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治感冒发热之后突发昏迷的病人(昏迷原因待查,疑难病症)
【诊疗经过】
1967年冬天,“文化大革命”期间,病人文某,女,19岁,是石门县一个山区的农民。开始发病是感冒、发热、头痛、恶寒,当地医生给她治了两天。到第3天病人开始进入昏迷,立即抬送到人民医院,发热38℃,持续昏迷了3天3晚没醒,医院的院长请我去会诊。诊见病人:两手握拳,牙关紧闭,口不能言,目不能视,体不能动,摸手脚温度是低热,脉象细数。请护士帮忙用镊子撬开病人牙关,其满口的痰涎就流出来了,舌苔白厚腻,整个舌体被厚腻苔所覆盖。这病是外感引起的,舌苔如此厚腻,显为湿热痰浊,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温病中湿热夹痰蒙蔽心包的病证,于是选用了菖蒲郁金汤。
菖蒲郁金汤里面有一味药叫玉枢丹,这个玉枢丹又名紫金锭。当时我在药房里去查药,药房紫金锭是外用的,没有内服的,于是改用两味药代替,用两味什么药代替呢?一味薏苡仁,一味胆南星。加大化湿化痰的作用。
当我开完处方,我突然想到这药怎么喂进去?医院病房主任说,喂药我负责,他说可以从鼻孔里灌,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西医可以用鼻饲灌药,真佩服他们呵!我说我得向你们学习。用这么2付药,一天一夜就把病人灌醒了,苏醒了以后病人要回家,我说你还带付药回去吃,她又带2付药回家,总共吃完了4付药。
1986年我回石门家乡医院义诊,这个女孩子来了,她已经有两个小孩了。
【简要阐述】
(1)什么是湿热挟痰蒙闭心包证 此病一开始是外感,有发热、恶寒,然后进入昏迷,但病人四肢活动自如,这就绝对不是中风。因为“中风”昏迷不会有发热恶寒,而且伴半身不遂;她过去没有发过昏迷病,昏迷后没有抽搐,而且连续昏迷三四天不苏醒,那就不是癫痫。
病人是外感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毫无疑问是冬温病。中医温病学家叶天士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邪犯心包的第一个症状就是昏迷。邪犯心包有两种,一种是热蒙心包,我们又称热闭心包,蒙就是蒙蔽的蒙;另一种是湿热夹痰蒙蔽心包,是湿热之邪夹痰浊蒙蔽心包。这个热蒙心包和湿热夹痰蒙蔽心包有什么区别呢?热蒙心包的主症:昏迷、灼热,特别是胸腹部灼热,心烦、谵语,舌红绛无苔,这是它的特点。而湿热夹痰蒙蔽心包呢,表现为昏迷,也可能有谵语,但它的昏迷往往是时清时昧,也可能有谵语,但没有高热,更主要的是它的舌苔不是绛红无苔,而是舌上黄白滑腻苔,这就是两者的区别点。正因为我看到病人满口流涎,舌苔白滑厚腻,我就判断这是一个湿热夹痰蒙蔽心包证。
(2)关于菖蒲郁金汤 菖蒲郁金汤是温病学里的方,有人说是《温病全书》的方,有人说是《通俗伤寒论》的方。菖蒲郁金汤由石菖蒲、郁金、栀子、金银花、连翘、滑石、菊花、淡竹叶、牡丹皮、牛蒡子、竹沥、生姜汁、玉枢丹所组成。其主要功用是清利湿热,化痰开窍,是治疗湿热病中湿热夹痰蒙蔽心包证的主方。
(3)再谈临床实践可以获得真知 本病例是湿热夹痰蒙蔽心包证的典型病例。温病学家描述的湿热夹痰蒙蔽心包证是神志时清时昧,就是神志一会儿不清醒了,一会儿又清醒了,认为这个痰湿一会儿又蒙上了,一会儿又散开了。但是这个病人是昏迷3天3夜,根本就没醒过。这就说明古人看到的东西和我们现实看到的东西可能是有区别的,书本理论跟临床之间是有距离的。说不定吴鞠通看到的湿热夹痰蒙蔽心包证就是一会儿昏迷,一会儿清醒。或者可以说,湿热夹痰蒙蔽心包证有轻有重,轻的可能出现神志时清时昧,重的就可能是昏迷不醒。湿热夹痰蒙蔽心包证是温病外感以后出现的昏迷,不抽搐,不发高热。由于其病邪是湿热夹痰浊,因此病人舌上出现黄白厚腻滑苔,这正是诊断要点。通过临床实践,确可以获得真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