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家庭医生百科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常用治疗护理技术

1.怎样测量体温

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口测法:将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嘴唇,测5分钟;②肛测法:将体温表水银端涂以少许润滑剂后插入肛门,深达肛表长度的一半为止,测5分钟,适用于小儿及昏迷病人使用;③腋测法:将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以上臂紧贴胸部夹持之,须测10分钟。正常口温36.3℃~37.2℃,正常腋温36℃~37℃,肛温正常值36.5℃~37.7℃。口温超过37.3℃,一日间的体温变异超出1℃时则多为发热(腋温与肛温可推)。

体温表有口表与肛表两种,肛表的水银球部较粗钝。每次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泡在75%的酒精或络合碘中消毒。测体温前,用清水冲洗后并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测口温时须在进食或饮水20分钟以后才能测量。

2.怎样鉴别脉搏异常

注意脉搏的强弱、快慢及节律是否规则,有无异常的脉象等有助于对疾病的判断。成人脉搏为60~100次/分,节律整齐。小儿脉搏可稍快。

脉搏超过100次/分者,称心动过速,少于60次/分者,称心动过缓。如脉搏快慢不匀、强弱不等,为脉律不齐。脉率少于心率者称为脉搏短绌,见于多发性期前收缩或心房颤动。此外,还应注意血管壁的硬度。正常管壁柔软,动脉管壁变硬呈索状弯曲者,见于动脉硬化。

几种异常的脉象:

(1)交替脉:脉搏强弱交替出现,但节律正常,称交替脉,为左室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2)水冲脉:检查者以手掌贴在患者桡动脉部,并将患者的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感觉到患者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称为水冲脉。常见于脉压增大,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和严重贫血。

(3)奇脉:又称吸停脉,嘱患者作深呼吸,脉搏在吸气末期显著减弱。见于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

3.怎样测量血压

(1)被检者半小时内禁烟,并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通常测右上肢。右上肢裸露并轻度外展,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2)用血压计的橡皮袖带均匀地捆在患者上臂,使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3厘米,气袖之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检查者用手触知肱动脉的搏动后,然后将听诊器放在肱动脉的搏动上。

(3)向袖带内充气,直至桡动脉的脉搏消失,再继续打气,使汞柱再升高20~30毫米。

(4)慢慢放气(约使每秒钟降低2毫米汞柱),当第一次听到“笃、笃”的声音时,记下汞柱所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5)继续放气,此时声音渐加强变粗。声音的强度和性质经过一系列变化后,突然转变为一种微弱、低钝的“嗒、嗒”声时,最后声音消失,声音消失时的压力即为舒张压。

(6)通常血压应测两次,取其最低值。

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测量前应将橡皮袖带内的气体完全放出,并检查血压计汞柱的水平是否在零点。

②测量时听诊器不应压在橡皮袖带下进行听诊。

记录方法:若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0毫米汞柱者,则写为120/70毫米汞柱。凡血压低于90/60~50毫米汞柱时称为低血压(部分正常人血压可偏低)。

4.怎样进行输液看护

不能住院又需静脉输液的病人,可请医务人员帮助输液,再由家属负责看护。看护静脉输液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注射部位是否有药液外溢:如有应拔除针头,停止输液。局部溢液肿胀,可行热敷或请医生处理。

(2)输液过程中严防空气栓塞:要及时更换溶液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针。如下段输液管中出现空气,可轻弹输液管排出管内气体。

(3)观察滴注是否通畅:不通畅的常见原因:输液开关过紧;输液管扭曲受压;输液瓶位置过低;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或输液肢体位置);针头阻塞、脱出(拔出重打)。

(4)输液滴数应适宜:按医嘱输液,一般成人每分钟输40~60滴,儿童每分钟输20~40滴。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疾患者输液速度宜慢;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输入速度也宜慢。

(5)严密观察输液反应:如病人诉有不适,出现发冷、发热、心慌等不良反应时,应先减慢滴速,观察数分钟仍无好转,则立即停止输液。反应严重时,及时请医生处理。

(6)更换液体时,要严格消毒瓶盖。

5.皮内注射法

适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及预防接种。

(1)操作方法:

①备1毫升注射器,4%号针头做皮内注射。

②选定注射部位,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③核对药物,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皮内注射

④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真皮与表皮之间,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准确注射药液0.1毫升,局部即形成一圆形隆起皮丘,直径不大于0.5厘米。

⑤注射完毕,迅速拔针,切勿按揉。嘱病人留观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结果。

(2)注意事项:

①皮内注射必须用1毫升注射器,4%号针头,注入药液剂量必须准确(为0.1毫升),操作熟练,如做皮内试验,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影响观察。

②注射各种过敏药物时,必须向病人说明目的,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不能用过敏药物做皮试。

③试验结果可疑或为阳性者,应更换注射器及针头,用生理盐水0.1毫升做对照试验,20分钟后观察结果。确为阳性者,应用红笔划上阳性标记,并告诉医生及病人。

④皮内注射的部位(皮内试验),取前臂掌侧下1/3处。预防接种,最好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部位。

⑤各种皮肤试验液必须新鲜配制,使用期不超过4~6小时。

青霉素皮试液注入剂量20~50单位,链霉素250单位,破伤风抗毒素15单位,细胞色素C0.75毫克,普鲁卡因取0.25%液0.1毫升做皮内试验,碘造影剂取0.1毫升做皮内注射。

⑥做过敏试验前,应备好抢救药0.1%盐酸肾上腺素,有心脏病的病人应慎用。

6.皮下注射法

适用于下列情况:

①需迅速达到药效或不宜经口服给药者;②预防接种。

(1)操作方法:

①取出注射器接上针头,检查注射器是否合适,然后置于无菌容器内。

②吸取药液:A.安瓿药液吸取法:用安瓿锯锯安瓿颈段,用乙醇棉签擦拭颈段后折断。左手食、中指夹住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插入安瓿,左手拇指与无名指扶住注射器的下端,右手抽动活塞,将药液抽入针筒内。B.密闭药液吸取法:将药瓶的铝盖中心部分取下,用酒精棉签消毒瓶盖,用注射器向瓶内注入适量空气,此时应避免活塞脱落,吸取所需药液量。如为混悬液,应摇匀后吸取,粉剂则应溶解后吸取。

③携清洁盘(盛药物、消毒用品等)至床侧,作好三查七对(三查:服药、注射及各种治疗前、中、后各查对1次),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方法)。

④选择注射部位,一般以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为宜,进行皮肤消毒,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⑤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30°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迅速刺入针头2/3(注意勿刺入太深)。用左手固定针筒,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⑥注射完毕,用干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按压至无液渗出。

(2)注意事项: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②必须用1~2毫升注射器抽吸药液,以保证注入的药液剂量准确。

③对经常做皮下注射的患者,应注意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如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必须建立轮换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以免局部组织萎缩,影响药液的吸收。

④瞩患者勿用手揉擦注射部位。

7.肌内注射法

适宜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产生疗效者。

(1)操作方法:

①与皮下注射法1~3相同。并向病人解释清楚,取得合作。

②协助病人取正确姿势,以放松肌肉为原则。选择注射部位,一般常选臀部外上1/4的区域,亦可选股外侧、上臂三角肌等处。

③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快速刺入,进针2.5~3厘米(刺入针体的2/3),按病人胖瘦适当掌握。

④抽吸注射器无回血,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后,以干棉签按压针眼处,迅速拔针。

⑤注药过程中和注射后,应观察病人反应。

(2)注意事项:

①切勿将针体全部刺入,以防针体从根部折断。万一针头拆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内,需外科手术取出。

②需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并根据药液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③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以选用臀中、臀小肌处注射为宜。成人臀部注射部位也需选定适当,勿伤及神经、血管及髂骨。

④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原针眼部位进行注射。瘀血及血肿部位,也不宜注射。

8.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青霉素有时能引起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皮炎、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过敏休克可在皮试当时、皮试阴性过后肌注、划痕试验、滴眼及局部应用等情况下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昏、烦躁不安、胸闷、气促、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呼吸停止或心脏骤停而死亡。因此,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认真做好皮肤过敏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

(1)试液配制法 常用的浓度为每毫升溶液中含青霉素200单位。按下法配制:①用1毫升注射器取每毫升含20万单位的青霉素溶液0.1毫升,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至1毫升(含青霉素2万单位),摇匀;②取上清液0.1毫升如上法稀释至1毫升(含青霉素2000单位),摇匀;③取②液0.1毫升,再如上法稀释至1毫升(含青霉素200单位),摇均即成。

(2)以75%酒精消毒前臂曲侧中部皮肤。

(3)取0.1毫升(20单位)皮试液作皮内注射。

(4)20分钟后,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厘米或局部红晕并有小水泡者为阳性。

少数高度过敏者,皮试时也会发生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休克,应立即让病人平卧,针强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同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1毫升,必要时静注肾上腺素0.5毫升并密切观察。

9.输血和输血反应

输血,是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广泛用于临床医疗,对改善病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输血包括自体输血,即输入自己预先储存的或失血回收的血液;异体输血,即输入与患者相同血型的他人血液或血液成分。输全血,为传统方法,主要补充红细胞及血浆,但是库存血血小板、粒细胞、某些凝血因子几乎全部降解失去作用。成分输血,是指单纯输入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针对性强、效率高、节约血源,是目前的发展方向。

(1)输血需要的程序:

①申请输血:主管医师开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②供血:地方血站或血液中心提供血液。

③核血:医院输血科接受供血后,核对血液质、量、包装、血袋封闭、标签填写、储存时间、运送方式等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符合“临床输血申请单”要求,进行供、受者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确信各项指标正常,方可向临床科室发血。

④输血:临床科室人员去输血科领血时,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查,签字。到临床科室后2名医护人员再次核查各项,治疗护士到床头再次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血型、疾病诊断、科室床号、住院号等。各项无误后开始输入。输入过程中观察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输,查明原因并处理,保存余血,记录异常情况,并报输血科及医务科。

动脉输血装置

⑤输血后评价:护士填写有关情况,防止延迟发生的不良反应。

(2)输血适应证:

①替代治疗:各种失血、贫血、低蛋白血症、血小板缺乏等。

②免疫治疗:某些疾病静脉输入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③置换治疗:某些血中成分过多或出现异常,可采用边去除、边输入的输血方法。

④移植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即特定的成分输血。

(3)输血不良反应:

①溶血反应:a.急性溶血反应:原因为血型不合、保存不当等,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溶血,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疼痛、血红蛋白尿或尿闭、急性肾衰或DIC形成。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应用利尿剂、纠正低血压、防止急性肾衰竭和DIC形成,必要时透析疗法或换血疗法。b.慢性溶血反应:原因为稀有血型不合。输血后数日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增多等。处理方法:基本同急性溶血反应。

②非溶血不良反应:a.发热:原因为血中有致热源,或受血者多次受后产生同种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表现为患者体温升高、头痛等。处理方法:暂时停止输血,给以解热、糖皮质激素等治疗。b.过敏反应:血液含有过敏原或患者为高敏体质,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气管痉挛等症状。处理方法:减慢或停止输血,抗过敏治疗。c.传播疾病:肝炎、艾滋病等。处理方法:重在预防,酌情处理。d.其他:心衰、肺血等。一旦发生,对症处理。

10.鼻饲法

(1)适用于下列患者:

①长期昏迷,有口腔疾患及口腔手术后的病人或不能张口者。②拒绝进食的病人。③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

(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备胃管(耍幼儿用硅胶管),流质饮食及温开水(温度为38℃~40℃), 50毫升注射器,润滑油等。

②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

③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段。测量自鼻尖经耳垂到剑突的长度(正常50~55厘米),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到咽喉部时(14~16厘米),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徐徐送下,插下深度为45~55厘米。插管中若病人出现恶心。应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管插入,以减轻不适。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④昏迷病人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成功率,插管时应将病人后仰。当胃管插至15厘米(会厌部)时,用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

⑤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开口端接注射器,回抽见有胃液,即注入少量温开水,再注入流质或药液。注毕,再注入少量温开水以冲净胃管,避免食物积存、变质、堵塞管腔。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做好记录。

⑥饲毕,将胃管抬高反折管口,用纱布包好,夹紧,固定于病人枕套上。注射器用温开水洗净,放入治疗碗内,盖好纱布备用,用物每日消毒1次。

(3)注意事项:

①插管前应先检查鼻腔、口腔、食管有无异常。有假牙者应先取出,食管静脉曲张严重者不宜插管。

②如插管后未抽出胃液,可将听诊器放在剑突下,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10毫升空气,然后听到气过水声,表示管在胃中。

③将胃管开口处放入盛水碗内。如有大量气体溢出,表示误插入气管,应抽出胃管重插。

④鼻饲者需用药物时,应将药物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⑤长期鼻饲者,应每天进行口腔护理,胃管应每周更换,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11.酒精浴

酒精浴对高热或高热惊厥病人,能起到较快的散热降温作用。

操作方法如下:

(1)备大浴巾、小毛巾各2条,25%~35%酒精100~200毫升,热水袋、冰袋及套。

(2)将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作好解释。

(3)脱去上衣,松开裤带。冰袋置于前额或立于头顶处,足底部置放热水袋以免寒战。

(4)露出近侧手臂及半侧胸部,将大浴巾垫于擦浴部位下面,将浸有酒精的小毛巾拧至半干,缠于操作者手上,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从颈部开始,沿上臂外侧至手背,再从胸侧向上经腋窝沿上臂内侧擦至手心,在血管丰富处停留片刻,用大浴巾轻按擦干,共3分钟,依同法擦对侧手臂及胸侧。

(5)协助病人侧卧,背向工作人员。垫大浴巾,背部分左、中、右3部分向上擦拭并按摩骨隆突处。全背共擦3分钟,用大浴巾擦干,撤出浴巾,助病人穿衣仰卧。

(6)脱裤露出近侧大腿,垫上浴巾,以髋部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再沿腹股沟、大腿内侧擦至内踝。然后自股下经腘窝擦至足根,共3分钟。同法擦拭另一侧。擦毕,穿好裤,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

(1)擦浴过程中如发现病人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

(2)擦浴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等部位时,应停留数秒钟,才能达到散热的目的。

(3)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因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4)如体温下降至39℃以下,应取消头部冰袋。

12.人工呼吸术

人工呼吸术对于抢救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患者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

操作方法如下:

(1)口对口呼吸法:病人仰卧,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并用托下颌手的拇指张开病人的口唇,以利吹气。在病人口周可盖一纱布或手绢(也可不用)。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术者深吸气后,将口紧贴病人口上,用力吹气,直到见到病人胸廓升起为止。吹气完毕后,松开鼻孔,让病人胸廓及肺依弹性自动回缩,出现呼气动作,使肺内二氧化碳自行排出体外。反复如此进行,每分钟14~16次。

直接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2)口对鼻呼吸法:病人仰卧位,术者位于其头端,左手置病人颈项部,并将头部略抬起使之后仰,右手捏住病人口唇使其闭紧,深吸一口气,将口对着病人的鼻孔吹气;吹气毕,术者将头抬起并侧转深吸气,松开病人口唇,让其出现自然呼气动作。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4~16次。

(3)举臂压胸法:病人仰卧,头略偏向一侧,肩下垫一枕头。术者位于病人头前,双手握住病人的两前臂近肘关节处,将上臂拉直过头,使胸廓被动性扩大形成吸气,2~3秒后,再弯曲其两臂并将其肘放回于胸廓下半部,同时压迫胸廓下部前侧方肋弓约2秒,使胸廓缩小,形成呼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4~16次。

注意事项:

(1)呼气压力应均匀,不可过猛,以免在气道内形成涡流,增加阻力;压力亦不可过大,否则可使肺泡破裂,或将气体吹入胃内。

(2)病人口腔及呼吸道如有分泌物,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效果或将分泌物带入呼吸道深部。

(3)举臂压胸时,应松开病人衣物,以免影响操作效果。压胸力量不可过大,以免引起肋骨骨折。

(4)病人如有微弱呼吸,人工呼吸应与病人自主呼吸同步。

13.吸氧疗法

适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①呼吸衰竭、低氧血症。②心血管病、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心肌缺血等。③急性脑出血、缺血性疾病。

④其他,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酸碱中毒等。

操作方法如下:

(1)鼻导管法: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洗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至鼻咽部(长度为鼻尖至耳垂距离的2/3),用胶布将导管固定在面颊部,导管与氧气装置的湿化瓶相接。调节氧气筒总开关压力为2~3千克/厘米2,根据病情需要将流量适当调节(一般用1~5升/分)以维持一定吸氧浓度。停用氧气时,关闭总开关和流量开关,取下鼻导管。

(2)鼻塞法:用特制的鼻塞,塞入鼻孔以代替鼻导管插入鼻腔深部,可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吸氧浓度和效果与“导管法”相同。尤适合于低浓度吸氧。

(3)面罩法:将吸氧面罩放于病人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面罩的氧气进孔与给氧装置的湿化瓶连接,一般需氧流量6~8升/分,吸氧浓度可达60%以上。

氧气筒输氧装置

(4)氧气帐法:将病人头部送入氧气帐中,其顶端的氧气喷嘴与氧气装置的湿化瓶连接。一般氧气流量为10~20升/分,其吸氧浓度可维持在60%~70%。

(5)口罩法:以漏斗代替鼻导管,将漏斗罩于口鼻外,距皮肤1~3厘米,适当固定。此法多用于婴幼儿,流量一般为2~3升/分。

注意事项:

(1)学习吸氧有关知识,做到防火、防油、防震。氧气筒放阴凉处。

(2)操作前先检查氧气装置、总开关、流量开关是否通畅,流量表是否准确、有无漏气。

(3)吸氧治疗中,注意病人缺氧情况的变化,调节流量时,注意避免高压氧气冲入呼吸道损伤黏膜。

(4)缺氧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应采用控制性氧疗法,吸氧浓度适当降低,同时给呼吸兴奋药。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可吸入6.5千帕(50毫米汞柱)以上之高浓度氧。

(5)吸氧时间根据病情而定,因急性病引起的低氧血症,缺氧得到纠正即可停止给氧。高浓度给氧,不宜超过24小时,以防氧中毒。

吸氧疗法是呼吸循环衰竭、休克等的重要综合抢救措施之一,通过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肌代谢,纠正肺动脉高压,同时增加肾脏血流量和改善脑细胞缺氧状况,对抢救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14.血液透析治疗术

血液透析是最常见的血液净化技术之一,它根据透析膜两侧的溶质浓度梯度和渗透压梯度及膜两侧的流体压力差所产生的扩散、渗透与超滤作用的原理,达到清除血液内毒性物质和水分的目的。对清除水分子物质和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有好的效果。

血液透析治疗术适用于下列患者:

①急性肾功能衰竭:凡达到具体透析指征,即可透析。②慢性肾功能衰竭:有具体透析指征。③药物中毒。

操作方法如下:

在透析室内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有特殊的透析器和配制好符合要求的透析液。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注意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心肺功能不全者需给氧。并作心电监护;注意观察透析器及监护器的工作状态。

(2)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出血、凝血、溶血、栓塞、低血压、高血压、透析失衡综合征、透析液反应等,应注意防治。

15.人工冬眠疗法

在冬眠药物的作用下,机体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降低了代谢率,也降低了严重的应激反应,调整血管的舒缩功能,以便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人工冬眠疗法适用于以下患者:

①破伤风、癫痫持续状态、高热惊厥、子痫、甲状腺危象及顽固性疼痛。

②严重感染,如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炎、小儿重症肺炎等。

③严重颅脑外伤、脑干伤、创伤性休克、烧伤等。

有下列情况不宜使用人工冬眠疗法:诊断不明的疾病、脑血栓形成、房室传导阻塞、严重失水、失血及体温过低等。

操作方法如下:

1.配方选择:

(1)冬眠1号(杜冷丁100毫克,氯丙嗪50毫克,异丙嗪50毫克),镇静降温作用较强,可用于感染性休克、高热型中暑、脑炎、脑外伤、烧伤、妊娠高血压等。

(2)冬眠2号(杜冷丁100毫克,异丙嗪50毫克,氢化麦角碱0.6毫克)有改善冠状循环,减慢心率作用,多用于伴有心动过速者。

(3)冬眠4号(杜冷丁100毫克,异丙嗪50毫克,乙酰丙嗪20毫克)有强镇静作用,多用于破伤风、癫痫持续状态。

2.使用方法:病情较轻,每6~8小时肌注一个剂量,病情重者,每一剂量可加入5%葡萄糖液100~250毫升中,静脉滴入。高热惊厥者,滴入速度宜快,每一剂量可在30分钟左右滴完;血压偏低或呼吸衰竭者滴入宜慢,20~30滴/分,一般每6~8小时给一个或半个剂量。

3.用药开始30分钟后,可予体表降温,使体温逐步下降,2小时后可降至35~36℃,呼吸及脉搏平行下降,病情特重者可降至34℃左右。此后每8~12小时酌予半个剂量,给予维持。应持续至病情好转、稳定,一般约2~5天。停用冬眠药物后,自下而上逐步撤除体表降温,体温可自然回复,意识亦渐恢复。

注意事项:

(1)严密观察病情,如出现体温上升、肌肉紧张、持续高热或加用物理降温时出现寒战,表示冬眠药物不足,应予增加用量。

(2)病情较重或呼吸道分泌物多,必要时应行气管切开,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注意纠正电解质紊乱,冬眠药物往往有降低血钾的趋势。

(4)解除冬眠时,如体温不能自动回升,可给温水袋或肌注阿托品,帮助复温。

(5)一般可持续2~5天,需要时可延长到两周。冬眠期延长时,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可每日更换药物组合。

16.骨髓移植

骨髓移植是指用供体的正常骨髓细胞移植给患者,替代其异常的或受损伤的骨髓,使其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这是近年来组织相容配型技术和免疫学、免疫抑制疗法进展的结果。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放射病和免疫缺陷病等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骨髓移植适用于下列疾病:

①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如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急性骨髓纤维化等。

②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如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病、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③遗传性造血系统疾病,如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地中海贫血、黏多糖沉积病等。

④实体性肿瘤,如淋巴瘤、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神经母细胞瘤、卵巢癌、睾丸癌等。

操作方法如下:

1.骨髓移植的种类:

(1)异基因骨髓移植:是指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一致的个体间移植。目前主要在同胞兄弟姊妹之间HLA相同者之间进行骨髓移植。

(2)同基因骨髓移植:是指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骨髓移植,在人类仅限于同卵孪生同胞间的移植。其成功率最高,理论上应无排斥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不需要免疫抑制处理。但实际上,由于某些疾病的发病机理关系,如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亦可发生排斥,仍需免疫抑制处理。

(3)自身骨髓移植:是指在同一身体上进行骨髓移植。目前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和实体瘤。即在白血病患者经诱导完全缓解后或实体瘤患者尚无明显骨髓受累之前,采集自身骨髓,并将其冷冻保存。待经过大剂量化疗或放疗消灭肿瘤后,再将骨髓输回,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恢复。近来用自身周围血浓缩单核细胞移植也有类似作用。

2.骨髓的采集:

无菌下进行操作,一般由髂后上棘穿刺进行,穿刺稍深,故穿刺前局部麻醉药量宜稍多,穿刺后边抽吸边旋转针头,可自一个部位抽取50毫升,如作同种异体骨髓移植,一般自两个部位共抽取100毫升;如作自身骨髓移植,需300~400毫升,则应在硬膜外麻醉下,从髂前、髂后上棘及髂嵴下方等多部位采集,亦可以胸骨采取。穿刺前应将所用的器具用硅液处理,或用TC-199肝素溶液洗涤,抽好的骨髓要进行过滤,可用细钢丝网(300~100微米孔)过滤。

3.骨髓移植:

将过滤好的骨髓液输给受髓者之前,要先行组织配型,输液前可给予抗菌素及地塞米松以预防反应。输液接近结束时输液管内最后一段含脂肪粒的骨髓丢弃不用,以免发生脂肪栓塞。每次移植时,瓶底留少许骨髓细胞计数,当输入的骨髓细胞总数达2×109时,可起到保护急性骨髓衰竭病人免于死亡的作用。

4.骨髓的保存:

骨髓在保存液中,若在4℃放24小时,有80%的细胞可存活,48小时则仅有60%~70%细胞存活。如无冷冻设备,则尽可能在4小时内给予受髓者。

若长期保存,可将采取的骨髓以稀释液稀释,稀释液为肝素,甘油——TC199液。稀释后的骨髓液分装25毫升安瓿中,以每分钟降低1℃的速度进行冷却,到-70℃时再放入-196℃液氮箱中保存,一般可保存3年。

17.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冲击波产生的原理为由高电压、大功能的电容器充电后通过置于水中的电极瞬间放电。产生电火花使电极间水剧烈气化而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又由椭圆球形金属反射器聚集于第二焦点,即结石部位,使结石震碎粉化而自行排出。其特点为冲击波有粉化结石的能量而无爆炸力,因此只要定位准确,对软组织并无损伤。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应下列病症:

(1)泌尿系结石:①肾和输尿管的单一和多发性结石;②部分性或完全性鹿角形结石;③感染结石;④孤立肾肾结石;⑤高龄病人和儿童;⑥透X线结石。

(2)胆系结石:①症状性胆囊结石;②口服造影剂表明胆囊功能正常的胆囊结石;③胆囊阴性结石;④4~25毫升单颗或5~15毫升2~5颗胆囊结石;⑤肝外胆管结石。本术可作为辅助治疗,碎石后再用其他方法取出结石碎片。

操作方法如下:

(1)此术必须在具有冲击波碎石机的专科治疗室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用药、肠道清洁准备与充盈脏器。充盈液体的脏器是超声波的良好透声窗,有利于结石的超声定位。此外,在液体的环境中结石容易粉碎。

(2)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如使用水囊式碎石机可不需要麻醉。

(3)检查碎石机各部件是否运转正常,并核对病人X光片,详细了解结石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4)结石定位。用X线或B超搜寻结石,找到结石后,将冲击波源移动调整,使第二焦点与结石吻合。

(5)选择工作电压和冲击次数。不同碎石机有所不同,一般工作电压为12~18kV,冲击次数为1000~2500次。实施冲击波治疗岳,按停止键钮,将冲击波源降至最低点,并复查碎石效果。

(6)碎石治疗后,泌尿系结石病人应配合利尿、解痉或中药排石治疗。胆系结石病人治疗后,碎石颗粒大多不能自行排出,必须配合溶石排石治疗,甚至经内镜取石。

18.断肢的保存与转送

断肢(指)再植能否成功,与断肢(指)保存正确与否有很大关系。如果正确保存离体的断肢(指),并尽快将断肢(指)随同患者一起转送到有条件的医院,将为再植成功提供良好的条件,这是每个人应当知道的基本知识。

患者断肢(指)近端如无大量出血,可用无菌敷料覆盖,加压包扎即可。如有较大血管出血,一般不宜用血管钳钳夹止血,可于断端近心侧肢体垫适当软布,再环扎橡皮带止血。

发现肢体离断后,尽快将肢体捡起,一般不必进行清洗,即刻将离体断肢(指)用无菌纱布包好,如现场没有无菌纱布,也可用干净的布单包裹,然后置于容器内。周围放置适量冰块或冰袋,以减缓组织变性和防止细菌繁殖。须注意勿使冰水浸及断肢(指),更不能将断肢(指)直接置于任何液体中(包括生理盐水和消毒液)。未完全离断的肢体应尽快包扎、固定。

将包裹、储存的肢体,随同患者一同送往有条件医院,途中护送时注意离体断肢勿受挤压、碾挫,并争分夺秒,尽快送达接受医疗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