、适口性好的野草叶及树叶)1~2次,并注意防治疾病与天敌。

5)草履虫的培养。草履虫是原生动物门纤毛纲的单细胞动物,个体长约0.1毫米,在水中生活。以肉眼仔细观察,草履虫像是悬浮在水中的白粉笔末,以显微镜观察,形似倒置的草鞋。草履虫个体虽小,但可作为蝌蚪的优良饵料。

草履虫一般采用稻草浸水培养。取新鲜的稻草(旧稻草也可),选择近根部的几节(此处常黏附有草履虫的休眠包囊),剪成1.5~2厘米长,再将其揉松软后浸入缸或池水中,稻草与水的体积比约为1∶5左右,浸入量以水不溢出缸口为准。再在缸、池口上盖以清洁的塑料布,以防杂物及灰尘落入,在水温20~24℃、光亮的环境下,数日后即可见水中悬浮着大量的草履虫。此时起,每天可舀取1/4的稻草浸液(内有草履虫)倒入蝌蚪池作饵料。快舀完稻草浸液之前,还可加入水继续浸泡稻草,如此可重复培养和使用几次。

在天然池塘、水沟或水坑中,因浸泡有稻草、麦秸或其他植物,也可发现有大量的草履虫或其他单细胞动物生长繁殖。一般也可采取充当蝌蚪的饵料。

6)水蚤的培养。水蚤俗称鱼虫、红虫,是小蝌蚪的理想蛋白质饵料。培养方法是将培养池池水排干,清塘消毒后,每平方米池内撒干鸡粪、酱油渣各1千克(或加入其他畜禽肥料),最好让日光晒1周后灌水40厘米深,并放入少量水蚤种源。几天后池水变绿,两周左右池水中即繁殖出大量水蚤。可逐日捞获适量水蚤喂小蝌蚪,并适量往池水中施有机肥,以利水蚤继续生长繁殖。

(2)活饵料的诱获。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可在养蛙池上方装3盏20~40瓦的黑光灯,分上、中、下排列。上方灯要高于围墙1~2米,以引诱池外远方昆虫。下方灯距池水面大约0.3米,使昆虫扑灯时误入水中,易于被牛蛙捕食。中间的灯起诱导作用,吸引上方灯附近的昆虫经中间灯到下方灯部位。每盏灯每晚开6小时,约耗电0.2千瓦,诱虫范围达1333.34~2000平方米。

每年从谷雨到霜降时节,夜晚8—12时,开灯诱集飞蛾、飞虱、叶蝉等昆虫,待飞来的昆虫较多时,可自上而下依次熄灯,致使昆虫更快、更多地飞落池水中。据统计,每盏40瓦的黑光灯,5—10月份,日开6小时,平均每年每盏灯可诱集昆虫约30~60千克。诱虫多时每夜可达0.5~1千克。

为防黑光灯漏电,应安装防雨装置,电线不得裸露,雨天停止开灯,要经常检查安全用电情况,及时进行维修。

(3)死饵料的准备。大批量精养牛蛙,除了养殖、诱获活饵料外,还必须驯养蝌蚪及幼蛙、成蛙吃人工制备的死饵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批牛蛙所需的饵料供应。

1)牛蛙的死饵料准备。主要包括收获的青绿饲料及加工制成的豆谷饲料、油粕饲料、糠麸饲料、动物性饲料、无机盐饲料等的准备。

2)人工配合饲料的配制。牛蛙人工配合饵料的配制,应根据牛蛙及蝌蚪个体大小、生理状态、饲养数量与环境等情况,参照营养标准、饵料营养成分及其含量,制订合理的配方。

牛蛙颗粒饲料配方:豆饼40%、菜子饼5%、鱼粉10%、血粉5%、麦麸30%、苜蓿粉10%。将上述原料搅拌混匀,然后加入粘合膨化即可,再加入适量冷水,搅拌成团。尔后用饵料机加工成颗粒饵料或膨化饵料,干燥(日晒或烘干)保存或直接饲喂。干燥膨化饵料应达到坚而不硬、密而不沉、松而不散。这样的饵料可较长时间浮于池水水面供牛蛙采食,不至于沉入水中影响水质。

蝌蚪粉状饲料配方:

配方一:鱼粉60%、米糠30%、麸皮10%。

配方二:小杂鱼50%、花生饼25%、饲用酵母粉2%、麸皮10%、麦粉13%。

配方三:血粉20%、花生饼40%、麦麸12%、全麦粉10%、豆饼15%、无机盐2%、维生素添加剂1%。

配方四:肉粉20%、白菜叶10%、豆饼粉10%、米糠50%、螺壳粉2%、蚯蚓粉8%。

配方五:蚕蛹粉30%、鱼粉20%、大麦粉50%、维生素适量。

人工配合饲料的优点:一是可按蝌蚪不同日龄及体型大小,制作适合其摄食的不同规格的饲料,并可添加嗜好性物质,以提高蝌蚪的适口性及食欲。二是能满足不同生育期蝌蚪对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要求。三是在饲料中可掺入适量药剂,以防治疾病,提高蝌蚪的成活率。以上三点可明显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四是投喂方便,省工省时,且易贮存,一年四季均可供应,摆脱了自然条件的影响。五是保型性好,在水中保存时间较长,减少了对水的污染及饲料的浪费,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正因如此,人工配合饲料已在牛蛙养殖中广泛采用。

6.蛙种的选择

在投产前要认真进行选种工作。购种和运输种源工作,春夏秋天均可进行,但从温度及运输路途及其经历的时间考虑,一般近距离、少量引种,各季节都可进行;大量引种、长途运输则宜在春、秋季,此时温度较低,运输更为安全。

(1)亲蛙的选择。①具有牛蛙种的特征。注意不要与其他蛙类混淆。②注意区分雌雄。雌雄鉴别见表3,雌雄比宜11。③选择23年生的发育良好、体质健壮成年牛蛙。要选择生活力强,产卵、排精量高,质量好,无损伤,无疾病,善跳跃游泳,性情活泼,雌蛙腹部膨大,体重约300(雄)~350克(雌)以上的个体。

表3 雌雄成年牛蛙的鉴别

凡躯体及四肢被刺伤、留有伤痕或洞孔的,四肢发红,肢指骨裸露,行动迟钝,皮肤无光泽,发黑或腐烂的均不宜选为种蛙。

(2)蝌蚪与幼蛙的选择。注意不同发育时期典型形态特征、体长与体重,要求选择身体健壮、活泼、无病、无外伤的个体。

(3)牛蛙卵的选择。用显微镜观察,选择已受精,且胚胎发育处在8细胞期以前的卵。肉眼观察则选卵粒表面无真菌丛生、黑色的动物极向上的卵。

一般来说,需要自己繁殖大量蛙种者,宜选购成蛙种。为了降低成本,当年即可养殖获利者,宜选购幼蛙或蝌蚪,如距离近、运输方便,也可选购牛蛙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