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的独白
也许,当今没有谁不知道和氏璧的,可是,你知道我的出身吗?知道我曲折的经历吗?……那么,请你听听我的诉说吧——
而今,回想起来那一切,我依然禁不住泪流满面。
河北满城出土的汉代玉璧。《说文解字》:“璧,瑞玉圜也。”即“璧”是一种能给人带来吉祥的环形玉器。它主要用于礼仪、装饰和陪葬。和氏璧的模样虽已不得而知,但从这枚汉代玉璧中,我们依旧可以想见和氏璧的精美程度。
曾经,我和其他石头一样普普通通地躺在山里,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过了多少个甲子了,直到一个阳光明媚、不同寻常的午后,也许是夙缘吧,我便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生命之旅。
当时,一个叫卞和的书生,边走边思考着什么,不知不觉走到了我身边,可他一不留神被我无意中绊倒了,不想他爬起来的时候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惊奇地打量着我,他的样子似乎很好笑:眼睛放着光,双手颤抖着,腰慢慢地躬下来,分明在努力压抑着内心里汹涌的兴奋。倏地,他猛一伸手,仿佛怕我逃跑似的一把把我搂进怀里,那一刻,我感觉得到,似乎有一道隐秘的电流穿过了他的躯体,他浑身都在战栗,仰天喊着:“玉啊,玉……”似乎有点着了魔。我也有种幸福的感觉,因为那一刻我终于被发现了,那是遇到知音的幸福啊!
于是,我俩的命运就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也许,他怎么都想不到,接下来我带给他的竟是无尽的伤痛。其实,我又何尝能想得到呢?
像所有的文人一样,卞和也希望自己的才智得到认可,但他出身寒微,没有人举荐,在那时是很难出人头地的。其实,他自己本身就是玉,只不过没被发现罢了,就像之前的我。
直到这一刻,他算是有了底气,他觉得他该去展示自己的才华了。
于是,他走出了深山,带着我,去见第一个能够决定我们命运的人——楚厉王。
他把我作为见面礼,呈给了大王。大王打量了我一下,显出了满脸的困惑,似乎很犹豫的样子,然后便传唤玉师过来。
后来我才知道,决定我们命运的便是这玉师,只是那时不懂,要不接下来怎会发生惨剧呢?
乍一接触玉师的目光,我就觉得他是个有眼光的人,那眼光很是锐利,似乎一下子就能穿透你的内心,可又隐隐觉得那眼光有点不够纯洁,有点阴险的味道。
果然,他一下子就发现了我的分量,从他震惊的面孔上看得出这一点。但是,只一瞬,他马上露出一副不屑的表情来,说:“这么普通的石头都敢拿来骗大王,你真是太胆大妄为了!”
想不到,他竟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一定是他觉得要是卞和成功了,会给他造成威胁吧?
就在我揣测之际,大王一怒,便让人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然而,厄运又何止这些呢?
只一顿饭的工夫,这事便传遍了都城的大街小巷,卞和也变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们在哪里出现,哪里便会出来一群人议论我们,嘲讽我们……
我真不明白,卞和为什么一定要把我献给别人呢?为什么不直接把我雕琢成玉器呢?
或许是他太想改变自己的命运了,或许是他故意这样来显示自己的识玉之才?
然而,不幸的是悲剧又发生了。
上次事件发生不久,厉王去世了,他的儿子武王继位。
于是,卞和要再次将我进献。我真想劝劝他:何必这样呢?但我不能说话。只得看着他激动地揣着我一步步地进了朝廷。他的脸色似乎闪烁着隐隐的光芒,我知道,那是他的自信之光。
然而,一见武王我的心就凉了:他满脸的暴戾之气,这样的人怎会赏玉?
果然,他直接传唤玉师来鉴别。
非常不幸,来的还是那位玉师——我最不想见而又不得不见的人!
大殿外的雪兀自簌簌地飘落着,仿佛提前为我们写出的悼词,天地间是那样地惨白。
我多想一下子跳出来啊,可是我不能,我只是一块石头。
卞和的手心出汗了,我真切地感觉到。
这一次的结果是:卞和的右脚被砍了。
我想安慰他一下,可是我不能开口,我是石头,一块石头中的石头。
我只好默默地随他回家,他是爬着回去的,身后,那一条鲜血淋淋的痕迹在雪上是那样的显眼。
几个月后,卞和竟然靠着拐杖咬牙站了起来!我知道,那是一段黑色的日子,期间,他几次差点自杀,但最终还是坚持活了下来,他说,他不死心。我知道,是因为我的缘故,每每看见我,他的眼里就闪现出一丝激动和坚强来。
只是,他变了,变得沉默了,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有时说话也是自言自语。
我很同情他,这一切毕竟都与我有关。
我真不知道自己是宝还是害。
又一个上午,卞和望着我很久很久,他的眼睛里有异样的光芒在闪烁,那光芒是那样的热烈,我知道,他一定又要做什么了。
果然,他对着祖宗的牌位默默地念叨了一些我似懂非懂的话语后,洗净了双手,又一次小心翼翼地把我揣进了怀里,拄着拐杖出了柴门。
这一次,他竟然连门也没关。
我知道,他是抱着一种决绝的信念出发的。
蹒跚着,我被他带进了一片林子里的路边。我有点疑惑了,那可是野兽出没的地方。除了有王公贵族狩猎光顾之外,绝无人迹。
难道他想不开又要寻短见?
就在我惊疑不定之际,他突然把我举在头顶号啕大哭起来。
他的心情我能理解,是的,他该哭,这也许是对他的最好安慰。
然而,谁知他这一哭却三天不止,直至有血从眼中流出来。
那一刻,我真的傻了。我也想哭,却没有声音。
这时,竟然有人来了,不用看,那装束我还是认得出的,是宫廷的侍卫。
难道卞和事先知道了宫廷狩猎的消息?这样一想,我不禁悲从心中来:卞和呀卞和,你虽然用心良苦,但又何苦一定要得到朝廷赏识呢?
侍卫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很多人马。一看那阵势,我知道,一定是国君在狩猎。
果然,中间高坐的是楚文王。原来武王已经去世了。
文王一问,得知哭泣的是卞和,便知道了一切。
是呀,卞和早已成了悲剧名人。
他也是让玉师来看。
一见那玉师那平和而内敛的眼神,我便知道,他不俗,而且善良,绝对是一位有修行的高手。
我的判断没有错。
一见到我,那么有修为的人也禁不住激动得两眼放光,一下子就惊呼起来:“宝、宝物呀,宝……”他激动得话都说不完整了。
说着,他竟亲自操刀,一下一下地那么小心地剖开我的外壳,霎时,一片纯洁的光芒氤氲开来,还隐隐漾出一丝丝的芳香。每一个人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
接着,切,削,研,磨……每一下都那么小心翼翼,仿佛在呵护一位初生的婴儿。
不久,我便出落得仿佛一位临风飘举的仙女,顾盼动人,惊艳无比。
大王亲自为我取名“和氏璧”。
那一刻,我看到卞和的眼里漾满了幸福的光芒……
【博闻馆】
和氏璧
和氏璧面世后,便成了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
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和氏璧便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便提出要用十五座城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得罪秦国,但又不情愿交换,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便用巧计使得完璧归赵。
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弄走了,至于何时被秦国占有,史无记载。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璧送给了秦国。
从此以后,关于和氏璧的记载屡见不鲜,《韩非子》《新序》等书都有记载。
据《史记》记载,秦王政九年,便用和氏璧制造了御玺,刘邦灭秦得天下后,子婴将御玺献给了刘邦,御玺成了“汉传国宝”。到汉末董卓之乱,御玺先后落入孙坚、袁术之手,再传之魏、晋。五胡十六国时,一度流于诸强,后被南朝承袭。隋亡后,御玺被隋朝萧皇后带到突厥,直到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御玺归唐。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御玺不知所终。在六朝以后的记载中,大都认为被秦始皇所用的御玺是用和氏璧雕成的。
清代以后,人们开始对和氏璧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乾隆皇帝在《卞和献玉说》中,认为这只是韩非子所讲的寓言故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