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定位自己
第一节 认识自我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找到既适合自己,自己又喜欢的工作。但是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孜孜不倦地寻找一份完美的工作,为此,他们选择了一次又一次,权衡了一次又一次,在他们的选择与权衡中,也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为什么这样的现象频频发生?其实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自己不了解,也就是自我认识不够;二是对职业现状不了解,盲目就业。因此,只有充分认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了解职业现状,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
据说在希腊帕尔纳索斯山南坡上,有一个驰名古希腊的戴尔波伊神托所。在神托所入口的石头上刻着:认识你自己。在当时,人们认为这句格言就是阿波罗神的神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经常引用这句格言,这句格言几千年来也一直提醒着人们认识自我、把握自我、设计自我、实现自我。
漫画家蔡志忠曾经说过:“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人适合作总统,有人适合扫地。如果适合扫地的人以作总统为人生目标,那只会一生痛苦不堪,受尽挫折。”一个人能否在事业上顺利发展,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发展、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岗位。因此,为了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首先就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这也是成功就业的前提。一方面,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探索、认识自身的性格、气质、兴趣、能力和情商等自身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大学生还应该对各种职业的特点有一个全面客观的把握,了解不同职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对从业者的要求。通过综合比较衡量两方面的信息来确定自己合理的职业发展方向。
认识自我、探索自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我暴露和解剖的过程,探索的内容包括自己的价值观、气质、个性、兴趣、技能、能力和情商等。通过这种对自我目标、环境以及状况的综合分析和鉴定,你就可以更好地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更快地到达成功的巅峰。
有些人在找工作的时候,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为不同种类的工作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总是向往自己认为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而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其实,所有的工作都是有价值的。清扫街道的清洁工和规划未来的设计师一样重要,教师和修鞋匠一样重要。如果没有清洁工人,如果没有修鞋匠,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我们的社会还会是这样的井然有序吗?
前几年,北京大学某毕业生毕业后以卖肉为生,这件事情曾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其实,这本无可非议,评价一个工作的好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就业角度看,学历与工作没有必然的对等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以其身份的高低而论,而应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衡量。
大学的教育只是教给我们一种思维方式,教给我们一种眼光、一种学习训练与独立的能力、一种对生活永不停止的追求精神、一种认知事物的基本能力。大学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综合能力、兴趣和社会的实际情况来重新定位与规划。
美国的哈佛大学既希望他们培养的学生成为各方面的领袖,但同时也鼓励学生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到社区工作。在美国加州或者纽约,一些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开餐馆的、跑单帮的、做小买卖的也时常可见。我们的大学生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法,研究生也是这样。现在就业市场完全是市场导向,所以,大学生毕业后去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经常会说“行行出状元”,北京大学的学生可以卖肉,那么还有什么工作我们不能做呢。
除了北大学生卖肉,还有复旦学生卖蛋、国外哈佛大学毕业生开出租车,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有人说,这是人才浪费,教育资源损失,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这说明整个社会的就业观还是不够成熟,仍将职业分为“三六九等”以及高低贵贱,将上好大学与好工作画上了等号,对成才的模式做了最“理想”的规划。这同时也折射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观,还用老眼光看待一些行业、一些工作的发展,没有想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工作的内涵将发生质变,同样的工作,会因为知识和技术的革新而改变成另一个全新的模样。
这种旧式的观念和眼光,不但局限了大学生的择业范围,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在一些发达地区、一些热门行业积聚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而另一些较偏远的或是不发达的地区、一些普通的或是不景气的行业,人才流失严重,更是难以获得优秀人才青睐,发展的脚步因此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可是在韩国,有一种国际出租车,司机不少有大学学历,他们会说外语,甚至能担任国际导游,可以说,大学生加盟出租车司机队伍,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形象,并提高了行业的服务水平,这也是值得我们中国学生借鉴的地方。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以学历选人才,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当三百六十行的各个职业都有大学生的身影,而我们都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整个社会的劳动价值观念才真正发生变化,整个社会才能得到和谐、健康、持续的发展。
第二节 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
在大学校园里,你也许是个优秀的学生,但当你走出校园的时候,环境变了,周围的一切也都在发生着变化。过去的荣耀只能成为你前进的动力,不足以成为你骄傲的理由。这时你要开始一段新的历程,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这也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给自己定位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工资、福利待遇、工作内容、工作环境上的定位,以及对期望公司的定位等,这些直接关系到你求职的效果。
在选择职业时,有些问题不得不考虑:你的爱好、能力是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工作?为什么喜欢?为了得到这份工作,会遇到什么样的障碍?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来克服这一切?这份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是什么,你的优势又在哪里?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问自己这些问题。当你清楚自己所要的前景和自己相关的条件时,你就会不断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心理学研究发现,善于给自己的生活作出计划的人往往比较勤奋、进取,擅长理性思考,对生命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很好地把握,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不过,所有的一切都必须从正确地认识自我开始,所以探索自我是择业的前提,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则是择业的基础。
《伊索寓言》里有一个故事:一天,森林里百兽聚会,大家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尽情地欢乐。有一只金丝猴为大家表演了它的舞蹈,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在一旁观看的骆驼看到金丝猴的舞蹈如此受欢迎,也耐不住了,也想为自己赢得掌声。于是它也要求为大家跳舞。结果,它笨拙的动作,毫无美感,赢得的只是大家的一片嘘声。骆驼羞愧难当,居然哭了。想得到大家的赞美,最后换来的居然是嘲笑与讥讽。骆驼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就是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实力,发挥自己的特长。一个人只有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获得成功,如果以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较,那么换来的只能是失望和失败。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而不同的工作对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找工作的时候,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实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既不能高估自己,也不能自我贬低。
吴琼是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到广东的一家二级分行从事基层工作。到单位上班的第一天,人事科长带着吴琼了解了一下工作环境,并把他的上司计划科的科长和同事一一介绍给他。吴琼表面上很是谦虚,对每个同事都面带微笑,内心里却看不起他们。因为他们不是中专、大专,就是自考的,怎么能和自己一个正规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相提并论呢?
等介绍完同事之后,吴琼就迫不及待地问计划科科长自己的工作是什么。科长说:“工作先不用着急,你先熟悉一下环境再说。”一个星期之后,科长交给吴琼一项任务:写一份月度信贷和现金分析报告。吴琼心想:这真是小菜一碟,自己一个晚上就能搞定,这下可以大大地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了。吴琼参考了《金融时报》、《金融研究》等杂志,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地写下了7000字,第二天一早就交给了科长,心想肯定会得到领导的表扬。
几天后,分析报告打印出来了,但却不是吴琼写的那份。吴琼心里很是不服气,窝了一肚子火去找科长评理。科长不紧不慢地说:“我们写分析报告,实践的成分多,那种宏观的理论不适合我们。别人看我们的分析报告是想知道这个月的存款和贷款的变化情况:为什么储蓄存款增加了?是工资增加了,还是股市下跌,或者是国库债券发行了。贷款为什么增加或者减少,是哪家企业发生的?那天我给你不少的资料报表,你好像没有看。”听完这一席话,吴琼感到很惭愧,没想到第一轮自己就这样输了。
后来,科长交给吴琼财务报表,让他学学编信贷和现金月报。吴琼在学校学过工业、商业和银行会计,这么几十行数字实在比他以前学到的简单得多了。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看似简单的数字,吴琼就是做不平。下班时,科长问吴琼做好没有,他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了好几遍,负债方还是比资产方多了256万。”科长让小李——一个中专生看看,他在15分钟之内就把资产负债表给做平了。原来吴琼把贷方的128万错看成借方的128万了。当时,吴琼真的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
从那以后,吴琼才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有些高傲,没有正确地看待自己。于是他改变了以前的态度和作风,踏踏实实做事,虚心向同事请教。年终时,他得到了提升。
吴琼很高兴,这不仅是个荣誉,同时也让他明白一个道理:要正确看待自己,别太把自己当个人物。
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也是不要太把自己当个人物,不要带有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那样反而会错过许多好的发展机会。
第三节 职业机会评估
华夏心理网咨询论坛对网友进行了一次有关“如果你选择离职,是因为什么”的调查,数据显示:有28.2%的人表示自己离职,是因为公司没有提供学习成长的环境;而有37.35%的人则表明,是职业倦怠让自己不得不选择离开。显而易见,在职业生涯上出现迷惘的人中,有超过60%的比例是因为在处理自己和工作的成长环境关系上出现了问题,导致了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模糊化。
因此,要想对自己的职业作出正确的选择,除了全面认识了解自我之外,还要了解就业环境,即对职业生涯的机会进行评估,看哪里有机会,而且是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这样才能好好地把握机会,在人生的舞台上一展才华。
职业机会评估就是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外界的工作环境,了解各种职业的发展状况,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要了解本专业和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从而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具体地讲,主要是当前的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各行各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己面临的一些就业机会,以及自己的家庭环境等因素。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发展变化情况,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了,认识到职业发展的局限和可能,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选择具有实际意义。
职业机会评估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分析和组织(企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主要是包括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和职业环境的分析。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确定和以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现在我们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科技发展、文化繁荣……这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顺利进行。
在作职业生涯规划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职业环境分析。对职业环境进行分析,就是要认清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在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当前的热点职业有哪些?发展前景怎么样?社会的发展对该职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都要好好地分析总结。
此外,进行组织环境的分析是我们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问题。因为你要选择的企业将与你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组织环境分析主要包括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环境分析。
1.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分析包括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和将来想从事的目标行业的环境分析。行业分析的内容包括:行业的发展状况、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行业存在的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有的人把行业等同于职业,其实这是错误的。行业是企业的集合。从事同类销售的企业或提供类似服务的企业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形成一个行业。分析行业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大环境的发展趋势。科技的迅速发展会使某些行业如夕阳般逐渐衰落,也可以使某些行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此外,还要注意国家政策对此行业的影响,是鼓励还是制约,要尽量选择有前景、有发展前途的行业。
2.企业环境分析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分析企业的环境可以为以后迅速适应新环境打下基础。要想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一定要把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如鱼得水。
企业的环境分析包括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现状和发展前景,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实力
企业目前在本行业中具有怎样的实力?占据怎样的竞争地位?发展前景怎样?有很强的生命力吗?是不是只有个“空壳”?企业的发展领域在哪些方面?在社会和本行业中的地位和声望如何?这些都需要你细心观察、认真了解,以免耽误了自己的发展。
(2)企业领导人
企业领导人的为人、能力和抱负对企业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进入企业之前有必要对企业的领导人进行一番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主要领导的能力能够带领员工开创新的天地吗?他们是真心想干一番事业,还是只想为自己谋取私利?有没有发展的眼光?用怎样的方式来管理员工?是否尊重员工?领导人就如企业这艘船上的掌舵手,决定着企业的前进方向。
(3)企业文化和企业制度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最高目标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代表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文化有冲突,那么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个人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企业文化存在于每一个员工的心底,可以从员工的日常行为中体现出来。优秀的企业有优秀的企业文化,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不会有优秀的企业。你要考虑企业的文化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你是否认同这种文化?从某种角度看,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领导人的抱负。
企业的制度范围比较广,涉及许多方面,包括管理制度、用人制度、培训制度等,尽可能多了解这些信息,分析这些信息对自己将来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需要特别关注的是企业的用人制度,能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吗?个人的发展空间有多大?待遇提升的空间又有多大?
对于企业的选择,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在选择企业时,企业大小并不重要,应从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态势来看,择业的重心应依企业规模而异。也就是说,大型企业选文化,中型企业选行业,小型企业选老板。其实,不管你选什么样的企业,都要考虑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潜力、自己的目标在企业中实现的可能性等方面。
调查显示,近31.3%的求职者将“城市开放程度和人文环境”作为选择就业城市首先考虑的因素;“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是考虑的重要指标,占受访者总数的22.09%;选择“薪资待遇”和“企业发展前景”的人数不相上下,分别占到19.42%和18.94%。可见,以往以薪酬为导向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机会多、待遇优、个人发展空间广、企业体制完善成为求职者选择就业的综合考虑因素。
也许你的专业在就业时会受到限制,让你“没得选择”;也许某些职业显得很热门,你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别人一起选择。其实,你要特别注意的是,就算你真的“没得选择”,也要选择一个与你目标接近的职业,再静待时机寻求转换。不要盲目追随热点行业,再热的行业都有可能会冷,再冷的行业将来也有可能转热。会计行业、游戏软件开发行业就证明了这一点。
进行职业机会评估时涉及对就业区域和就业公司的选择。职业区域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农村;可能是经济发达的特区,也可能是经济一般或贫困落后地区。对职业区域进行选择时要考虑到职业区域的具体特点,比如该地区的特殊政策、环境特征,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如何,因为职业角色的发展与职业所在的行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外,对企业的选择也一定要慎重。不能仅看重单位的大小、名气,还要了解企业规模、企业结构、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状况、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类型、晋升政策、人际关系等一切与职业发展有关的企业因素。要改变企业因素非常困难,但个人可以选择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中工作。
大学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目标就业区域、目标行业、目标职业、目标企业的相关信息,同时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况、就业机会、家庭环境、社会需求等因素,理性评估职业机会。在进行职业机会评估时要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如互联网、报纸杂志、人才招聘会、校园招聘会、社会实践和职场人士访谈等。互联网虽然方便快捷,但可信度不高,采用职场人士访谈以及其他较为直接的可信度高的信息渠道会比较好些。
在进行外部环境分析时,要了解外部的环境,分析环境对职业发展的要求、影响及作用,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衡量,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并作出反应,以便更好地进行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规划。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地了解,并认识到职业发展的局限和可能,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顺利发展。
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判断力,在选择职业时,往往有些盲目性。很多时候,家人的选择会对他们最终的选择产生很大的影响。适当听取家人或者朋友的意见是必要的,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由自己来决定自己的职业,做自己的主人,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人生自己规划。
在我毕业的时候,由于缺乏判断力,曾经放弃了去山东一所大学教书的机会。其实,我是很想教书的,但当时在大连已经把协议签了,家人又觉得离家远,所以就放弃了教书的机会。后来在大连那家外资企业工作了几个月后,我发觉对外贸易的工作并不适合我,但此时去大学教书的机会已经离我远去。于是我只身来到北京,寻找新的职业方向,开始自己的职业探索之路。如果在大学的时候,我能对职业规划有所了解,对自己和外界的环境有个正确的认识,很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也就不会走这么多的弯路了。
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由于经济拮据,在毕业时迫于经济压力,择业时只考虑工资而未考虑企业的其他情况,从而导致盲目就业。
小王是一所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大学生,学习优异,毕业时,很多公司向小王发来了录用函。因为小王家在农村,经济状况不太好,学费都是贷的款,毕业时迫于经济压力,他必须尽快地上班,多挣钱。所以,他自然就选择了一家看起来薪水较高的公司。小顾是小王的同学,由于家庭条件好,小顾因此并不十分在意薪水的高低,选择工作时进行了理性的筛选,最后选择了一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且很有潜力的公司。后来的情况是,小王越来越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先前选择的这份工作,而且公司也在走下坡路,小王的高薪很快一去不返,于是小王又面临重新择业的问题;而小顾所在的公司却越发展越好,工作也是得心应手,小顾的工资也因此水涨船高。
同样优秀的他们,最后的发展却出现很大的差异。其实,小王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过分看重眼前的高薪而没有对未来的发展作出理性的选择和规划。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情况,不能只看高薪,要学会树立正确的薪酬观。
在找工作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好机会,但是可能工资很低,这时候你就要学会处理机会和低工资二者的矛盾。你可以这样想:机会不是经常有的,虽然工资不多,但你可以得到锻炼,通过锻炼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从前,在商铺里学徒的徒弟有好几年的时间都是没有收入的,只是白干活,为的是学本事,等到成了伙计的时候,才有资格拿到薪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本事会越来越大,想雇用你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你的身价也在逐步地上升,你的期望值也随着开始增加、欲望也开始膨胀。当你不再满足别人给你开出的身价的时候,你可以做老板的合伙人。在晋商中有“顶身股”之说,这就是股份制的前身。如果你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那么你就可以再上一个台阶,自己另起炉灶,开创属于自己的基业。
这个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划分明确的:学徒不可能拿到伙计的工资,伙计也不可能拿到掌柜的工钱,如果谁想超越等级界限提出违反职场规则的身价,只会遭到淘汰的命运。
从学徒到掌柜的过程是漫长的,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这样漫长的等待。很多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只停留在伙计的层面上,最后真正坚持下来走向顶峰的人是少之又少。
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过去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哲理还是值得借鉴的。不论什么时候都要遵循这样一条规律:价值决定存在,实力确定位置。你没有资本,没有具备这个位置要求的实力,这个位置就只能是属于别人,你就不会有机会来获得它。
面对一个适合自己的、可以促进自己发展的职位,如果雇用单位的薪水比业内的同行低,但是有成长的空间,也不要轻易地放弃。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快递小伙子,其貌不扬,20岁出头,戴着厚厚的眼镜。与其他送快递的人不同的是,他穿着厚厚的西装,打着领带,皮鞋也擦得很亮。说话的时候,还会有些害羞,脸红。而他的同行都是穿着休闲装、平底鞋,个个能说会道。
那是他第一次到小朱的单位送名片,西装、领带、皮鞋,全套的装备,只说了几句话,说自己是哪家公司的,然后认真地用双手放下名片就走了。小朱的同事都说他傻,穿皮鞋送快件,也不知道累。
第一次送信函的时候,还有些紧张,单子填完,慎重地看了好几遍才说了谢谢;收费找零钱的时候,谨慎地把零钱用双手递过去,像是在完成一个庄重的仪式。
因为他的厚厚的眼镜和西装革履,他的沉着和谨慎,大家都喜欢找他送快件。他比别人认真很多,要确认签收人的身份,又等着签收人打开,看其中的物品是否有误,然后才走。因此,他送一个快件要比其他人花费更多的时间,赚钱的机会自然就少了些。
在“五一”放假之前,这个小伙子西装革履地来到了小朱他们的办公室,手里面还拎着一袋橘子。他把橘子放到茶几上,然后不好意思地说,他的第一份业务是在这里拿到的,所以给大家买点水果,谢谢大家照顾他的工作,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这是他送快件以来说的最长的一段话,虽然办公室里的人都不好意思收,但他还是执意把橘子留了下来。橘子有些酸,但却让人的心里感觉甜甜的。后来小朱他们有快件或者物品就找他送,还把他推荐给其他的部门。
时间长了,交往得多了,大家也就开始熟悉起来。而他在夏天很热的时候,也穿着衬衣,多数是白色的,而且领口扣得整齐,穿着皮鞋。小朱的同事说他不像是送快递的,倒像是做保险的。
他解释说,卖保险的能那么认真,做快递的怎么就不能?而且领导在培训的时候告诉他们,去见客户的时候一定要衣衫整洁,这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职业的尊重。
闲聊中了解到他家是农村的,中专毕业,学的是财会专业。当时找工作时不太好找,有一份快递的工作就干了,干着干着自己也开始喜欢上了这份工作。大家都为他感到惋惜,但他却说:“快递也用到财会知识,需要很好地统筹才能提高效率。比如,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业务对客户进行分类,业务多的客户一般送什么,送到哪里,私人的如何送。通常看到电话就知道客户的具体位置,大概送什么,需要带多大的箱子……”看似笨笨的小伙子原来是一个有心人。
两年之后,当小朱再次打电话给这个小伙子的时候,来的却是另外一个年轻人。从新来的小伙子那了解到:原来他升为主管了,马上就要到外地当分公司的经理了。因为他是公司唯一有学历的快递员,是唯一坚持穿西装的快递员,是唯一建立客户档案的快递员,是唯一没有接到客户投诉的快递员……
一个中专生,在快递的岗位上认真地工作了两年多,最终被提拔。这件事足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并不是说我们大学生一定要从快递等服务性行业做起,而是说不管从事何种工作都要踏踏实实,只要自己有能力,所有的努力就一定不会白费。
曾子墨在接受银行面试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应该有长远目光,作为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不是薪酬的多少,而是你学到了什么,能让你终身受益。”
是的,薪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所从事的工作、所收获的一切对你将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第四节 明确方向与目标
在对自己和职业机会进行评估之后,就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作出选择,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目标对人有一种激励的作用,就像沙漠中的绿洲能给人以希望和前进的动力。对于志向远大者来说,没有目标,就如同黑暗中没有灯光一样,难以行进。所以,凡是志向远大者,都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他们会始终关注自己该走什么样的职业发展道路,什么样的选择会对自己更加有利,从而精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目标或目标不明者,则多会安于现状,在迷茫中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比如,在择业问题上,他们常常会因为没有职业目标而随便找个工作先凑合,“先挣钱吧”。
职业目标的设定,是在充分认识自我、对职业机会进行评估后,对职业发展方向作出的抉择。这种抉择是在对主客观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最有利的环境等信息为依据,科学地作出的。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如同驶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走向何方。一个人只有树立了目标,才能明确奋斗方向,目标犹如海洋中的灯塔,引导你避开险礁暗石,走向成功。
在树立自己的目标时,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一定要明确:你究竟想涉足哪个领域?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兴趣爱好或多或少只适应某些行业,而且,在将来的发展中,每个行业的前景是不一样的。你要像经营者考虑自己要生产的产品或服务一样,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就涉及你是专攻一个领域,还是选择作通才?传统的观点认为,作通才是明智的选择,选择作专才无疑是把所有的资本押在一个赌注上。然而,选择作通才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有些公司对待专业人才(稀缺资源)会更重视些。在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之后,就要考虑:自己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工作经验,需要什么人、什么资源才能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李亦雯的故事,相信会给大学生朋友以启发。
李亦雯,武汉人,2002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2006年在她毕业之前,她陆续接到牛津大学、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巴斯大学、德国洪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卡瑟尔大学、维也纳大学、华盛顿大学等12所世界名校的录取通知书。李亦雯被她所申请的世界各国学校全部录取。其中有6所大学提供了奖学金。而她放弃了令无数人朝思暮想的牛津大学,选择了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维也纳大学主办的“全球化研究”。她是怎样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又为何作出那样让人吃惊的选择呢?
在校期间,李亦雯是“好学生”的典范,成绩好,人缘好,是学生干部。参加各种社团和学生会活动会花费一部分时间,为了不耽误学习,她牺牲了休息和娱乐时间,每天的生活都在教室、食堂和图书馆间打转,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达到12小时,练习德语到了嘴巴肿得张不开、嗓子疼得发不出音、用多了小舌头老想吐的地步。
大二的时候,有的学生开始放弃北外的学业,前往德国留学,李亦雯也开始担忧起自己的未来,开始寻找自己的方向。大二的寒假,李亦雯费尽百般周折成了武汉西门子公司的实习生。实习期间,恰遇德国西门子总公司执行副总裁博格先生第一次到中国开会。博格先生要求,他在日常对话中用德语,在会议期间正式讲话用英语。那所公司在没有找到满意的双语翻译的情况下,只有求助于19岁的李亦雯。
那时,李亦雯发现自己在学校里的勤奋没有白费。她通宵达旦地花了几天时间熟悉公司业务,匆匆上阵。会议上,李亦雯准确地用英语翻译博格先生的讲话,会下轻松地用德语与他聊天,介绍武汉的风土人情。临上飞机离开中国前,博格先生主动为李亦雯写了工作推荐信。
短短两周的实习让她发现了自己还有很多考高分以外的能力:沟通力、亲和力、应变力。但是直觉告诉她繁杂的文职工作并不是毕业后的首选。
大二的暑假,作为学校的交流学生,她去了德国,还顺便旅游了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在欧洲的一个月,留学的决定在她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为了确定自己的兴趣,她开始尝试各种社会实践。她说,大三整整一年,她听了数百场讲座,去欧盟商会参加酒会,去上海做德国机械产品展会,在中央电视台实习,到国家发改委听负责人用英语介绍国家“十一五”规划……有些活动,甚至是逃课去参加的。
读大三的李亦雯通过德国在中国的一个官方文化交流机构,认识了德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克里斯蒂安。在克里斯蒂安到中国传媒大学作学术交流活动时,李亦雯担当他的翻译。
李亦雯还尝试着做商人。一次寒假,她回武汉老家,从武汉的汉正街买了一堆手机链、发夹、包包等小零碎,准备到学校练摊。可至今,这些东西一样也没卖出去,全锁在抽屉里。她笑称,自己实在没有勇气到食堂那样人山人海的地方吆喝。
经过实践和摸索,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把申请重点放在传媒、经济和历史上。大三她参加了英语托福和德语达福这两个专门的语言水平考试,她决定既申请英国、美国,也申请德国、奥地利这些德语国家的学校。
大四的时候,由于李亦雯成绩和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外交部、商务部到北外招人,德语系首推李亦雯。而且,只要她愿意,保送读研的条件也符合。放弃稳妥而又安全的国家部委工作和唾手可得的保研,走结果不可预测的漫长而又烦琐的出国留学这条路,尤其是报考世界著名大学,这对年轻的她来说,风险极大。李亦雯的父母也犹豫了。“我到底追求什么,需要什么?”李亦雯无数次地问自己。
经过几个漫长的黑夜,李亦雯感到自己最渴望的是出国继续读书。她搬出了寝室,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房,放弃了很多国家部委与世界500强企业的面试,潜心准备出国。
李亦雯的留学申请材料很“诱人”:托福考了630分,总分20分的德语达福考了19分。大学学习成绩每门课都在90分以上,连续4年名列第一、第二名。她担任过系学生会主席,承担过多次大型活动的组织工作。2006年被评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优秀毕业生。留学申请材料,至少要有3封推荐信。李亦雯准备了5封,其中一封是欧盟商会在北京的负责人写的。接下来是一次又一次面试……
在李亦雯收到12所学校的录取通知的时候,她也曾徘徊犹豫过,尤其牛津和“全球化研究”两者之间选择哪个让她难以决定。最后,她找了两张A4纸,把两个大学的优势和劣势列得满满的,然后问自己:李亦雯,学校名声和学科兴趣,究竟什么对你重要?他人的羡慕还是自己的游学经历?如果从虚荣心的角度或者是以后找工作的需要,应该选择牛津,可是从专业的角度看,自己对全球化研究更感兴趣。最后李亦雯选择了后者:维也纳大学和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第一年,她将在维也纳学习世界史。第二年,她将在伦敦研究经济史。两年后,她将拿到两所大学颁发的“全球化研究”硕士学位。
这个由欧盟提供奖学金的研究项目,总共在全球录取50名学生,其中有24名获得奖学金,中国只有4人获得了42万元人民币的全额奖学金。李亦雯是其中之一。
总结自己大学4年的生活,李亦雯说:“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全A的成绩单,不是计算机二级证书,不是学生会主席的头衔。我们应该不停地问自己:我的兴趣是什么?我的优势在哪里?我到底向往怎样的生活,期待何种未来?如果对这些问题的答案不确定,可以通过各种实践让自己逐渐地明确。虽然这些答案会不停地变化,但远远比不去问、不知道答案要好得多。正如那句至理名言:‘没有自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读后讨论题
(1)你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自己真的了解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应该在哪儿发挥自己的能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