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巧言真能救国

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真实故事。

一次,楚王发兵攻打吴国,他们刚一出兵,吴王就听说了,忙派沮卫、蹶融假装去慰劳他们,实际上是去侦查虚实。楚国的将军自然也明白他们的目的,于是便厉声喝道:“把他们绑起来杀了,用鲜血祭鼓!”

他俩却毫无惧色。

距离斩首时间尚早,有位楚国将军故意用颇带讽刺的口吻说:“你们来的时候,占卜凶吉了吗?”

“当然占卜了。”他们不以为然地回答。

“占卜的结果是福还是祸呢?”

“当然不是祸!”他们回答得很干脆。

“那你俩就要去见阎王了,看来你们没有算准呀!”

“这你就大错特错了,”说着,沮卫得意地昂起头,“我们大王派我们来,就是要看看你们的将军会不会发怒,要是发怒了,哈哈哈……”

“那又能怎么样?”

“你们要是发怒了,必然会杀了我们,说明真要准备打仗。既然我们回不去了,吴国就一定会倍加防范,坚固壁垒,准备好滚木礌石,与你们决一死战;这样,你们灭吴的目的就达不到了,这不是吴国之福吗?”蹶融机智地接过了话茬,“要是你们并非真想入侵的话,我们就不必准备了。”

用于占卜的甲骨 商代人迷信,凡事必问鬼神。后来也用蓍(shī)草进行占卜,古人认为“龟长筮短”,即大事用龟甲,小事用蓍草(用蓍草占卜称作筮shì)。《左传》中又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与战争。因此,在打仗之前,一般都会进行相应的占卜和祭祀活动。故事中吴国的占卜和楚国的祭鼓正是如此。

这位将军一听,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是呀,”沮卫随声附和,“杀了两个臣子而保全了一个国家,不是福难道还是祸不成?再说了,国家的占卜,并不是预测我们臣子的吉凶,而是为了国家。我们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却能知道国家的命运。”

他们俩慷慨激昂,那副大义凛然的眼神简直让人不敢直视。

“斩了我们也无所谓,反正吴国像我们这样为国视死如归的人比比皆是。至于祭鼓嘛,说实话,没有意义。”蹶融接过话茬,一阵大笑,“想想看,如果死人没有知觉的话,那么用我们的血来祭鼓有什么用呢?要是有知觉,那么,在作战的时候,我们绝不让涂了我们血的战鼓发出声响!”他说得斩钉截铁。

一看这阵势,自始至终都关注着他们俩的楚国大将军觉得再进兵肯定不会出奇制胜,这样一想,索性就放了他俩撤兵了。

看,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俩人不仅保全了性命,而且不动一刀一枪就退了敌军,真是几句话顶得上千万雄兵。


【博闻馆】

弦高犒师

鲁僖(xī)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国发兵袭击郑国,经过滑国时,正好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他就和同行的蹇(jiǎn)他(人名)商量说:“秦国的军队行军千里,又几次经过各诸侯国的土地,看他们的势头一定是要袭击郑国。大凡偷袭别国的,都认为别人没有防备,如果让他们看出我们知道了他们的真情,他们一定不敢前进了。咱们不妨给他们这个暗示——咱们国家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情况。”蹇他一听,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他俩就商量一番,决定假托郑王的命令,前来迎接秦国大军,并献上了十二头肥牛,外加四张熟牛皮。

秦国的三个将领见此情景,就商量说:“大凡袭击别人的,都认为别人不知道情况,看来是郑国已经知道了,防备一定很坚固,咱们再进兵恐怕也难以取胜了。”于是调转军队返回秦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