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文明图谱:复原南海的历史基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序一

严文斌

最近几年,一提到“南海”,就是“问题”,所谓“南海问题”,不绝于耳。南海是否有“问题”?南海是否真的“成问题”?事实上,通过复原南海文明的基因图谱可以发现,中国古人在开发、探索南海的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南海周边各民族的先人们相安无事,各国人民在南海上一同清剿海盗、一同抵御西方殖民者入侵,并通过相互协作,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南海从来不是一片“有问题”的海洋。

2016年10月,习近平主席与来访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会谈后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提到,“双方重视两国人员往来,注意到2017年是菲律宾苏禄苏丹访华600周年,愿举办相关纪念活动”。无独有偶,联合声明发表时,新华社国际部地区报道中心记者撰写的一篇报道正在我案头,题为“吕宋苏禄,南海贸易盛衰的亲历者”。这篇文章浓墨重彩地还原了600年前那次中菲“元首外交”:

1417年,明朝永乐年间,菲律宾古苏禄国的东王、西王和峒王,率300多名家眷、群臣访问中国,受到明成祖朱棣的隆重接待。东王回国途经山东德州时染病身亡,被就地厚葬。他的部分家眷留下守陵。至今,东王的后裔仍然在德州一带过着平凡的生活。

从这篇文章和其他后续研究中,我们感受到,在南海几千年文明史中,在中国与东南亚几千年友好交流史中,苏禄苏丹访华只是众多故事中一个小小的片段。但今天,很少有人在挖掘这些故事、讲述这些历史、传承这些记忆——无论是在东南亚、东亚,遑论在西方。

触读更多相关文章,我和我的同事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所谓“南海问题”其实是西方国家设置的一个伪命题。通过这个被设置出来的议题,域外势力把南海周边几个历来是中国传统友好的合作伙伴国引入了“声索国”的死胡同,把一片和平、合作、友好的南海水域污染成“问题的源泉”。这使得近些年来,但凡提到“南海”,舆论场总被“主权争端”“填海造岛”“航行自由”等词汇主导,如影随形,如疽附骨。

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式话语陷阱。只要“南海”持续被这些热词包围、挤压和捆绑,中国和一些东南亚国家就有可能长期陷于外部势力设置的“南海困境”中。跳出“南海困境”,需要揭开这些话语符咒。

真正的南海,应当有另一种语境。构成这一语境的涓涓滴滴,在有关南海的大量史料典籍中自然流淌着。这些史料的时间跨度可达千年以上,这些史料的来源地包括中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欧洲等。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把这些散落在发黄书页中的历史故事发掘出来,厘清这些故事背后的历史逻辑,从而还原一度被湮没的南海文明基因图谱,重新认识南海文明的发展动力和现实意义。

当意大利历史学家贝内代托·克罗齐喊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时,他从认识论角度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搭起了往来的通道。但自十六世纪以来,当西方殖民者挟坚船利炮大规模进入南海地区后,南海文明基因的谱系传承如同被公牛闯入的瓷器店,除了碎片,还是碎片。

历经西方殖民者和近代化历史大潮冲击后的东南亚,由此出现了历史渊源复杂、文化宗教多元、政治体制各异、发展程度有别等特点,很多国家至今仍受西方近代以来的政治、军事、技术、思想等方面的深刻影响。现在,东南亚国家之间、东南亚与周边大陆之间的文化认同差异,地缘接近与心理疏远的悖论,经济融合与情感隔膜的反差,均与南海文明历史与“当代史”的通道被阻隔有关。

在与东南亚国家学者和政要的交流中,我们屡次有这样的微妙感受:一方面,我们互有本能的亲近感和强烈的交流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却在搜索枯肠,寻找共同熟悉的“谈资”——就像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在一起可以很轻松地谈论《三国演义》及其历史背景,我们与东南亚人民的“谈资”呢?

所幸,通过寻踪、溯源、梳理、复原南海文明的基因图谱,我们找到了大量故事:我们能在《扶南,南海文明早期大通道》中看到“一个女人开创的扶南史”,重温“南海上的两洋三国外交”;在《渤泥,南海南缘的南大门》中,了解“南海、渤泥与青花瓷”的渊源,看到南海历史上的政治智慧;在《交趾与占城,南海上的丝路驿站》中,与“交趾籍的紫禁城设计师”对话,发现占城稻米与“马尔萨斯陷阱”的关系……

当然,这些故事,不仅仅是谈资。因为我们试图复原的是一个文明的历史基因图谱——这个文明是内生的,有自身进化的能量动力和逻辑链;这个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它与东北亚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欧洲文明的碰撞和交融让世界文明更瑰丽多彩。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提到的那样,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构成了波澜壮阔的文明图谱,书写了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多彩的南海文明,正是人类文明图谱的重要组成,也是南海周边各国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的底色。

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东南亚地区涌现过非常多元的“亚文明”——扶南文明、蒲甘文明、渤泥文明、爪哇文明、马六甲文明、暹罗湾文明、苏禄文明,等等。它们最终都在西方人所谓的“先进”文明中被轻忽、被改造、被抹去,消失殆尽。

好在,不同于文明实体本身,文明的历史记载或会暂时消失,但不会灭绝。由此,我相信,对南海文明历史基因图谱的探寻和复原,某种意义上也是东南亚与中国、东南亚国家之间文明融汇的寻根之旅。在这一平台上,如今肤色各异、语言不同的约二十亿民众可以让许多共同的历史记忆复苏。发现和定义南海文明、还原南海文明基因图谱,其意义在于告诉世人,南海不仅“本无事”,南海周边各国不仅“相安无事”,而且,自古以来,南海文明在骨子里就蕴含着和平、和谐、合作、共赢的核心理念。这个概念的复原,可以赋予“周边命运共同体”以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以让人们以“四海一家”的轻松心境,在一个全新的语境里平等、自由地谈笑南海。

有深厚积淀的南海文明,此刻,需要唤醒。在国际的舆论场上,用历史事实,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2017年7月25日

严文斌,新华社国际新闻编辑部主任、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