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本教材的内容特点和结构安排
本教材针对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新变化,紧扣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和改革的需求,研究实践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分析其来龙去脉,探索解决问题的现实途径,并按照这一原则重点阐述几部分相关内容。
一、本教材的内容特点
本教材内容上的第一个特点是定位居中。作为写给地方政府中层领导干部的公共管理培训教材,其内容并不是如高校学历教育那样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灌输,而是主要进行观念和知识的更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工作方法的训练。因此,按照行政学院系统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各级政府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的需要,本教材定位在居于公共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各部门政府公共管理具体操作细节的中间部分。教材内容着重说明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体系的合理组成、运行过程、问题诊断和调整改革等内容。因此,章节的设置和每一章的主要内容都是在简单介绍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重点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进行阐述,主要篇幅用于介绍工作系统及其实践运行,特别是实践问题与解决思路、操作方法和相关技术等,从而摆脱同类原理性教材重搭建学科体系、重概念解析和逻辑推论、重源流辨析梳理,却与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共同特征。
本教材内容上的第二个特点是点面结合、以点为主,不特别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严密性。由于政府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培训特点的原因,他们是带着问题参加培训,希望带着解决问题的启示性思路回到工作实践中去。他们所需要的不是培养学术研究的思维能力和习惯,因此,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不是他们培训学习的主要目的。加上培训周期一般比较短的原因,所以教材需要解决几个重点问题,而不是面面俱到、轻重不分。
本教材内容上的第三个特点是紧扣中国、紧扣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践,强调实践性和操作性。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培训教程,不可能用太多的篇幅介绍国外的理论和经验,也不可能将主要篇幅用在研究中央政府的公共管理问题上,也不是对初任公务员进行系统的政府公共管理知识和能力培训。它特别选择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中高级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有操作指导意义的角度,探讨他们所关心的主题,给他们提供思考实践问题的理论指引,提供通用的管理技术方法,以期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本教材的第四个特点是以动态性取代静态性。章节设置不以概念范畴、环节领域等的概括性静态名词命名,而全面代之以指示如何行动的动词,表明教材就是一部要教读者在哪些方面需要行动、如何行动等的操作性、实践性教材,以作代述,而非述而不作。这种格式和常规教材完全不同,也正是它的特色所在。
二、本教材的结构安排
根据上述内容特点的要求,本教材的结构安排按以下逻辑进行:
绪论部分首先以概括性内容讲解新时期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新环境的几个突出特征,作为各章在内容选取上的起点和重要依据,并据此对比性、概括性地指出当前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出现的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问题,其次提出解决问题的总体方向。绪论部分是全教材中理论色彩和概念性最强的部分,因为它承担着教材的起点话题功能和总括功能,为整个教材“穿衣戴帽”,因此,相对后续各章而言更“务虚”一些。
第一章至第七章是对政府公共管理几大共性构成元素的分别讲解,包括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组织体系、战略、各种管理资源、管理工具和政策措施等几项内容。这是本教材的主体部分。但本教材并不对每一部分作完整地叙述和讲解,而是根据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实践需要进行有重点地介绍和解说,并重在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释疑解惑。
第八章和第九章选择政府公共管理的监督与绩效和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几个运行问题作重点讲解。政府公共管理的运行问题还包括信息、执行、咨询、应急管理等诸多环节,但由于需要避开和本套教材系列中其他各册专门教材的重复,以及教材本身在篇幅和重点上的原因,不能一一列入专章讲解,而是尽可能在改革等章节中涉及,以保持教材短小精悍的特征。
思考题
1.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政府公共管理面临的新环境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2.如何正确理解我国政府公共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缺乏开放包容、公开透明的现代公共管理观念的问题?
3.如何正确理解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引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含义?
参考书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