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屿水寨
【题解】
军事防御,贵在变通:因人变通,因事变通,因势变通。福建沿海防御与广东不同。广东兵分三路,利用海洋岛屿,阻倭寇于外洋。福建事体不同,可利用者为五寨:浯(wú)屿水寨、南日水寨、烽火门水寨、铜山水寨、小埕水寨。明初这些水寨均设于海岛,对内为保卫沿海之屏障,对外为倭寇进攻之障碍。随后前四个水寨渐向内迁徙,海疆防御亦向后退缩。嘉靖倭寇祸乱于沿海,福建为重灾区之一,恢复水寨防线的呼声随之不绝于耳。而事实是,如浯屿水寨,无村落居民可依,无谋生手段可用。如此与其循复旧规,不如退而求变。退守沿海,既能相互策应,又能协同会哨。更重要的是,可就近防范交通倭寇的奸民。此当为郑若曾将浯屿水寨列为《福建事宜》第一条的原因,亦是作者于此五个水寨之中仅仅选择浯屿水寨的缘由。
福建五寨俱江夏侯所设〔1〕。浯屿水寨,原设于海边旧浯屿山〔2〕,外以控大小{L-End} 屿之险〔3〕,内可以绝海门、月港之奸〔4〕,诚要区也。后建议迁入夏门地方〔5〕,旧浯屿弃而不守,虽使番舶南来,据为巢穴,是自失一险也。今欲复旧制,则孤悬海中,既鲜村落,又无生理。一时倭寇攻劫,内地哨援不及〔6〕,兵船之设何益哉!故与其议复旧规,孰若慎密夏门之守,于以控泉郡之南境〔7〕,自岱坠以南〔8〕,接于漳州〔9〕,哨援联络,岂非计之得者哉!
【注释】
〔1〕五寨:浯屿水寨、南日水寨、烽火门水寨、铜山水寨、小埕水寨。江夏侯:周德兴(?—1392),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洪武三年(1370)封江夏侯。
〔2〕旧浯屿山:今福建漳州龙海市港尾镇浯屿岛。
〔3〕大小{L-End} 屿:今金门岛附近的大担、二担两岛。
〔4〕海门:今福建漳州龙海市海澄镇东二十里。月港:今福建漳州龙海市海澄镇。
〔5〕夏门:今福建厦门。
〔6〕哨:古代军队编制单位。援:侦察救援。
〔7〕泉郡:泉州府,治今福建泉州。
〔8〕岱坠:今福建泉州惠安县东南海上的大小坠岛,位于泉州湾入海口。
〔9〕漳州:漳州府,治今福建漳州。
【译文】
福建五个水寨,均为江夏侯所设。浯屿水寨,原设于海滨旧浯屿山,对外可以控制大小{L-End} 屿之险要,对内可以杜绝海门、月港之奸民,实在是难得的防御要地。后来经人建议迁入厦门,旧浯屿山遂被弃而不守,遂使番船南下,占据而成为巢穴。这是我们自己丧失了险要之地。现在想要恢复其内外兼有的防御体制,则旧浯屿山孤立海中,既无村落可以凭依,又无维持生存的办法。一旦倭寇进攻劫掠,内地哨守亦不及援助。所以,再设兵置船,亦无所裨益。与其恢复旧法,不如周全厦门的防御,近可以控制泉州府南部边境,远则可以从岱坠岛以南至漳州府,各防区间进行会哨互援等军事行动,这难道不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计策吗?